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荷花刺绣图

河源日报 2019-07-05 07:13
□陈乾

小艇很小,只能容下三四个人,多了,它会抗议颠覆。但小艇很灵便,两头尖尖,长篙一点,像离弦的箭,嗖的一声飞流直下。

盲姑在水的下游,相距有10多里地。今秋的番薯收成很好,一个个瓷实不见癞皮不见砂眼,萝卜又白又大,包菜扁圆扁圆,也不错,很招眼球。浑哥把这些秋实装满一艇,看看天,浓雾渐渐地散了,江面的水纹披金戴银,一闪一闪的涌动。他提起长篙一点,小艇就顺着他的意走得很欢。

浑哥认识盲姑,是在一年前的一个圩日里。盲姑在卖织锦,这些织锦,有头帕,有手帕,有围裙,还有荷包和床单。可日头快落山了,赴圩的人走的也没剩下几个了,盲姑的织锦一件也卖不出去。盲姑就伤心抹眼泪了。浑哥路过,就问她:这些都是你织的?盲姑点点头。这围裙咋卖?一块五……哥哥要吗?要就一块四,我只赚回二毛手工费。我要两条。浑哥说。其实,浑哥是不想要的,这日子过得很艰难,围裙能用就行,绣上花,好是好看,可谁家的钱不紧巴巴的,要那花色干嘛,不实在。

天色暗了下来。浑哥就问盲姑:听口音,你不像本地人。本地人也不卖这个。我是本地人呀,爸爸就在下寨。你们这不是上寨吗?不过打小在上海,口音就不纯正了。哦,怪不得。我送你回家吧。我有小船,顺流,不到一个钟头就到了。盲姑想了想,也不推辞。

到了盲姑家,浑哥才知道,盲姑家可是英雄一家。父亲周光宇,是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团长,牺牲了。母亲和盲姑也参加战地救护,母亲的右腿中了流弹,没医好,成残疾人了。盲姑左眼也中了飞弹,盲了。本地人单眼瞎眼不分,统称盲姑、盲哥。互不认识,见有特征,就这样称呼了,没歧视的意思。

浑哥明白了,这母女俩的日子艰难啊,母亲是上海人,根本不会耕田种地,盲姑就会织锦,别的也不会。浑哥就气愤了,大骂政府是混蛋。盲姑妈很是慈和,说:小哥哥你消消气,这兵荒马乱的,谁会理会你啊。政府也难,在抗战,顾不了那么多。

盲姑继续织锦,不过这织锦不是在上寨卖了。是浑哥用他的小艇撑到广州去卖。浑哥知道,这是艺术品,艺术品在大城市才有市场。

这一天,浑哥到了广州,和往常一样,继续摆地摊。忽然就来了个长袍长须戴礼帽的怪人。这怪人极仔细地看了一件件织锦,问:这谁织的?能报上姓名住址吗?浑哥就说了,是英姑,广东和平县下寨镇人,织得可好了。怪人说,这些我全要了。浑哥就说了价钱。怪人说,作践了作践了,根本不止这价钱啊。真是一场可恶的战争!人贱了,物也贱了。说完,就丢下一大笔钱。浑哥喜不自禁,拿出一块干净的白布把织锦一件件包好,忽然心里想,这人可是个大人物吧?何不把英姑家的事向他说说,说不定他能向国民政府反映一下,英姑家就有赈济,就不会日子过得那么清苦了?于是他就把英姑家的故事说了。

怪人听了以后,连忙打听,你说英姑她爸叫周光宇?十九路军的英雄团长?是啊,周光宇就她爸。他们一家子都是英雄。哦,英雄落难,英雄落难了……怪人说,走,你随我来。

到了怪人家里,怪人拿出一幅好大的织锦。怪人说,这幅织锦,是中国织锦的经典,送给英姑吧,她应该知道这织锦的价值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就变卖了吧。我所能做到的,就这些了。我不是官人,我就一老百姓。去政府求赈济,怕是没用,政府也难。

今天有风,风催竹篙,小艇像流云直奔,很快就到了英姑家。搬完了食物,交了一叠票子,浑哥这才拿出这件宝物,也把经过说了。英姑见了,大叫一声,这不是一幅明代的《锦鲤荷花刺绣图》吗?我可不能要啊,饿死也不能卖。它是属于国家的,将来赶走日本鬼子,是要交还给国家的。有了它,我可以日观夜睹了,也学着刺绣一幅吧。

抗战胜利后,国家博物馆新增了两件国宝,一幅是《锦鲤荷花刺绣图》,另一幅还是《锦鲤荷花刺绣图》,一幅是明代文魁刺绣的,一幅是今人英姑刺绣的。专家们都傻眼了,若不看落款,还真分不清到底是谁刺绣的。

新闻推荐

和平县召开“6·10”“6·12”农业灾后复产现场会 引导群众积极采取措施救灾复产

■和平县农业农村局、浰源政府工作人员分别到受灾严重的山下村、曲潭村参加农业灾后复产劳动,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叶春雨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