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开展重点时段重点活动 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 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 确保安全生产

河源日报 2019-06-25 07:06

在极端天气下,如何正确使用特种设备,确保安全生产?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河源市市场监管部门于6月初启动了“安全生产月”安全综合治理工作,针对极端天气、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点时段、重点活动的特种设备,开展了安全大检查。

开展安全生产宣教活动

筑牢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今年6月是全国第18个“安全生产月”。为扎实有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市市场监管局围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主题,制定出今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方案。其中“安全生产月”活动时间为6月1日至6月30日,“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时间为6月1日至12月31日。

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重在全民参与,从身边事做起。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要广泛发动群众、企业和员工,全面查找身边的风险隐患,通过12345举报投诉热线积极举报风险隐患,筑牢防范化解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为此,该局要求全市各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主动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派发宣传资料,接受群众的咨询,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法》《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广东省电梯使用安全条例》《广东省气瓶安全条例》等特种设备法律法规。

6月6日下午,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参加市安委会在市区万隆城商业广场举办的“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同时,该局将重点结合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深入企业,通过上安全警示教育课、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向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宣传特种设备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自觉性,推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指导相关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及时总结、修订应急预案,强化企业、部门和政府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提高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除了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企业”活动外,河源市还将开展“进社区”“进校园”活动。选取若干个社区,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向广大社区群众普及安全使用电梯、气瓶等特种设备基本常识。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对中小学校执行《广东省电梯使用安全条例》第六条“幼儿园、学校应当将电梯安全知识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幼儿、学生安全、文明使用电梯的习惯”有关情况的检查。积极联系教育主管部门,各选取一所中小学校,通过召开一次特种设备安全主题班会、出一期主题墙报的形式,使中小学生掌握电梯、游乐设施、气瓶等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强化风险管控措施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在活动开展期间,河源市市场监管部门紧扣“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活动主题,以消除特种设备事故为目标,对检查发现的特种设备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责成企业限期整改,落实整改时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对隐患做到不放过、不手软。对逾期未整改的以及重大隐患,坚决向社会曝光,坚决停用设备,坚决立案查处。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在加强特种设备日常监察的同时,还全面开展了岁末年初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了“春节后复工”、“两会”期间、“五一”应对极端天气等特殊时段的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展了电梯、起重机械、叉车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同时强化业务指导,成立了督查组,对全市各县区市场监管部门岁末年初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推动各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深入开展。据统计,上半年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9家次,发出监察指令书30份,消除事故隐患38宗,上半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特种设备事故,保持了质量安全的平稳态势,为河源市的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

同时,严格行政许可,进一步规范作业人员考核。今年来共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396宗1049台(套),共受理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许可换证4宗,举办21期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班,共584人获得作业人员证,各项行政许可都在规定的办理时限内办结,没有发生企业投诉和行政复议等情况。

记者了解到,在市政府的协调下,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有效解决了今年5月1日前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下半年,河源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重点做好气瓶改革工作,结合河源市实际,继续落实好气瓶改革各项措施;全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省、市部署,继续开展好重点时段安全生产检查和危化品行业安全综合治理,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事故发生。

(本报记者张伟燕通讯员张奕聪陈森华朱辉敏)

新闻推荐

提高防范意识,远离套路贷陷阱

套路贷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犯罪伎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犯罪嫌疑人常常巧立名目,用各种方式将受害者骗入设置好的陷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