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县城城市功能 调整空间产业布局 河源龙川:加快建设现代新城

南方日报 2019-07-03 10:31

龙川县城远眺。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的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

龙川境内梅河高速和汕昆高速交汇处——佗城立交。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将成为未来龙川生态新城。

建成一座以生态、文化为特色,以生态创新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的集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节能环保、电子电器、现代建筑、高效农业等产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山水旅游城市……这些对未来河源龙川总体发展目标的美好描述,是去年底龙川县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龙川县城总体规划”事项之一。

根据《龙川县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龙川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议案》,龙川将进一步提升县城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城市特色,促进县城城市建设有序、健康发展,推动龙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龙川相关政府部门正在积极行动,谋划推出更多优化服务举措,营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以便进一步发展电子电器产业、节能环保设备产业、现代建筑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川还依托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商贸物流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助力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新城建设。

撰文:范磊蒋才虎余佩曾祥太林友涛

摄影:黄赞福陈仕平

编辑统筹:甘韵矶

规划先行

调整完善城市空间、产业等布局

要想打造现代新城,必须做好产业文章。如何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考验各地的智慧。

去年12月初,龙川召开《龙川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5)》(下称《规划》)专家评审会,经过认真讨论评议,专家组一致通过《规划》评审,并进一步结合龙川实际,提出补充完善修改意见。12月底,龙川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龙川县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龙川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议案》。

表决通过的议案指出,随赣深高铁、G205国道北移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龙川县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调整等实际情况的发生,现行《龙川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年)》已不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等5个方面进行调整完善。

根据最新版总体规划,龙川县城被分为县域、城市规划区和城市集中建设区三个规划空间层次,县域面积为3081.3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为605.85平方公里,城市集中建设区总面积为108.8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老隆镇、佗城镇(含红星林场)、丰稔镇、登云镇和通衢镇5个镇。根据龙川县地理特点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县域形成“一带一脊,双核四区,多点多廊”的城镇空间布局。

“一带”——沿G205国道、河梅高速,连接城市集中建设区、生态新城东西方向的城镇发展轴,打造县域南连河源,东接梅州的城镇密集发展带。

“一脊”——沿规划河惠莞高速、G236国道,联系南部城镇密集发展带及中部生态农业、水源城镇的主要廊道,打造县域南北集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城镇发展脊。

“双核”——由县域南部城市集中建设区和生态新城共同组成的县域南部城镇发展核心;以县域北部枫树坝水库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承载国家级生态保护功能区的县域北部生态发展核心。

“四区”——依据“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及龙川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等资源条件和发展条件,将龙川县域划分为四个发展片区,分别为上片区、中片区、下片西区和下片东区。

“多点”——指沿交通廊道和产业廊道分布的县域各个城镇节点,包括城市集中建设区、生态新城和其他城镇。

“多廊”——依托主要交通干线联系县域各个城镇的多条城镇发展廊道。

规划显示,作为城市规划区核心区的城市集中建设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8.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规模为49.80万人。该区西侧以佗城太平山和合溪温泉以西山体为界,东侧和北侧以规划G205国道为界,南侧以规划正相大桥为界,东南侧以河梅高速公路为界,主要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

城市规划区内的生态新城,是龙川县域副中心,具有承担城市集中建设区部分功能的职能。生态新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内,常住人口规模约10万人,以打造“湾区共建产业要地,粤北科技生态新城”为目标,强化产业发展职能,重点发展电子电器、节能环保设备、现代建筑产业集群,推进产城融合,辐射带动东南城镇一体化发展。

织密路网

加快构建融入大湾区的立体交通体系

龙川为何要对县城总体规划作出调整?包括赣深高铁、G205国道北移在内的多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是很重要的现实因素。

龙川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龙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交通强县”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该局通盘谋划现代化、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打造县域“1小时经济生活圈”,着力在“外联”交通上做文章,在“内通”交通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服务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不断增强龙川区位优势。

