党旗更鲜艳 党组织更坚强
“6·10”“6·12”两次严重洪涝灾害,打破了河源人民的宁静生活。
灾难面前,河源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奋战在救灾复产第一线,把救灾复产工作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主题教育的成效体现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扎实工作上。
在一个个抢险救灾的危急关头,在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灾后现场,一座座堡垒坚强挺立,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
灾情就是冲锋号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战场,灾情就是冲锋号。
6月10日洪水来临时,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数百名村民在连平县内莞镇显村村主任黄志标的带领下,上演生死大转移,实现零伤亡。在洪灾来临时,黄志标见到河水涨势凶猛,情况十分危急,他便立即联系村干部,将群众转移到了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
10日,在和平县热水镇南湖村救援被困群众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武警和平中队部分武警战士用别针在自己的左袖上别一个写有“共产党员”字样的袖套。武警和平中队指导员戴立贤介绍说,这个袖套的作用是在大型的抢险救援活动中,共产党员要身先士卒、模范带头。
下转4版上接1版
张海峰是龙川县麻布岗镇常务副镇长,6月12日晚11时许,他赶往上溪协助清理道路塌方,心里还时刻牵挂着全镇3个水库、2个山塘、14个电站的安全,一旦发生垮塌,后果不堪设想。据在现场监测的副镇长刘浩杰通报:富州水库可能溢洪。听到这一消息,张海峰一边往富州水库赶,一边立即通知水库下游的富州、长沙、壮士、赤贝等村干部,紧急疏散了沿河两岸500多名村民。
洪灾发生后,河源市第一时间向全市党组织、党员发出动员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深入群众守初心、救灾复产担使命”活动,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做好防汛抢险和复产重建工作。
从生死营救到转移疏散,从排除险情到灾后复产,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挺身而出,争分夺秒,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和使命。
党组织成为人民
最坚实的依靠
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能体现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月9日晚,东源县柳城镇普降大暴雨,多处出现了山洪、滑坡、塌方、水土流失等灾害。柳城镇党委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沙包、筑堤坝,用党员干部最坚实的身躯阻挡住了洪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东源县蓝口镇党委面对暴雨袭击,组织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进村转移安置了59户188名受灾群众和部分物资,及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灾过后,在连平县各级党组织的号召下,该县2万多名党员干部职工积极行动,深入到受灾严重的镇、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清淤战役,帮助受灾镇村清理淤泥,抢修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同时,第一时间组建防疫消杀工作组,迅速奔赴上坪镇、内莞镇等受灾严重地区,开展灾后防疫消杀和卫生防疫宣传工作,深入受灾群众家中,指导灾民做好灾后环境清理和室内外消毒工作。
在本次洪灾中,紫金县南岭镇遭遇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袭击,多地发生山体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和房屋倒塌、桥梁道路损毁等灾情,全镇抗洪抢险形势异常严峻。从6月10日起,南岭镇庄田村党支部书记刘远发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组成庄田村抗洪抢险突击队,投入到抗洪抢险中。扛沙袋、抢修渗漏、排查险情、转移群众,刘远发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发挥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完成了各项任务。截止6月13日,历经40多个小时奋战,突击队先后转移群众30余人,抢修渗漏4处,巡查堤坝20余遍,行程达130余公里。
灾难试出党员“真金”
这场洪灾,犹如一块试金石,试出了全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顽强意志,试出了全市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当时情况太紧急了,只能手脚并用。”在这次洪灾中,和平县下车镇狮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步高带领村干部冒雨紧急疏散受困群众,在山体滑坡严重地带来回穿梭、手脚并用,用生命“踏”出一条通道,用一身淤青换回了10余户群众安全转移。
杨国勇是连平县上坪镇驻村工作队队长,6月10日那天,杨国勇的小孩得了手足口病,他请假带小孩去看病。洪灾发生后,杨国勇立即就从市区赶到了上坪。到达上坪镇新镇村后,他马上与村干部一起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协助前来救援的武警官兵把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时,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没有意识到洪水的严重性,不愿意撤离。杨国勇挨家挨户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终将大部分村民转移到上坪中学等几个临时安置点。
69岁的杨圣春是龙川县细坳镇楠木村老支部书记。当他听到镇里成立党员抢险突击队后,立即骑着摩托车赶到抢险救灾现场,和党员们一起对道路排险除险。
刘林海是细坳镇卫生院的医生,从6月19日开始值夜班,听到镇里成立党员抢险突击队,顾不上休息,立即报名参加。“党员就要冲在最前线。”细坳镇党委副书记涂惠平的脸和手都晒成了黑红色,他扛起一包沙袋放在下塌方处,擦着汗水说,保障道路通畅就是保障抢险通道通畅,在关键时刻更意味着生命通道的畅通。洪灾发生后,他带领突击队的队员们,一边救灾,一边对全镇各村主要村道进行排险除险。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全市党员干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人民,奋不顾身。在灾难面前,党组织永远是最坚实的依靠,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始终是群众坚实的肩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芳芳通讯员于平消停了没几天的雨水又要来刷存在感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次降雨期间,气温不太高。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