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地实施素质教育 翠园中学初中部 为学生充实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415”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今年6月,在国家政策层面的指引下,《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正式发布。方案聚焦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体制机制、育人模式和家庭教育改革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形成完整闭环的“新素质教育”实践体系,也被称之为“发展素质教育的创新行动”。
作为罗湖区的一所老牌名校,翠园中学初中部一直以来旗帜鲜明地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课堂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两大核心抓手,践行学校“师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充实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以学为本,11年来坚持探索和推行富有翠园特色的“415”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开发校本课程,走社团课程化之路,使每一名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益;高起点推进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创新探索与实践,使翠园中学初中部成为适合师生健康成长的、快乐的、幸福的精神家园。
●撰文:叶淑萍景地图片由学校提供
1践行办学理念
师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高于一切
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闹中取静、被称为“深圳学校一景”的翠园中学初中部,有罗湖区唯一的400米标准跑道和灯光球场,有文化底蕴深厚的翠园、怡园和景园,校园绿树成荫,藤萝披拂,繁花似锦,绿化率达90%以上;盆景雕塑、假山池沼、亭台长廊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谈到学校“师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翠园中学初中部负责人陈建宁表示,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凸显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教育回归本真。“这里的健康其含义是广义的,其内涵是丰富的,它决不仅仅指身心的健康。一切积极的、向上的、和谐的、全面的、可持续的要素都包含在健康的内涵之中,都是我们所追求的。”
翠园的“翠”,本身就蕴含了绿色、健康、生命的意蕴。青青翠园预示着生机勃勃,健康向上。其次,学校的校园景观文化,在整体设计中融入了黄河的元素,黄河蕴育了华夏文明,是母亲之河、生命之河。校门口的一泓水潭,预示着黄河的源头;校园的几个景区,设计呈黄河“几”字形,蜿蜓在翠园之间,昭示翠园如黄河一样生命旺盛,生生不息。
“从教育的本质上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但教育要解决的不仅限于培养人的问题,而是包含着对人发展目标的期盼。当教育把人的发展作为目的时,它追求的一定是人的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可持续的成长和发展。”在陈建宁看来,如果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那就意味着没有实现教育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甚至意味着教育的失败,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能否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针对当下中国教育仍在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及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这一现状提出的,目的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和发展。”陈建宁表示,对初中生而言,努力学习并掌握知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要实现幸福的人生,仅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适应未来社会所应具备的智慧、人格素养、意志品质和心理品质。
教育的真谛是追求当你忘掉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毫无疑问,知识遗忘之后还剩下的就是智慧、人格、素质和能力。因此,翠园中学初中部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健全人格,挖掘潜能,发展个性,为学生充实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陈建宁表示,开发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能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翠园中学初中部倡导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使每一名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在学校的教育理念中,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样重要。在翠园中学初中部,教师成长的良好生态已经形成,老中青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2008年,学校启动“青蓝工程”,10年来,“青蓝工程”日趋规范与完善,已成为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金字招牌”。目前,从“青蓝工程”走出来的35位青年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17项、省级11项、市级56项、区级142项。
2推动“课堂革命”
“415”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在课堂,改革的最大空间也在课堂。学生从课本中学什么?应试教育的回答是学知识,掌握课本中的重点、难点。为了实现这样的学习目标,传统教育的方式是以“教”为中心,表现为“满堂灌”和“一言堂”。
全面落实“课堂革命”是罗湖教改要突破的重点项目之一。罗湖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情为依据,以习得为重点,以思维发展为目的,通过“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以学定教”来变革课堂,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扬长发展”的教育理念。
早在2007年,陈建宁就提出了“四个转变”“五个让”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四个转变”即转变师生关系,变师生之间教与学、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为师生对话和交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转变教学目标,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情意并重。“五个让”即让学生自主观察、让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自主表达、让学生自主动手、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现在,很多地方和学校开始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习。毫无疑问,它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如果学生的学习目的没有根本转变,仍然局限于知识掌握,这还不是深层次的课改。”陈建宁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掌握的决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如学科素养、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这些才是教育要去培养和追求的。因此,课改的关键不在于采用了什么样的模式,而在于学生最终收获了什么。
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推进课改,翠园中学初中部在广泛学习又结合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于2012年提出了富有翠园特色的“415”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逐步形成了全体教师认可并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的教研氛围。“4”即四个环节——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当堂训练;“15”即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主讲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他时间完全、大胆地交给学生。历经三年探索和实践,“415”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全体教师认可并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的教研氛围。