在“外联”交通方面:初步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的外联“大动脉”。铁路方面:区域内有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经过,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龙川北站),正在建设的赣深高铁、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可先行启动梅州至龙川段建设的双龙铁路(龙川至福建龙岩)和正在立项报建的龙川至汕尾、龙川至韶关铁路,均在龙川交会、设站。高速公路方面:已顺利通车的河梅高速、汕昆高速,正在建设的河惠莞高速(赣龙紫高速)和已纳入规划建设的龙寻高速(龙川至寻乌),均在龙川交会互通。国省干线公路方面:现有横跨东西的国道G205,贯穿南北的国道G236(原省道S227线)和国道G238(原省道S228线);准备建设的有国道G236丰稔莲东至龙川县城一级公路改造工程、S238线四都至贝岭二级公路改造工程。

在“内通”交通方面:基本建成以农村公路为支架的“毛细血管”。龙川全面贯彻落实“四好农村路”建设精神,先后完成了X177车田至鹤畲林场、X177车田至郑马、X179黎咀至枫树坝等3条县乡公路升级改造36.6公里、省定贫困村道路路面硬化768公里、危桥改造40座、窄路基路面拓宽391公里、公路安全防护工程治理767公里、新建农村候车亭170个,基本实现了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的转变,行政村客运通达率95%。

龙川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坚持以交通一体化为目标,按照“一机场一航道两高铁四普铁五高速”规划,着力加快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一体化体系,全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建设。

据透露,目前,龙川境内的通用机场选址规划正在加紧编制。龙川将规划新建和改造一批东江内河码头,对东江干流航道实行分段整治,提高通航能力,为东江航道复航奠定坚实基础。赣深高铁建设顺利推进,龙川将全力配合好龙川西站建设各项工作,规划完善周边交通条件,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龙川将扎实做好龙龙高铁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力促加快开工建设。龙川还将积极主动对接龙韶铁路、龙汕铁路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汕昆高速龙川段已顺利通车,河惠莞高速龙川段全线施工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将实现通车;龙寻高速、连梅高速规划建设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同时,龙川着力完善县域交通网络,推进县域“三纵六横”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国道G205北移、803车站北移、龙江大桥等一批县内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实施一批国、省、县、乡道升级改造,加快公交枢纽、站场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推动农村客运大发展。

创新机制

服务优势愈发凸显,引得企业争相落户

随着新城建设目标明确,道路交通等硬件设施不断完善,龙川前期在营商环境、配套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效果日益显现,众多优质企业纷纷前往龙川落户。

据统计,2018年,龙川成功引进项目36宗,投资总额达48.1亿美元,同比增长176.79%,其中工业项目22宗、投资总额14.3亿美元。

据龙川县工信局介绍,该县在深入挖掘主导产业、商贸物流、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招商资源的基础上,科学规范编制招商项目库,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招商和项目对接,于去年先后引进了山本光电、苏州科逸等一批落户园区的主导产业项目,中铁五院、中国航天建设集团、中国网库、中农联、深圳慈航集团、中马旅游产业园、汇源汽车城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也纷纷签约落户。

龙川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的良好态势,与县领导不遗余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实际行动密不可分,与“驻点招商”“以商引商”“以会引商”“全域招商”等举措紧密相关,是对龙川全力践行“服务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的褒奖。

据了解,龙川致力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不断创新“代办制”服务模式,推动“代办”向“包办”转变,按照“只进一次门、最多跑一次”要求,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项目落户后的全部手续,快速推进项目落户。全面实施精准服务机制,推行“点对点”代办服务,对所有新引进落户的项目都专门设立“落户项目推进工作微信群”,将相关单位的具体业务人员及项目投资方邀请入群,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无需投资商到场,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优的服务,短时间就可完成项目落户的各项手续审批,并直接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大大缩减了项目落户时间,促进了项目快速推进。据统计,2018年以来,代办制工作小组先后为落户龙川的3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协调办理办结好证照、项目立项、环境评价、工程报建、竣工验收、房屋产权证等事项200多项,高效解决了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先后荣获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县市、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区县、中国特色产业互联网投资潜力县、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等4项“国字号”荣誉。龙川正全力把营商环境对标珠三角先进城市同等水平,以便为该县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奠定坚实基础。

