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东江水陆要冲 千载交通枢纽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河源的水陆交通已更臻完善。未来数年,河源将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为主攻方向,高起点启动立体交通综合规划,启动高铁新城交通枢纽建设。
本报记者凌丽
【第一章】东江中枢千年水路
河源水路四通八达
浅水轮船行于东江
清末民初时,河源与外界的交通,较为方便的还是水路。1934年2月,惠河公路通车之前,惠州与河源的交通,基本上靠东江轮渡。当年即使是运兵这样大规模的运送工作,也是从水路走的。
那么,大约100年前,河源县城的水路交通是怎样的?
民国初年,河源水道交通分大江(东江)、小江(新丰江)、下江三路。大江一路,自县城东北上行,约60里到义合圩,再30里到黄田圩,又5里到学堂圩,又25里到蓝口圩,又5里到递运圩,又15里到柳城圩,又20里到龙川县城,又20里到老隆镇。
小江一路,则自县城西上行30里到回龙圩,再30里到新丰属之锡场圩,又50里到龙利圩,又20里到东坝圩,又30里到顺天圩,又35里到连平属之忠信圩。又自回龙之左沿古岭水上溯,30里而抵古岭圩。
至下江一路,系由大小两江汇合于县城之东,向西南流行20里到紫金属之石公神圩,又20里到双头圩,又20里到紫金属之古竹圩,又60里到观音阁圩,再由观音阁以下,经惠阳、博罗两属之派尾、横沥、水口井、七女湖等圩,然后直抵惠阳县城。
但是,水运经常要看天的脸色,随机性很大。东江和两江交汇后的下江两河,当春夏水涨时,可以航行浅水轮船,由县城分抵惠阳、老隆二处。若秋冬水浅,则只能航行于由县城至惠阳而已。轮船到河源的并不多,即便是春夏水涨之时,也仅有二三艘,均是即到即开。至小江,则仅能航行民船,沿岸各圩均可停泊,停泊在河源的民船,常约一二十艘。观音阁、蓝口、回龙等处,约三五艘或十余艘不等。义合、黄田、学堂、递运、柳城、龙利、顺天、古岭、双头、石公神等处,即到即开,很少停泊,所停之处,只一二圩渡而已,就像现在的高铁,也不是站站都停。上世纪20年代左右,水路上常有土匪出没,往来船只须军队护送,必有数十艘或百余艘结伴,才敢成行。
从惠州乘船3天到河源
民国一名记者的水路之旅
1946年3月21日,正是满眼明媚的仲春时节,战云方敛,《运输周刊》的一位名叫江声强的特派记者,从惠州坐船到河源。
从惠州到河源,按现在的高速公路来算,只有80多公里,一个半小时便可驰至;若不走高速公路,只走国道、省道,也只不过2个半小时时间。1934年2月,惠河公路通车,5个小时便可到达惠州。但在抗战时期,为防止日本军队继续入侵,河源奉省里命令,将公路每隔一公里挖一条5至15米长的深坑。抗战胜利后,尚未来得及抢修恢复。
抗战刚刚结束的1946年,河源的公路仍是极难行走。记者江声强从21日白天上船,直到23日夜间10时许才抵达河源,全程240华里。他们白天赶水路,晚上并不怎么敢行驶,因为在离河源一百华里的观音阁段,是东江纵队占领的地区,过往船舶往往要依据货物总值征收其50%的税款。货值有时根据货单,有时由货主自己估算。
乘小舟往来水路,其慢是常事,其快慢,还要看江水的涨涸情况。24日,江声强随运输考察工作团离了河源,雇小舟赴老隆。那时东江酷旱,江水甚浅,最浅处不过一二尺,最深处只四五尺,因此204华里之路程,竟费时3日,直至26日夜里才到达老隆。
河上的兵与匪
俗话说,行船跑马三分险,水上客运常常会遭遇危险的。这危险一则来自天灾,若遇水涨的季节,东江船速甚疾,有时甚至会控制不住而翻船,任是知识分子、兵士或普通老百姓,全都一视同仁;一则来自人祸,如匪徒劫掠,军队抽收行水钱等。正因为河源水道四通八达,与九地相通,各处匪盗、散军出没,沿河而上或下,蹂躏四乡,焚劫圩村,抢掳妇女,伤毙人命,江上商船多被劫掠,甚至占据县城,让明清及民国政府都头疼不已。两广总督岑春煊称:“惠州一带素称盗薮,因地近港澳,既易购械,尤易逃亡,故迭经剿除,根株莫绝。”
这些“匪盗散兵”,有的真是匪,有的却是反清义士,是要推翻清廷的,自然被清朝的官员视为“匪盗”。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河源县保安局的人实在拿这些匪盗没辙,只得到省里去报告,请省里派官员前来认真剿办。次年六七月间,惠州水师统领王观察,往河源一带巡阅治安情况。河源泊有湖南扒船数艘,船上人见长官来了,便放枪迎迓。岸上有不少行人挤挤挨挨地看热闹,不想祸从天降,这一阵礼枪,竟然击毙3人,伤2人。官府给死者家属每人60元抚恤金,伤者则为之医治。
