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纪文光耀彩云之二 积厚喷发光射斗牛 和平县清代乾隆年间诗文概述

河源日报 2018-12-17 07:40

□叶力为

和平县在乾隆60年间(1736年—1795年)是清朝最安定的一个时期,既没有兵祸匪患,也没有激烈的宗族械斗。相对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老百姓赖以休养生息,读书人有幸可安心课堂,所以人才蔚兴,和平在乾隆年间中举数量占了清朝近300年总数的一半(13名)。

更令人欣喜的是,和平在乾隆年间形成了以徐廷芳为代表的下车、以陈璿为代表的林寨、以王宏为代表的县城、以林适中为代表的安坳、以萧钟华为代表的贝墩、以黄金济为代表的彭寨、以曾冠英(进士)为代表的大湖(今连平大湖镇)等七个文化区域,而其中以下车和林寨、彭寨三地为最。

下车的人文兴盛,现今大多数人只记得出了三个进士,其实,自徐廷芳始,连续四代科甲不断,人才济济。徐廷芳,进士;子元绂,增生;元绶,廪生。孙延弟,举人;延泰,进士;延翰,拔贡。曾孙旭曾,进士。除上述之外,还有十多个精通经史的读书人。

在和平这样一个偏僻且饱受匪患的山区,要出一个进士何其艰难。而下车一门四代出了三个进士,绝非偶然,徐廷芳儿子徐元绂的故事就是明证。徐元绂终生手不释卷,乃至为五经作注疏,文史的造诣很高。他自青年始,一直带领子孙去参加科举考试,直至年老。在赴考途中,不管是舟中还是客栈,他都不忘与子孙一起温习功课,背诵经文一字不漏,路人无不称奇。而最令人钦佩的是,徐元绂在临终前没一件值钱的家具留给子孙,只是将藏书分授给他们:授予子延弟《诗》,延翰《书》;孙承曾《易》,继曾、旭曾《诗》,印曾、著曾《礼记》,式曾《春秋》,荣曾、顺曾、扩曾、宪曾《书》。澄海县的孝廉陈名仪闻说他的事迹,感动赠诗,其中有句“不羡人间富与贵,低垂皓首犹穷经”,就是最恰切的写照。

徐廷芳在履任扶风知县时已是六十四岁高龄了。他在扶风甚得清名,百姓称颂,年老转行教书,桃李满天下,一直到八十岁方自南雄县告老归乡。徐廷芳回到家乡后,任族正,修族谱,三次被推举为乡饮,备受尊崇。徐廷芳著述甚丰,有《逢原斋集》行世。民国版《和平县志·和平文征》中收录徐廷芳的诗文不多,仅见文一篇(《王邑侯去思碑记》),诗五首。对于一个沉心于文章的人来说,县志的收录,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若能一睹《逢原斋集》的风采,当是和平文化的盛事。

徐廷芳孙辈中的徐延弟、徐延泰、徐延翰等三人出类拔萃,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章灿然,芳名远播。

徐延弟性情耿直,所以他的书法秀整而多露锋芒,文章气势逼人,有《飞霞草》传世。詹事李宗文对徐延弟出众的才华赏识有加,聘请他为文书幕僚。

徐延泰虽然于孩提时在家中失足致使右足残疾,且自小多病,但他绝顶聪明,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礼经第五名而中举,次年即高中进士。徐延泰曾掌教家塾和龙溪书院,其为文不摹一家,平奇浓淡若随物赋形,如光就影,沉着浑厚。由于他的才华横溢,甚得时士敬重。徐延泰去世后,阁学翁方纲亲书“达政能文”致輓,编修吴曲为其书墓志铭,可谓隆极一方。可能是徐延泰长期在外的原因,《和平文征》只收录他的二首诗,未收文,至为可惜。

徐延翰曾任万州、澄迈、三水、长乐等四县训导,桐乡、仙居二县知县,是嘉庆版《和平县志》的总修。徐延翰天资卓越,学问精博,有《小南山堂集》行世。从《和平文征》收录徐延翰的文章看,尤善赋、引、铭等文体,行文如小河流淌,娓娓道来,风姿卓异,读其诗文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除下车徐氏外,和平县在清乾隆一朝诗文卓著者众多,如贝墩的萧钟华、萧钟莘兄弟,林寨的陈璿、陈若愚、陈陞成,安坳的林适中、彭寨的黄金济等。

萧钟华是林适中的女婿,翁婿可谓心志相通,堪称知己。林适中因侍奉老母亲,在中举二十年后才出仕。他为官清正,处事决断,深受民众称赞。他在治理黄河时因行动果决,及时遏制泛滥,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萧钟华幼年丧父,致使少年老成。为照顾母亲和抚养弱弟,中举后一上公车,即表态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萧钟华回到家乡鹤溪后,不求仕进,筑室东山,终生课徒。他沉心文史,对孟子情有独钟,著有《读孟蠡测》。萧钟华的诗文纵横开阖,笔力扛鼎,如大河直下,气势雄浑,诸体咸备,结集《绳武堂集》行世。

林寨和彭寨虽没出进士,但文风兴盛庶几可与下车媲美。

林寨下镇的陈振成和儿子起凤,都是庠生;起凤的孙子宗道,庠生;宗道的儿子鸿宝,增生;鸿宝的儿子牟年,庠生,鱼年,贡生;牟年的两个儿子肇唐、肇虞,都是庠生;肇唐的儿子涵中,廪生;鱼年的儿子肇基及肇基的儿子礼中,皆为庠生;八代中七代都出读书人,林寨由是声闻四方。

彭寨的曾愈省,庠生;曾愈省的孙子日参,庠生;日参的儿子三锡,增生;三锡的儿子绍姒,贡生;绍姒的儿子朝勳,庠生;朝勳的曾孙元材和元良皆是贡生;元材的儿子广具,贡生;广具的儿子树春是贡生,家夑是庠生;树春的儿子龙骧及龙骧的儿子庆升,皆是庠生。十三代中,十代出读书人,至为难得。

从现存的诗文可以看出,和平在乾隆期间的七个文化区域的文化人素有往来,时有唱和,起到了相互交流和促进的作用。交流不但引领了群体文风的兴起,而且启发了个体思维的扩展和沉淀。徐旭曾丰湖杂志的横空出世,就是缘于思想的碰撞,为和平县奠定了客家学说发祥地和集成地的历史地位,为客家族群理论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在后文详述。

纵观乾隆时期,和平不但人文勃发,文章传世,而且多有为政卓著者。他们的优异表现,无愧于紫云山的高耸撑天,无愧于五花嶂的横亘入云。

新闻推荐

和平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

■日前,和平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华强中学举行《沟通——打开心灵的钥匙》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