在陈建宁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其一,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不是知识点,不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书本知识,而是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否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否提升了思维品质,是否培养了探索、批判、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其二,教学目标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实现的,是通过教师的教,还是通过学生的学,这是区别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改理念的根本标志。
教师讲得少了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事实上,一开始,习惯了传统“满堂灌”教学的老师们也充满了疑虑,甚至有老教师产生了抵触的情绪。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中英语科组长刘锦慧告诉笔者:“我们刚开始都觉得英语科目要推行这种模式太难了,那么多生词、语法,学生们能掌握吗?没有一定的积累,孩子们能自学吗?”带着连串的问号,老师开始慢慢摸索。“刚开始我们只是旁观,慢慢地琢磨,后来发现其实不必教条于"15分钟",这不是一个死框框。只要大家转变了教学的思路,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导,就可以跟上课改的步伐。”渐渐地,学生的学习开始“前置”,孩子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课堂上引导着学生分成小组互学互评,课堂真的实现了“翻转”。
实践证明,相比于传统教学,翠园中学初中部“415”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清新之风;带来的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的可喜变化;带来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综合素养的明显提升;带来的是中考成绩连年攀升、师生参赛硕果累累的成绩。
此外,“415”模式已逐步延伸和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自主管理等方面,其覆盖面和影响力、驱动力正逐步扩大。“课改的成果不仅仅表现在中考成绩上,而是会化为滋养学生一生的"养分"。”陈建宁表示,课改之后,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学会了观察、提问、质疑、交流,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这些能力貌似无形,但在学生升入高中乃至大学后,就会成为支撑其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从这个角度看,课改的成果绝不是一张张高分的考卷,而是一颗颗高能的种子,让学生学会了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
近年来,先后有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广东省河源市紫城第三中学,以及来自湖北武汉及澳门等地教育团体慕名而来,观摩“415”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赴广西、贵州等地支教时,更是将“415”课堂教学模式带到了当地,受到当地学校好评。
目前,“415”课堂教学模式已正式申报立项为市级重大研究课题,深化研究工作正有序、有效地进行。该模式很好地诠释了翠园中学初中部“师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成为促进该校内涵发展的引擎。
3开发校本课程
打造社团课程化的“翠园样板”
在翠园中学初中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课程的开设覆盖了所有学生。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100%参加了社团,学校安排了每周三下午两节正课作为社团活动时间。学校社团数量一度达到56个,其中围棋社、帆船社、机器人社、航模社、3D打印社等新型社团引领学生科技创新,学生思维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翠园足球俱乐部、翠莺合唱团和青青翠园文学社是学校三大品牌社团,带动与促进了学校社团发展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整体提升。
2016年6月,翠园中学初中部在罗湖区率先成立“社团联合会”,随后举办首届“缤纷大舞台”社团展演及首届“社团巡礼月”活动,成为学校一张亮丽名片;翠莺合唱团和青青翠园文学社先后受邀参加全国影视校园春晚;2017年,翠园中学足球队连获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第四名和中国体彩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U14冠军。
成立于1991年的翠园中学足球队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社团之一,翠园中学足球队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并获好成绩。2014年,学校成立广东省首家中学足球俱乐部——翠园足球俱乐部,先后有18人入选国家少年集训队,有的创下百万元转会的费用;2013年,翠园足球俱乐部段刘愚、赵世杰、赵世卓、李春浩、靳子阳5人进入全国U17足球锦标赛八强,为全国入选国少队人数最多的学校。
翠园中学初中部的翠莺合唱团先后在深圳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及少儿艺术花会比赛中获奖,还曾获得深圳市“优秀指挥”“优秀指导教师”“优秀伴奏”奖项;曾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进行教育交流活动;2013年,翠莺合唱团应邀前往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担任顾问的“第六届"至高荣耀"维也纳国际青少年音乐节”,同年参加2013年美国纽约青少年新春音乐晚会;2017年1月,应邀参加全国影视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录制,是全场42个节目中唯一合唱类节目;2017年暑假,应台湾中华两岸文化教育暨体育交流发展促进会、深圳台商协会罗湖联谊会邀请,到台湾参加首届“新莺出谷:两岸合唱音乐飨宴”活动。
此外,“青青翠园文学社”实现社团课程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先后获“全国二十佳文学社刊”“全国十佳文学示范校”“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全国中学百强文学社”等荣誉,培养出“全国十佳小记者”孙腾、“阳光写作少年”罗小禾、“全国十佳小作家”刘宇珊、“校园文学新苗”陈钟瑜等一批写作能手。3年来,青青翠园文学社的成员在全国各级各类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
近年来,学校将名人、名家引进校园,让学生与作家面对面。文学社小记者先后采访余秋雨、金庸、贾平凹等文学大家。2017年,学校学生受邀参加央视《朗读者》线下录制节目;2018年2月,文学社节目《遇见诗经》入选全国影视校园春节联欢晚会。2018年11月,汉服诗经项目以学生课题的形式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教博会展演,广受与会专家好评。
翠园中学初中部机器人社团2013年和2014年两次获深圳市机器人创意大赛奖,在2016年举行的深圳市机器人创新大赛中,两位学生获一等奖;翠园中学初中部电子报刊制作社先后获国家级奖项20余人次;3D打印社是学校一个新兴学生社团,在刚刚结束的罗湖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3D打印创客竞赛中,经过三轮比拼,获中学组第一名。
2015年5月成立的“翠园中学初中部帆船队”经过标准化学习与训练,学生已很好掌握帆船、帆板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所学知识包括海洋常识、天气、潮汐、风向等。先后参加“深圳市体彩杯帆船帆板比赛”“深圳市大梅杯帆船帆板比赛”“深圳市"深港澳"帆船帆板精英比赛”“广东省青少年帆船帆板冠军赛”“全国帆板冠军赛”,先后获金牌26块、银牌18块、铜牌11块。翠园中学初中部帆船、帆板拓展课程被评为深圳市“帆船、帆板好课程”;指导教师蔡力主编的中小学帆船、帆板校本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翠园中学初中部已挂牌为“深圳市运动学校帆船、帆板训练基地”“深圳市业余体校帆船、帆板训练基地”。
“学校社团活动完全由"学生主导、学生管理",实现了"415"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延伸。”翠园中学初中部负责学生社团的教师张玺说,每学年初,社团负责人会通过班级讲解与互动、张贴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纳新,部分社团还会以面试、竞赛等方式选拔新成员;这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管理样板,切中了学生兴趣点,所以才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充分体现出翠园中学初中部“青青翠园”的教育含义。
“课程仅仅停留在量上还远远不够,要实现从量到质的提升,要形成体系,还要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理念、育人目标紧密结合。”陈建宁表示,该校目前正在构建适合学校的课程图谱,推进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设计更多符合学生个性成长和发展的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闻推荐
河源市委宣讲团走进各部门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
○本报讯记者郝晓楠苏勇军高芳芳刘烨华田红秀连日来,市委宣讲团走进各部门,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