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人大代表池智勇 履职尽责解民忧 做乡村振兴“领头雁”
东源县涧头镇礤娥村村民邱美妹拧开屋里的水龙头,哗啦啦的自来水喷涌而出。“饮水工程完成了,再也不用到河里挑水了。”前年2月住进新房的礤娥村举溪移民新村的肖玉花说,新村离镇近,孩子读书非常方便,晚饭后还可以到健身广场散步。
这里的变化,始于2012年。该村党支部书记池智勇,同时是市五、六、七届人大代表。近年来,他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带头为群众解决群众饮水难、安居难、上学难等问题,为河源乡村发展与振兴建言献策。
关注幼儿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近年来,池智勇关注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池智勇说,目前,河源市公办幼儿园少、私立幼儿园多,幼儿园教师素质总体偏低、工资待遇低,农民群众存在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去年,池智勇针对该问题,向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关于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建议。他说,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更多的公办幼儿园。通过教育创强,目前空置的乡村小学,可以把它们改造为幼儿园。同时,政府部门要提高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水平,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让教师留在乡村。
建议提出后,引起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去年,和平县建了6所公办幼儿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全市建设公办幼儿园7所,建设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5所。池智勇希望政府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履行承诺,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为广大群众谋福利。
村民喝上干净水住进新房
在东源县涧头镇礤娥村的一块山地里,几十只鸡个大体肥,这是村民肖锦清的“脱贫鸡”。肖锦清家有1个儿子、媳妇和2个孙子,儿子从小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之前靠媳妇在镇上打零工维持生活。2016年开始,在上级部门和村里的帮扶下,她养起了鸡。一年养4期,可以挣4万元。
肖锦清的鸡不愁销路,池智勇为了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之前农产品都不知销往何处,成立了合作社后,农户就不用再担心了。”池智勇说。
水,曾经是礤娥村村民的心结。肖锦清说:“以前我们都是从村的河里挑水煮饭、洗澡,现在自来水直接流到家里,去年女儿买了洗衣机,再也不用手洗衣服了。”之前,村民除了河里挑水外,还在离村2公里外的地方引山泉水来饮用。但由于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引水渠道已被破坏。从2014年开始,池智勇一直致力于改善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他在市两会上提出书面建议,要重视村民的饮水安全和“保命田”的灌溉。这一建议得到市政府和东源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争取扶助资金40万元,半山引渠7公里,引来的山泉惠及600多村民。
举溪村离涧头镇9.2公里,属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99户676人,村里生产条件不足,村民生活困难。2012年,举溪村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迁移至礤娥村。作为村支部书记的池智勇,为了移民安居乐业,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了99幢整齐统一、文化娱乐设施配套的生活小区——举溪移民新村,解决了“两不具备”99户农户安置的问题。
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通过到东源顺天镇、蓝口镇和紫金凤安镇等地调研后,池智勇在今年市两会上,再次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议。
池智勇说,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就要首先实现产业兴旺,农村一、二、三产业要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要实现产业兴旺,就要有一支敢于担当、思想解放的干部队伍,要加强基层党建,继续实施“头雁工程”,注重选拔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正的干部做“头雁”。政府部门要高屋建瓴,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各地实际,对县、镇、村进行通盘考虑,制定发展战略,实行差异化发展。(本报记者曾俊霖通讯员陈伟勇)
新闻推荐
■记者从市交警部门获悉,粤赣高速公路连日来日均车流超10万辆次,迎来节前车流小高峰,预计节前高峰出现在1月30日至2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