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丁红都叶梅芬表示 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本报广州电特派记者董伟伟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加快发展的河源,倍受媒体关注。昨日下午,河源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以及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聚焦河源发展。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省人大代表、市长叶梅芬就媒体关注的问题坦诚对答、一一回应。
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现场气氛热烈。记者踊跃提问,围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个河源”发展思路、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等展开提问,对河源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河源参与融入大湾区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南方日报记者抢先提问:省委李希书记要求河源建设成为全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省政府工作报告又把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放在今年十个方面工作第一位,河源在这方面有什么思考和打算?
丁红都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为广东、也为河源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了重大发展平台、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河源紧邻粤港澳大湾区,处在珠江东岸深莞惠经济圈辐射带动的第一层,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利用珠三角和港澳优质资源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去年以来,河源主动抢抓机遇,赣深高铁、河惠莞高速、东江航道、通用机场等连接大湾区的高快速骨干交通体系加快完善,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无水港等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目前,来自大湾区的规上工业企业占全市的近5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60%以上;去年以来签订的超万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和动工建设的超千亿元产业项目,约有80%来自大湾区的企业,河源参与融入大湾区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
丁红都表示,今后河源将紧紧围绕“建设成为全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战略定位,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河源成为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大湾区现代产业重要战略腹地,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拓展区,成为绿色湾区、美丽湾区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重要承载地。
下转3版上接1版
守好生态之“本”打造现代之“魂”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羊城晚报记者对河源注重抢抓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机遇十分关注。
丁红都表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生动实践。河源既有1.2万平方公里属于北部生态发展区,又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重点发展区,既有“区”的本质,也有“核”的特质,因此,河源提出要充分发挥粤北山区的生态优势,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河源;又要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的地缘优势,打造产业兴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现代河源,构建生态、现代协同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在高水平保护下的高质量和较快速度发展。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个河源”的发展思路,得到了省委的高度认可和市场各方的积极响应。
丁红都表示,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上,河源将守好生态之“本”,坚持生态优先,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核心竞争优势;推进乡村振兴,把乡村振兴作为推进生态河源建设的重要推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展现生态河源更大魅力;推动绿色发展,对接大湾区大市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医养等产业,推进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挖掘优美生态的经济社会价值。同时,河源将打造现代之“魂”,坚定不移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做大做强都市经济主体,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构建完善的市域交通体系,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为全省绿色发展作出示范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对河源的生态环境十分关心,就河源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目标进行了提问。
叶梅芬表示,绿色是河源最鲜明的底色,绿水青山是河源最大的发展优势和最重要的民生福祉。一直以来,河源坚决扛起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生态环境质量长期保持全省前列,牢牢守住了发展的根基。在高水平保护的同时,河源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主引擎、以产业园区为主平台,大力培育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利用大湾区的大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医养、现代生态农业等产业,绿色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巩固提升,绿水青山的经济社会价值日益凸显。
叶梅芬说,省委要求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这既是河源的光荣使命,也必将成为河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作出全面部署,为河源建设“示范区”注入了强劲动力。河源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划好生态红线,提升生态质量,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样本”,努力在高水平保护下实现高质量和较快速度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全省绿色发展作出示范、提供经验。
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深圳特区报记者关注今年河源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上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叶梅芬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河源作为农村大市,农村面积广、农村人口多,全市还有3.3万人未达到脱贫标准,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深入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总攻目标和扶贫标准,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精准脱贫最核心的就是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首先要在建立稳定增收渠道上下工夫,实施“五个一”产业扶贫工程,也就是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基地和扶贫产业园,建设一批旅游扶贫等特色产业扶贫村,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扶持一批地方特色农业品牌,把贫困人员组织起来,增加贫困户的劳务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其次是通过深化与珠三角劳务对接、吸引企业投资兴业、将公益性就业岗位向贫困户倾斜等措施,多渠道促进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等扶贫政策,按照省里标准,将“三保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坚定不移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去年河源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这也说明了河源的营商环境得到市场的认可。不少媒体对今年河源推进改革开放的举措十分关注。
叶梅芬表示,河源振兴发展,一定要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更高起点、更高水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在深化改革工作上,首先是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继续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数字政府”建设等,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其次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牵引,大力推进投融资机制、国资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谋划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战役战略性改革,全面梳理和加快消除融入大湾区建设面临的要素自由流动、市场深度合作、开放包容等体制机制壁垒,推动全面融入大湾区。
在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河源将推进“硬联通”,构建与大湾区“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一体化体系,打造与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促进“软联通”,营造面向大湾区的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环境,推动大湾区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河源流动集聚;打造开放对接平台,大力推进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等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市场采购、融资租赁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承接平台,以产业园区为平台,承接大湾区产业延伸、企业转移,着力形成与大湾区有机联系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把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引到河源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俊霖近日,广东省军区原副政委张仲会率广东省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广州德宇森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