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风散文 鹿湖禅寺听禅钟

河源日报 2019-04-04 08:07

□黄球梅

不是第一次来到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寺,但这一次似乎很特别,刚才还是春和景明,当我们踏上鹧鸪坳这条通往江西古驿道后,雾气便铺天盖地袭来,把这条古驿道淹没了,亦淹没了鹿湖嶂,鹿湖禅寺在幻境中若隐若现,顿时就像坠入了仙境。这不是一种机缘巧合吗?对于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倾听那穿越千年的晨钟暮鼓声。

夜宿古寺,一片安宁。在打板声中起床,感觉神清气爽。来到钟楼前,天还没亮,一轮弯月高高挂在苍穹。黎明时分的寺院,被笼罩在一片浅蓝之中,竟是如此恬静、迷人,禅意十足。

站在钟楼下,虔诚地仰望。一束桔色灯光从影影绰绰飞檐翘角下的窗口射入,清晰地照射在身穿僧袍的僧人身上。只见他神情专注,吟诵宝偈之后,气定庄严地推动悬挂的大钟槌,高声吟唱“晨钟偈”。

—阵悠扬的钟声似乎从历史深处传来,让人听出的是寺院沧桑。东晋大和年间,著名高僧慧原法师到鹿湖嶂借山建寺。初来为一个小庵堂,谓之“懒庵”,只有两个和尚在此诵经。历史进入南朝梁武帝时,因其热衷于建寺修庙,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广州,以一苇叶渡江,北上洛阳,不久,佛教渐渐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此时,居住在“懒庵”的僧人到处化缘,进行扩修。扩修之后仍称“懒庵”,面积比原来增加了一倍,也经常有法师、和尚、尼姑云游到此诵经念佛。

北宋年间,风水大师赖布衣从江西沿东江赶龙,随着他的一声吆喝,龙当即从江西飞经龙川的东水嶂,然后跃过东江,停在四都的黄沙阁。龙过之处,兽走禽飞。此时,适逢一只梅花鹿从天山摘取灵芝路过,被吓得不知所措,到处乱跑。赖布衣见此鹿很有灵气,疑是天上太上老君的座骑,便从后面赶来,当来到四都北面的一座大山嶂时,那只梅花鹿跑得气喘吁吁,非常口渴,就到这座山下的湖里喝水。赖布衣见状,随即又大吼一声,那只梅花鹿瞬间跃入湖水里不见了。赖布衣走到湖边一看,原来那只梅花鹿是仙鹿,已经在“懒庵”结了大穴。他立即走入“懒庵”告知僧人,说这“懒庵”有仙鹿结了穴,是建造禅院、寺庵的圣地。闲聊中,僧人告诉赖布衣:“"懒庵"始建于东晋年间,据说佛教六始祖惠能大师也曾在此说法有一年之久,并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千古绝句。”

仙鹿在“懒庵”结穴三年之后,这座大山嶂也绿黛了,山间还喷出一股清泉,湖里的水也不再浑浊了,变得晶莹如玉,僧人把这座大山叫作“鹿湖嶂”,把“懒庵”改为“鹿湖禅寺”。此后,鹿湖禅寺香火日渐兴盛,周边不少善男信女也到此躬身朝拜,寄托福禄,祈求佛祖保佑,且十分灵验。

明洪武年间,大量的人口迁入四都,至嘉靖年间(1545年),四都开墟设市,商业繁荣,为鹿湖禅寺的扩建带来契机。

明朝崇祯年间,四都邑人魏珊、骆奇璋竭尽全力,发动众人献料、捐资,重建“鹿湖禅寺”。重建后的鹿湖禅寺座向子午,冬暖夏凉,是个回字型的寺院,四周墙基用石灰与沙石垒成,建筑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内设观音厅、祖师厅、财神厅、僧房、斋堂、客堂等,大门两边走廊还设有禅钟和暮鼓,门前有门坪,周围还开辟了菜地、果园。落成那天,时任龙川知县沈瓒(1642年),亲自光临,并为禅寺题匾,匾曰“鹿苑重光”。此后,鹿湖禅寺声名大震,成为东江上游的一处香火鼎盛之地。那时,禅寺的和尚、尼姑也多了起来,他们经常在一起研究佛经、佛学,练习武功,种菜、种花美化寺院,为芸芸众生做了许多好事实事。魏珊这一善举,也为《龙川县志》添上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抗日战争打响之后,禅寺遭遇劫难,僧人逐渐逃离;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川中游击队的骆昂文、魏洪涛等领导,经常在禅寺背后的密林深处开会,研究作战计划,部署打击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后,禅寺的僧人全部被遣送回乡,鹿湖禅寺的香火曾一度灰飞烟灭。上世纪六十年代,禅寺已成残垣断壁,四都公社则在此兴办“鹿湖林场”,禅寺成了林场的办公地。到上世纪80年代末,林场解散,禅寺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

鹿湖禅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部分建筑已破烂不堪,正常的佛事活动受到影响,所幸每年仍接待香客达几万人次。2008年幸逢盛世,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喜得政府宗教政策,仰仗佛陀慈光普照,在鹿湖禅寺住持及当地社会贤达的倡导下,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鹿湖禅寺才大兴土木,进行全面修复。修复后的鹿湖禅寺,融古今建筑精华、禅寺园林风格于一体,建有大雄宝殿、僧房、斋房、寮房、钟楼、鼓楼等六幢,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寺内香火鼎盛,宝偈声声。

鹿湖禅寺的一代代宗师,诸如慧原、慧翁、应龙、亮翁、声香、日塱、下霞、明发、发英等80多位,在千余年的风雨中,守本真心,把坚韧、虔诚的灯火一代代传承下去,照得这座深山古刹灯火璀璨,成为河源地区祖庭。

倾听禅钟,我的心在颤抖!它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世人的警觉。僧人的吟唱更是悠然旷远,荡气回肠。随着曲调的婉转,那声音浑厚铿锵,似乎把人从亘古带到现代,又从现代带到亘古。声声叠叠,一波一波荡漾在鹿湖之中,穿透身上的每一个毛孔,直抵心灵最深处。

晨钟撞击声与僧人的吟唱交替进行,传向四面八方。置身其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天已有些亮了,转过身,再看看昨晚法师引领我们看的那棵菩提古树,想起《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许我们终究是俗人,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神秀所说的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时五祖认为,后人若能按此偈修行,还是可以得到大利益,但终究没能明心见性。在目不识丁的慧能看来,我们的身心并非实有,“尘埃”也并非实有。一个人一旦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念,才能达到真正的觉悟。所以当他念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宝偈后,众人无不惊愕。他讲的是一种超脱,而不是刻意寻求。还有山门前的那口数十亩有着1600年历史的湖水,正因为它的无为,才成就了它能活到现在,有机会见证鹿湖禅寺的兴衰。

我似乎还是没弄懂,但似乎又有些懂了。

就这样,晨钟唤醒了鹿湖禅寺的黎明,也敲在我的心头。我们随着各殿的僧人走进大雄宝殿做早课去了。

新闻推荐

龙川县融媒体中心挂牌运作

○本报讯记者陈小玲特约记者刘伟东日前,龙川县融媒体中心挂牌运作。龙川县要求宣传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