为了防范反清义士通过水路交通联络,清政府加强了管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惠州东江上游水道,原有惠安水军在河上分段驻防。因惠属各县“匪”风日炽,故省里的大官特地命令惠州水军统领速在附近海边宽阔之处建筑炮台,驻防营勇,密为防御,兼多派侦探,夜间巡缉,保卫商船,以安行旅。惠州统领赶紧雇请了许多工人,由惠州水北之谷花头处到东江老隆一带,分站建设炮台。
民国建立后,河源地方不靖,依旧有许多土匪。民国七年(1918年)六月,东江上下游绿林借林张天骥名义,树立旗帜,四出抢掠,致河道梗塞,商业凋敝。民国十六年(1927年)的桂山土匪黄福,自称司令的陈惠权诸匪,带着武器,经常在东江沿河一带勒收行水。兴五龙河紫五属绥靖处团长黄冕驻县清乡,先后拿办首从各匪约计五六百人,土匪们才消停了些。
既然出行主要靠的是水路,便有很多渡口。新丰江口附近的龙津渡,大小合江汇流处的马草渡,是通往大小江陆路的必经之所,各路均有公渡船数艘,其横江小渡船亦各数十艘。这两个渡口很重要,一旦东江上游有战事发生,定于此两处集合各渡以搭浮桥,使军队易于来往。
千年航道退役
黄金水道登场
千年来充当河源对外交通最重要角色的东江与新丰江航道,上世纪50年代末起逐步退役,而又启用了新的功能。
新丰江航道上游有连平九连山诸水,又有新丰七十二滩水,自西北流入县境锡场大蓆水口,经锡场、新回龙、东埔至今源城区与东江河汇合,航程84公里,河宽80米至150米,航深回龙上航为0.6米至1.2米,下航为1.2米至2.5米,航道属石底河床,滩多流急,可通航15吨以下木帆船,上通新丰县马头百瘦、连平县忠信,洪水期间,载重10吨以下的船舶可上航石塘水至连平忠信。古岭水从新回龙逆水而上至古岭小圩,航程30华里。1959年新丰江水电站大坝筑成后,航道淹没,成为新丰江水库区。
东江航道的“退休”,是在新丰江水电站和龙川枫树坝水电站建成之后,东江航道的水深受到很大制约,每当电站关闸截流时水位急剧下降,船舶航行中断,需待电站开闸放水后才能航行。
位于市区河源大桥与珠河大桥之间的新丰江中心的音乐喷泉,于1998年10月1日动工,1999年2月6日竣工,主喷高达169米,在当年和其后十数年时间里,仅次于法国巴黎、美国亚科桑那州的喷泉,后来才被韩国汉江的高喷超越。
2001年,河源市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处修建了新丰江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坝,坝体采用橡胶坝,新丰江水位被提高到36.6米。这段流经市区的水道,被称作“黄金水道”。2002年5月,市委市政府先后在“黄金水道”举行了河源市第一届龙舟赛和第一届国际摩托艇比赛,吸引观众和游客数万人。
2003年6月,河源市水务局委托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华南区域经济技术研究所编制了《河源市区新丰江“黄金水道”旅游风景带总体规划》。同年8月20日,河源市建设规划局审查同意按此规划实施。
到2003年时,源城区境内东江航道还存在,不过通航里程只有33公里,渡口5个,码头8个。
2019年,河源市委市政府将推动东江航道河源段恢复通航。东江航道,指河源、惠州通往珠三角的重要水上通道,东江干流航道从东江口到枫树坝水库,总长393公里。
【第二章】陆路:粤东北交通枢纽
1934年修成惠河公路改变惠河交通只靠轮渡状况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河源县境内有两条驿道,一条为河川路,自县城东北经木京、禾溪至洪军营渡河经义合、黄田、蓝口、柳城至龙川,全程75公里,沿途设有宝江、义合、蓝口3驿;另一条是河源至惠州的道路,清宣统二年起开通,由县城西南行经古竹、观音阁、泰尾、横沥至惠州,全程126公里。其他县内的路并不多,里程也较短。清代、民国时期,河源的乡道除与龙川、紫金、博罗、新丰等县县际间驿道外,县与乡之间的乡道仅有数条,大部分是铺石路面。最近两年,河源各县区都掀起了古驿道热,一些尘封的古驿道被再度发现,并成了旅游热点。
