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德模范刘东:“80后”消防装备技师的烈火青春
他叫刘东,1987年3月出生,是河源消防支队和平消防大队(下称和平消防大队)装备技师,河源市“道德模范”,河源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现入围2019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公示名单。
变身消防器材发明家
在一次火灾救援过程中,由于道路狭窄杂乱,救援车无法深入火灾现场,使得供水线路过长,耽误了火灾扑救最佳时机,民房最终全部烧毁。看着房主一家痛苦和无助的表情,刘东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看着房主一家遭此灾难,心里充满着失落和惆怅,怎么才能让这类悲剧不再重演?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突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发明一种轻便装备,解决道路狭窄情况下的扑救难题。
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刘东为破解这个难题绞尽了脑汁,吃饭时心里想着,睡觉时嘴里念着,日常工作训练之余,他埋头钻进器材库,琢磨现有装备,结合书本知识,描画设计草图,走街串巷,了解辖区火灾危险隐患、扑救难点等情况。此外,他还积极向身边战友请教,听取意见建议,并多次前往修理厂向老师傅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套独特的利于装车随行、可以装载大量器材、能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折叠式移动水枪架终于问世了!2014年,他发明的“折叠式移动水枪架”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审批,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成为河源消防部队首个获得发明专利的人,刘东同志也借此荣获2014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没有停下脚步,对现有装备进行了一些简单实用的“小改进”,从而大幅提高装备器材的使用性能。其先后检查维修装备器材500余件(次),为部队节约维修经费10余万元。今年他又发明了一个紧急撤离装置,解决了战斗员在火场内部听不到紧急撤离信号的问题,为战友们的生命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救援队伍里的热心人
13年来,刘东总是冲在抢险救援的第一线,共参与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6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60余名。他十数年如一日地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战友们一道,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为人民群众筑起了安全屏障。
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刘东还积极发挥部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我希望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位战友。”刘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每年,和平消防大队新训驾驶员归队后,不论严寒抑或是酷暑,刘东每天上午都会带领队员熟悉辖区道路,提升车技。他还定期召集和平消防大队全体驾驶员进行车辆知识培训,为他们讲解消防车的结构、操作技巧、维护保养方法。遇到没有学懂的小战友,他总是开小灶,手把手地教,直到其熟练掌握为止。每周,他会为战士们开展一次装备器材讲解、演示课,并不定期抽查考核战士对车辆、器材的熟悉情况,先后培养了12名优秀驾驶员。和平消防大队全体战士都亲切称刘东为“老大哥”。
刘东也是一位热心人。一次,刘东在对福和中学师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时,得知学校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因家庭贫困无法上大学时,刘东当即提出来要为他提供帮助,每年为该学生承担4000元的学费。刘东还每年定期参加无偿献血,多年来共计献血3000毫升。
“既然选择了这身军装,就是选择了奉献,就要无愧于"消防"这两个字。”刘东说。
(本报记者王亚娇)
新闻推荐
陈苏伟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宏连通讯员邱发平横渡英吉利海峡、横渡美国西部卡特琳娜海峡、环纽约曼哈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