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严守“六原则”“四个前”防洪减灾 打通镇村防灾救灾“最后一公里”

河源日报 2019-07-04 09:26

○本报讯记者王亚娇王永红特约记者黄从高入汛以来,紫金县严守“六原则”“四个前”规定进行防洪减灾,县、镇、村三级联动,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复产,把经济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做到了零伤亡。

据介绍,紫金县的防洪减灾“六原则”即“指挥高效、防救连贯、快速响应、预案实操、信息共享、群防群治”,以此不断完善防灾救灾体系;“四个前”是指研判在前、预警提前、指挥靠前、保障备前,当地把应急救灾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作纳入其中,并加快谋划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生态保护水平,不断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挂图作战全员联动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村干部上午把我们转移到旅店,下午我家的房子就被山体滑坡冲垮了,还好,我们及时撤离了。”龙窝镇黄田村外来种植户郑汉洲说。有感于镇、村干部的救助之情,郑汉洲和家人被转移到安全住所后,便加入了志愿者阵营中,帮忙劝导并转移其他农户。

“在今年的抗洪救灾中,我们按照"六原则""四个前"的工作思路,实行主要领导包线、镇干包村、村干包片、组长包户,党员联系重点户制度,及时排险救灾。”紫金县龙窝镇委书记郑远程说,抗洪期间,党员干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及时转移危险地带的农户,将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6月11日上午,龙窝镇应急指挥部针对暴雨袭击,实行挂图作战、动态管理,有序安排当地存在风险隐患的住户紧急撤离,对于不愿撤离的群众多次进行劝导,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6月24日,当暴雨再次袭来时,龙窝镇、各村干部针对已撤离的农户进行再次核查,将一户返回存在风险隐患住处的农户及时劝导转移。

“村民组长打铜锣,"两委"干部去巡逻,镇府干部来守河,人员安全头等事,组织撤离保平安”,这是流传在龙窝镇公柘村的抢险救灾宣传顺口溜。当河水离警戒水位还有1米时,当地村民小组组长就会敲锣报警,干群一起抢险救灾。

从龙窝镇应急指挥部墙壁挂的“作战图”上,可以清晰看到灾害救援作战图、应急响应工作制度、应急管理机构及职责、抢险救灾应急队、救灾物资和设备、存在风险隐患的削坡建房户、桥梁、水电站等内容,并写明具体负责人和联系电话。这种制度化、清单式的管理,一旦出现灾情,抢救队、机械设备等可做到随时调动、就近救援,防灾救灾工作已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基础设施是防灾抗灾的必备条件,也是基本保障。近几年,紫金县实施了清河道、建堤坝、危房改造等多项民生工程,使全县低洼镇村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龙窝镇公柘村,由于龙窝水和洋头河在此交汇,且当地地势低洼,成为易遭受水灾侵害的地区。在公柘村党支部书记叶尧进看来,现在河流的水位得到安全控制,得益于近年来的河道疏通和河堤加高、加固工程。“这里拓宽了河堤、河面,加高了河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预定的警戒水位,河水畅通保证了居住在低洼地段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叶尧进说。

今年“6·10”洪水过后,洋头村的洋头桥被限高、限重通行。目前,紫金县交通部门依然实行24小时轮流值守,并对过往车辆的通行时间进行记录。这条连接五星村等4个村出入的桥梁被限高、限重通行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在桥梁隐患排查出来后,我们积极争取县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请求尽快启动灾后重建工作,目前已委托设计单位制定了施工方案,大桥建成后能有效解决群众安全出行问题,并能进一步完善地方公路路网。”郑远程介绍说。

紫金县水务局局长郑仕权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紫金县的应急管理体制,总结防灾抗灾经验做法,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三防应急指挥平台,有效提高全县应对洪涝灾害能力,全面提升三防应急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新闻推荐

紫金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复产 党员干部协力奋战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本报讯记者王永红特约记者朱青辉黄从高6月9日至14日以及6月22日至24日,紫金县遭遇两轮特大暴雨袭击。该县各级党组织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