民初两次东征之后,社会渐渐安定下来,公路建设也开始了。
其实惠州到河源并不单纯靠水路交通。早在1934年2月10日,惠河公路就已通车。
1934年之前的粤东公路,原分四大干线,第一干线于1933年通车,第二干线系由惠州经博罗、河源、龙川、五华、兴宁而达梅县。1934年初,惠州至河源一段已完成,广东省国民政府建设厅委罗淦澄为东路第二行车管理处主任。罗淦澄受命上任后,于1934年2月1日在惠城水北成立管理处,9日举行试通车,10日举行正式通车仪式。该路通班车后,由惠州往返河源约需5小时,每日往返2次,改变了惠河交通完全依赖轮渡的状况。
1929年,河源成立县建筑公路委员会,筑有河博、河川、河紫等公路,但工程进度很慢,除河川路河南段四十里早已行车外,其余只是完成路基。至于桥梁、石方、涵洞,则由东路处第一工程队负责兴筑,到1933年12月初仍未竣工。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便电令他们限当年12月15日前,须将东路第二干线之河博、河川两路完成通车。限定工期后,修路方便紧张了起来,加开夜工。为勉励河源各筑路人员,东区绥靖公署还特意制作了6枚奖章,奖给县筑路会委员钟梅先、河连路塔石段筑路会主任朱市廉等6人,以资鼓励。
民国时期虽有公路
仍需水陆并进
在道路交通日益完善,已经村村通水泥路的当下,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当时的前辈是怎样沿着那时的公路前往各县区乡镇的。那便让我们来看看大约100年前的河源陆路交通状况吧。当时陆路分省县干线,北部干线属省运,由梅县、兴宁、五华、老隆、龙川至县境柳城、曾田、骆湖、灯塔出连平忠信,与粤北南下干线相接,县道由船塘经骆湖,和省道相接,经灯塔至县城,南下观音阁至博罗,通石龙、广州。
在旧时代,虽然说公路建成了,但很多情况下仍需水路并进,才能到达目的地。民国初的河源县境内公路大致有6条:即大江左路、大江右路、小江左路、小江右路、下江路及河紫路是也。多是沿江而行,还得先搭或后搭渡船,总之大多数要水陆结合,才能到达目的地。
举其中三路为例,大江左路,自河源县城北行过龙津渡,向右行沿大江左岸抵柳城乡,便可直达龙川境。又该路由仙塘乡之左过岭,又有小路两道,一可通小江之南湖;一可通小江之登塔(今灯塔)。
大江右路,自县城东行过马草渡,沿岸行经义合、蓝口抵南坝乡,越境即能直达龙川属之老隆镇;又自义合沿久社水行,越境便达紫金;又自蓝口沿康禾水,越岭亦可直达紫金;沿蓝溪水越山,又可达五华县境。
河紫路则自县城东行过马草渡,绕梧桐尖山脚,行至紫金属之高望乡,沿柏埔水上行,可通紫金属之柏埔圩及紫金城。
河源未来水陆空交通:
高速高铁城轨航道机场并存
新中国成立后,河源建起了众多的公路干线和支线,交通状况开始慢慢改善。到2003年时,源城区境内公路总里程约355公里,京九铁路、205国道,众多的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高铁、城轨等新型交通设施建设也将在河源铺开。根据2019年河源《政府工作报告》,河源将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为主攻方向,高起点启动立体交通综合规划,启动高铁新城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另外,还将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推动东江航道河源段恢复通航,谋划广河客专、深惠城轨延伸至河源等重大铁路项目。
未来的河源,将是一个多种公路(高速,国省县乡道等)、铁路(高铁、城轨)、航道、机场并存的新型现代城市。
本版依据史料:民国《广东通志》(未成稿,民国二十四年稿本)、《申报》、《大公报》、《香港华字日报》,《河源县志》(2000年版)、《源城区志》等。
新闻推荐
《河源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方案》出台 考核不合格县区总河长将被约谈
○本报讯记者高芳芳通讯员梁明文近日,河源市印发《河源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河源市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