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的温情值得再次重温
□刘远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直以来,家书被誉为思亲寄情的载体。一纸家书,不足千言,却是亲情之间的连接。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创文办策划指导,市教育局、市文广旅体局等单位主办,河源日报社联合市图书馆承办的2018创文“微家书·家风故事”评选活动圆满收官,这种以新潮形式回归传统的方式,让我们重温久违的“见字如面”的亲情表达,赢得社会各界点赞。
微家书评选活动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社会反响热烈,吸引了众多家长、学生参与,共收到微家书近2万封,专题访问量达200多万人次,网友点赞近35万次,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写家书、晒家书的热潮。
自古以来,家书作为亲人沟通情感的方式,具有普通书信所没有的特殊含义,思亲寄情,联系沟通,增进感情。但信息时代,我们改变了联系的方式和手段,家书这种流传千年古老的情感纽带已渐渐被这个时代的人忘却。电话、微信等代替了传统的家书,很少有人真正亲手写信,向家人倾诉情思。但“见字如面”的家书,却有着一份难以言表却“言而不尽”的内涵,家书传递出的温情,那种跃然纸上的真情实感,是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所不具备的。
本次活动赋予了家书新的表达方式,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创新运用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用新潮的方式回归传统,把述说亲人之间情感、寄托家人期望和祝福、传递好家风好家训等内容,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展现,成为一种新的传承,丰富了家书的时代内涵,让家书也能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更多地赋予家书与时俱进的内涵。
微家书活动让家书的表达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承载的浓厚亲情、蕴含的丰富内涵却没有变。本次活动,主办方收到的家书中,绝大多数是紧扣传承和弘扬优良家规、家训、家教、家风的主题,既有长辈对晚辈的教导、期望与寄语,也有晚辈对长辈的感恩、请教或承诺,讲述亲情故事,寄托家人期望和祝福,让写作者、阅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养分,感恩奋进,传递家庭温暖,让全社会更加重视家庭、注重家风教育。这也是主办方开展此次活动的初衷:弘扬家书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弘扬好家风的良好氛围。
家书虽微,意义重大,小小的家书,传递的是大文明,不但让传统文化得到弘扬,而且能进一步联络亲情、传递温情、表达感情,体现着文化,承续着家风。笔者希望,大家都能停停脚步,写一封“微家书”,把亲情与爱浓缩在字里行间!
新闻推荐
市民罗女士:我的小孩今年上小学六年级,由于有一颗蛀牙伤到了牙神经,医生说需要做根管治疗。请问小孩子能进行根管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