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贝岭镇委副书记黄建华搜救群众掉进泥坑里 “样子很狼狈,但救人要紧,哪里还顾得上”

河源日报 2019-06-27 07:05

■6月13日下午3时35分,黄建华护送村民撤离米贝村。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前日一早,天又下起了雨,龙川县贝岭镇委副书记黄建华正在上盘村排查山体滑坡隐患点等险情。

十几天前,他掉进泥坑里,赤着脚,一身泥,在雷雨交加的漆黑夜晚,和其他镇村干部挨家挨户搜寻受困村民,并将他们转移出米贝村。发生洪灾的这20多天,黄建华天天连轴转,除了14日凌晨回10公里外的麻布岗老家拿衣服洗澡外,其余时间都在和洪灾搏斗。

赤脚挨家挨户搜寻受困村民

12日下午5时,黄建华从县里开完会就赶回米贝村,和镇村干部会合后分成3个小组,分片区巡查村里的安全隐患。当晚8时左右,米贝村倾盆大雨,河水猛涨。路灯灭了,黄建华打开手机的手电筒,靠着微弱的光亮继续前行。

当晚10时,他们发现村道下方住着4户村民。村民袁永传夫妻俩刚入睡不久,儿子儿媳妇和两岁的孙子正在看电视。此时,屋外的暴雨敲打着窗户玻璃,突然“轰”的一声从屋前传来,儿媳林小花听到声音后,往远处望去,一山体瞬间滑落一大块,在雷电闪烁下,隐隐看到山体露出了黄色。山体滑坡了!林小花边告诉丈夫边急促地敲袁永传的房门:“爸,快起来,不好了,村里发生山体滑坡了。”袁永传担心自家房屋后山是否会发生滑坡,跑到楼顶看了看,一些山泥已落了下来,泥水正从楼顶顺着楼梯流到一楼。这时林小花大声喊:“爸爸,快下来,我们要赶紧转移。”

在一旁居住的村民袁集文、刘梅香夫妻俩和70多岁的婶娘刘桂金一起生活,这时水已漫入大厅。3人望着外面雷雨交加的夜晚,心里一阵恐惧。

屋外,河水已漫上村道,黄建华只好从一条小路走下去。突然一个趔趄,黄建华掉进泥坑里,一只鞋子怎么使劲也拔不出来。事后,黄建华回忆说:“样子确实很狼狈,但当时救人要紧,哪里还顾得上。”

黄建华脱掉鞋子,光着脚来到袁集文家门口喊道:“赶紧撤离,什么东西都不要,保住命要紧!”看到镇村干部后,袁集文一家人心里稍稍平静了一些,连忙跟着紧急撤离。

随后,黄建华一行来到袁永传家,提醒他们不要往后山村道走,那里已经塌方了。袁永传一家人这才知道屋后山体已经滑坡了。

相互搀扶转移13名村民

黄建华一行把4户人家13名村民召集后准备撤离,可是,洪水越来越急,浸没了来时的小路。“从田埂上走!”黄建华当机立断,带着村民摸索着向田埂上走去。雨水冲刷后的田埂,像泼了油一样滑。没走出多远,同行的一些镇村干部脚底一滑,重重地摔了一跤。刘桂金和刘梅香也摔到田里,大家赶紧把他们扶起来,来不及冲洗身上的泥巴,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黑夜里,靠着手电筒微弱的光,摸索着前行,平时只要几分钟的路程,他们却用了20多分钟。

临时确定的安全地带位于村里的一处高地,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4位老人。黄建华反复叮嘱跟着他过来的13名村民:“待在这里,哪都不要去。”。

“阿叔,借双鞋给我,我要去其他地方。”黄建华向袁钦章老人借来一双鞋穿上。“这还有一套衣服,赶紧换了。”袁钦章说。黄建华看了看刘梅香等人说:“不要了,给他们换上吧。”

看到黄建华要离开,有几个村民以为是丢下他们不管了,想跟着出去。“这里地势高,比较安全,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水已淹没村道,不要走出去,等水稍退后再撤离。”黄建华近乎哀求他们。

带着救援队员先行探路

13日上午,雨势稍小些,377名村民转移到村委会等安置点。经受一夜惊吓的村民稍稍平静了些,有些村民想回家拿一些衣服等物品,黄建华等镇村干部及时制止,在附近小卖部购买一些饼干、水等食物让村民果腹。就在这时,村外的救援人员挖通另一条通往村里的道路,紧张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

当天,黄建华和救援队员分头行动,先行探路。遇到泥泞的地方,用木板、石头垫路,再让村民通过,行动不便的老者则由镇村干部和救援队员背出去,最后由龙川县汽摩运动协会的越野车队等救援力量送往贝岭镇政府。

13日下午6时,米贝村377名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镇政府、贝岭中学等安置点。可黄建华没有随村民一起撤离,而是返回村里排查险情,“还有险情没有排除,我必须继续留在村里”。

前日下午5时,刚从上盘村排查完险情的黄建华回到镇政府,又准备开会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他说:“已经习惯这样的工作节奏了,只希望米贝、雁化等重灾区快点复产重建,群众能够赶紧过上正常生活。”(本报记者曾俊霖)

新闻推荐

干群同心军民携手谱写救灾壮歌 龙川县贝岭镇雁化村抗洪抢险纪实

■在雁化村的塌方点,部队战士用铲车运送应急物资和转移群众。■6月15日,雁化村村民通过传递方式,把应急物资一箱箱传递回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