接下来,龙川将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投资项目审批、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快捷服务,全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具体工作包括五大点:

一是建立招商工作流程,力促招商工作规范化。为进一步加快招商项目落地,提升招商工作质量和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招商工作流程,力促招商引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是建立项目协调机制,推动项目快速落户常态化。建立县领导挂钩企业制度,优化服务方式,进一步破解项目建设落地难、推进慢等瓶颈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完善项目审批快速推进机制,探索实行重大项目快速审批机制,实行重大项目集中会审、联合审批。

三是完善项目代办工作机制,为项目建设排除障碍。牢固树立“服务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创新“代办制”服务机制,做到提前介入、出谋划策、主动服务、全程参与,让客商放心、使客商满意。

四是建立招商工作监督考核机制,促进服务更好环境更优。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设定考评指标,重点考核招商引资成效和质量。

五是出台中介招商实施方案,激发全民参与招商热情。充分激活全县各部门的招商活力,发挥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以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为导向,积极引导和激活各类中介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招商的热情。

财才双收

助推现代新城更好更快崛起

在筑巢基础不断得到夯实的情况下,2018年,龙川完成工业类新签约项目15个,合同投资总额56.5亿元;新开工项目17个,合同投资总额38.58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1.41亿元;新投产项目14个,合同投资总额26.0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73亿元。与此同时,此前引来的“凤凰”也持续反哺龙川县,助推现代新城更好更快地崛起。

数据显示,2018年,龙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69亿元,同比增长6.3%(2017年143.6亿元,增长6.5%);工业总产值125.94亿元,同比增长10.2%(2017年115.3亿元,同比增长6.7%);工业增加值28.35亿元,同比增长8%(2017年27亿元,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4.46亿元,同比增长11.1%(2017年103.4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4亿元,同比增长8.6%(2017年24.5亿,增长5.6%)。

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89家。全县完成工业投资38.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8%(2017年42.4亿,增长14.3%);其中,技改投资14.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全年推动24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2017年17家),其中,机器换人企业9家。

另外,推动8家工业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它们分别是名格光电、创基电子、昆腾电子、耀国电子、亿能环保、天仕达、永鹏程和龙川耀宇(第二次认定)。推动聚腾成功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聚腾、富海和昆腾等3家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认定;推动8家企业成功申报河源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它们是新典雅、耀国电子、创基电子、天仕达、名格光电、雄杰建材、华煌电业、迪奇亚。

据规划设定的目标,至2022年,龙川县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均增长10%左右(按2014年现价),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亿元,人均GDP达到2.26万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达到16∶40∶44。至203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7%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人均GDP达到4.76万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达到7∶45∶48。

届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龙川,将是一座经济充满活力,科技繁荣发达,社会和谐稳定,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越,人民生活幸福的新时代生态山水旅游城市,粤东北地方性中心城市。

数报

县域人口规模

近期(2022年)常住人口为111万;远期(2035年)常住人口为126万人。

县域城镇人口规模

近期(2022年)68万人;远期(2035年)88万人。

县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22年)城镇化水平62%;远期(2035年)城镇化水平70%。

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22年)城市集中建设区的常住人口规模预测为38.3万人;远期(2035年)城市集中建设区的常住人口规模预测为49.8万人。

新闻推荐

2019年龙川一中高考再创佳绩,向全县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563人跻身高分优先投档线 1556人上本科线

龙川一中优雅宁静的校园环境,很适合学生学习。2019年高考,龙川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川中”)用优异的成绩单向全县人民交上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