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水背村: 美丽乡村成生态宜居好家园
距离和平县城约5公里的大坝镇水背村,2018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的明清古建筑。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古村落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兴村富民的扶贫产业、焕然一新的村居环境、便民利民的民生设施……一副多姿多彩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美丽的水背村正成为生态宜居的好家园。
“厕所革命”让卫生不逊城市
走进水背村,宽阔的公路直通村里,崭新的文化广场设施齐全,村民们种植的百香果挂满枝头,丰收在望,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几位老人正在晒太阳。“这一年,您觉得村里什么改变最大?”面对记者采访,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朱勇利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厕所的改造!”“岁数大了腿脚不好,上旱厕特别麻烦,厕所改造后,干净整洁,方便多了,就跟城里的厕所一样。”说起村里厕所的改造,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小厕所,大民生。一直以来,农村厕所简陋脏乱,是乡村“颜值”提升的一块“绊脚石”。目前,水背村新建的7座公共厕所已经陆续投用,厕所大部分采用徽派建筑风格,面积20平方米至40平方米,设有蹲便器、儿童专用厕、洗手盆以及防滑地砖等,并配有专人保洁,有效解决了水背村过去“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成圈”的状况。
村里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
如今,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在水背村如火如荼开展。截至目前,水背村已扩宽村道4公里,维修路灯105个,新安装路灯20个,一河两岸整治2.1公里,修建村文化广场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个、污水处理池2个和垃圾屋3个。与此同时,村电商服务站、儿童之家、老年公寓、卫生站等正在建设,即将投入使用。
除了建设公厕,老年公寓建设是水背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该村贫困老人较多,帮扶单位在去年12月份投入近120万元,修建了村老年公寓。目前,该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据水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位夫介绍,建设老年公寓,是供老年人开展娱乐活动,为无住所和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提供一个集中供养场所,让水背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实现养老。
产业兴则乡村兴。扶贫工作队紧抓产业振兴这一关键,鼓励、引导贫困户和村民,通过发展种养业、入股企业、务工就业等方式,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村74户贫困户211人,已有73户209人达到脱贫标准。
“以前到处都是瓦房,路很窄,都是泥巴路,现在都是水泥路,里里外外都很干净,村民的荷包越来越鼓了,村里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村民杨劲珍感慨道。
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当村民日子一天好过一天、衣食住行全不发愁的时候,提升精神生活品质,就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村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成,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激情四射的广场舞、经典的二胡独奏名曲、传统的舞狮表演、热闹的农家书屋……这是记者在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文化服务中心见到的一幕幕场景。近日,水背村村民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在文化服务中心进行精彩表演,村民聚集于此,共享文化盛宴。“现在村里有了设备完善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天天有人在中心跳舞、拉二胡、健身,中心成了我们休闲最好的去处。”朱勇利告诉记者,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后,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据了解,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为了满足村民文体活动需求,筹集资金新建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及体育广场,其中帮扶单位从扶贫资金中拿出70万元,县文化局支持15万元,缺口部分纳入新农村建设项目予以解决。文化活动中心及广场于去年2月投入使用后,先后举办了春节文艺晚会、深圳红荔基金会慰问演出、省体育局文化下乡表演等大型活动,有效承担了县、镇等相关文化活动任务,受到广大村民广泛赞誉。
文化润物无声,熏陶潜移默化。村民远离了麻将桌、手机电脑等,文化服务中心、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室成为村民聚集地,村民根据各自喜好,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有了文化服务中心,可开展一系列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凝聚了人心,乡风和百姓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水背村党支部书记陈伟能说,水背村作为广东省古村落、河源市文明村,计划再建设一个文化客厅,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水背村还将以“中国传统村落”建设为契机,继续完善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基层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脱贫攻坚等工作,着力推动水背村在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等全面振兴,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得到不断满足。(本报记者敖海冲)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徐精华通讯员凌腾杰近日,和平县委书记陈劲松到县扫黑办调研,要求县扫黑办以及各成员单位切实做到讲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