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赵佗故城考古首次发掘出“马衔铁” 初定是明代遗存马驰古驿道“铁证”留故城

广州日报 2018-12-20 04:17

城内遗存的明代砖砌城墙。此次新发现的人工堆砌石墙。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首批培训队员进行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宋代陶片。首次发掘出铁器。

求证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焕阳通讯员黄志青、刘艺

今年4月,广东省考古专家根据出土文物论证位于粤赣古驿道旁的河源市东源县的赵佗故城为明代军事要塞;不过,近日,关于赵佗故城的考古发掘又有了新的进展。

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首批培训队员在赵佗故城遗址内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古发掘,相继挖出了一块初步鉴定为明代的“马衔铁”和大量不同朝代的陶、瓷碎片。据悉,省、市文物考古队员在赵佗故城遗址历年的文物考古发掘工作中,在遗址内挖出铁器尚属首次,这也佐证了赵佗故城遗存有马厩和停马坪,以及有马匹穿梭往来粤赣古驿道的历史。

首次发掘出明代“马衔铁”?

据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介绍,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11月20日在河源揭牌成立,是广东首个区域文物考古工作站。此次对赵佗故城的考古发掘,是来自梅州、清远、韶关、河源四地博物馆的21名首批工作站培训队员在经过数天理论培训学习后集中进驻赵佗故城进行为期10天的考古发掘。

杜衍礼告诉记者,这次在赵佗故城遗址内共发掘出近500块(件)零碎陶片和瓷片。据广东省文物考古所专家现场鉴定和辨认,这些陶片、瓷片既有宋代的,也有明清和近代的,其中发掘出来的陶罐碎片以宋代居多,瓷罐碎片则以明代为主。

杜衍礼说,在赵佗故城遗址内探方表土层下面60厘米深的地方,考古队还发掘出一块“马衔铁”,这是省、市文物考古队历年来多次在赵佗故城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铁器。河源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东经过辨认,初定这块“马衔铁”系明代文物遗存。

记者昨日在河源市博物馆看到,出土的这块“马衔铁”锈迹斑斑,但其形状依稀可辨,马衔铁的柄长7厘米、圈的直径长6厘米,接头连接处约2厘米。据悉,赵佗故城遗址内迄今遗存有马厩(马棚)和停马坪,如今又有马衔铁的文物出土,这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佐证粤赣古驿道自古以来就有官方或民间的马匹穿梭往来。

大批宋代陶片

让建城年代可追溯至宋朝?

据了解,在赵佗故城遗址内有一处残存数百米长的砖砌城墙,粤赣古驿道从城中贯穿而过。

在这次考古发掘中,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考古队员在赵佗故城遗址周边沿山探寻,又在相距遗址西北边4公里处,发现了一处被杂草、荆棘包围的人工堆砌石墙。经过清理后,考古队员发现此处的人工堆砌石墙长约200米、宽和高均约1.5米。堆砌的石墙整齐划一、厚实,石墙里面没有石灰和砂浆成分。杜衍礼称,此扇厚实的人工堆砌石墙,其具体年份有待今后进一步发掘考证。

据了解,今年4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文物考古专家李岩专程率队对赵佗故城进行了为期数天的考古勘探与测绘,对赵佗故城的建造年代进行溯源。李岩从城墙脚下出土的大量青砖、瓷片和古钱币等文物,证实现有残存的“赵佗故城”系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当地知县刘玮所建或在原有基础上修建的城堡,是一处军事要塞。

中国客家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孟凡辉认为,从赵佗故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大批宋代陶片和残存的人工堆砌的石墙来看,赵佗故城的最早建造年代溯源或有可能追溯到宋朝;但是至于具体年代追溯,需要对人工堆砌的石墙周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后才能定论。

新闻推荐

新车直购旗舰店金机100扬帆起航

12月12日上午,在临江工业园超然汽车城旁金机100旗舰店——新车直购店盛大开业(上图),同时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