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文化馆不断提升文化服务助力全市群众艺术蓬勃发展 文化惠民“金钥匙”开启百姓幸福门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市文化馆作为全市群众文化之龙头,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河源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文化惠民活动为百姓开启幸福门。据统计,市文化馆每年组织全市性演出(巡演)、培训、展览(巡展)各类活动300多场次,惠及民众50余万人次,不仅“送”文化到群众中去,还让群众主动参与“创造”文化、“享受”文化,点亮了群众文化大舞台,得到了市民的交口称赞,也推动了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馆建“升级”
国家一级馆活动场地逾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7099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785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4600平方米,这座在2015年获评国家一级馆的市文化馆,在历经10多年的“升级变身”,已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典范之一。
市文化馆前身是市群众艺术馆,成立于1989年10月,2012年更名为市文化馆,同时挂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4年完成整体升级改造工程,2017年完成外墙改造,是一个集培训、演出、展览、健身、办公、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走进市文化馆一楼,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展览大厅。每年,市文化馆会联合省内外文化部门及各团体开展各类文艺创作展览,将市内外文艺创作者的智慧结晶展示出来,引导市民创作更多文艺精品。
改造后的市文化馆,场馆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其丰富的馆室功能也给市民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多功能演播厅、非遗展览厅、艺术展览厅、综合排练室、舞蹈室、阅览室、录音室、少儿活动室、老年活动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视听室、书画培训室、书画创作室共17个文化活动厅(室),让每个走进文化馆的市民,从蹒跚学步的小孩到耄耋老人,都能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对应的活动空间。
今年,市文化馆还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打造“爱心学堂、国学讲堂、市民学校、亲子学堂、艺术学堂”五大系列近百场的公益培训活动,活动内容覆盖各个年龄层,截至目前,参与人数超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是免费开放服务的重点对象,成立了少儿艺术团、少儿合唱团,长期开展少儿爵士舞等文艺培训班,寒暑假开展专场培训活动。
强化担当
积极助力全市中心工作
多年来,市文化馆坚持文化惠民的工作理念,围绕中心,凝聚力量把创新理念贯穿在全馆各项工作开展的全过程。凡是河源市的重大文艺活动,市文化馆都会积极参与,为丰富河源市群众文化活动助力。
据统计,市文化馆每年组织、参与的全市文化艺术表演800多场,其中,包括多项全市重点演出任务。例如,今年市文化馆承办的“唱响新时代”2018广东省群众文艺惠民巡演活动(河源专场)先后在河源高新区万绿广场、紫金县水墩镇黎坑村委、紫金县文化广场、和平县文体广场和连平县体育广场完成5场次巡演,系列演出吸引了近万名群众观看。市文化馆负责的后勤接待、场地协调、节目表演等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
市文化馆还承办了深莞惠+汕尾、河源5市流动文艺交流活动(含演出、非遗城际交流、书画展等其它文化交流活动)、唱响中国梦——百歌颂中华系列歌咏活动、河源市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文艺演出、河源市客家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的具体业务工作。
今年,市文化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每月定期开展2期,内容涵盖了社交礼仪系列讲座、家长课堂系列讲座、音乐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入心入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河源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保护传承
“文明碎片”变“文化名片”
在河源,说起国家非遗传承项目忠信花灯和紫金花朝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殊不知,自1988年建市以来,河源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宣传工作,积极发现、辅导、培养民间艺人,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目前,河源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00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94人,其中列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3人。
“非遗”保护,重在传承。为了把河源市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市非遗中心配合各县文化部门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尝试从幼儿抓起,将各种民间艺术融入校园。在忠信花灯和紫金花朝戏先后走进校园后,客家山歌、花朝戏还被河职院列入选修课程,使得河源市非遗项目得以薪火相传。
市文化馆多次举办市级以上传承人培训班,邀请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的老师、专家前来授课。同时,把非遗传承人和项目带出去,参加文化遗产日广东分会场展示展览、佛山秋色大型非遗展示、与东莞市开展城际非遗文化交流等活动,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社会反响。2017年春节,河源市还举办了首届“非遗闹新春”活动,并将活动常态化开展。非遗项目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让城市“文化碎片”逐渐变成“文化名片”,不仅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还为丰富城市文化底蕴添上精彩的一笔。
盘活资源
掀起全市群众文艺参与热潮
韵味悠长的客家山歌,喜庆热闹的广场舞表演赛,还有精彩的朗诵专场、“大美河源·百姓舞台”系列文艺演出、义写义送春联……市文化馆深入挖掘河源市优秀文化资源,并加强创新,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今年6月9日,“讴歌新时代·颂唱中国梦”——2018年河源市第四届客家山歌擂台邀请赛在市文化馆举行,来自全省客属地区(惠州、梅州、广州、深圳、东莞等)山歌手同台竞技,以文艺比赛的形式传承和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微信直播平台吸引了约2万观众同期收看。自2015年始,风雅颂广东省朗诵大赛、广东省演讲大赛两个省级比赛的分赛区常设河源,今年代表河源赛区参加省朗诵总决赛的6位选手获得了2金3银的优异成绩,演讲总决赛获1金4银。
市文化馆丰富的文艺品牌活动逐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对河源市群众文化生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文艺创作
群策群力推动全市艺术发展
群众文艺创作,能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群众学习、观赏、演出、排演节目的需求,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文化馆工作的主业。
近年来,市文化馆积极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创作一批舞台戏剧、曲艺、音乐等各类艺术作品,以文艺形式广泛宣传河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展现河源近年来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歌颂身边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共建共享幸福河源。例如,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的“清风廉韵”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大赛暨优秀节目展演,通过打造一批批优秀的廉洁文化作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广大干部群众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营造出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充分展示了河源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信念。每届比赛的部分获奖作品经过再加工、排练,还以舞台节目的形式到全市各县区进行“清风廉韵”优秀节目展演巡演。
此外,自2013年来,市文化馆以“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幸福河源”为主题,连续6年组织河源市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大赛活动。今年举办了“寻找非遗·留住乡愁”河源市首届非遗摄影大赛、“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文艺作品创作、两届优秀客家童谣创作大赛等,共征集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多件优秀作品在全国、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获奖。
塑造品牌
打通乡村留守儿童
学习艺术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3月16日,市文化馆第五期关爱边远山区留守儿童免费艺术培训工程在龙川县老隆镇涧洞小学启动。市文化馆志愿者为该小学提供为期一年的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课程。
据悉,“关爱边远山区留守儿童免费艺术培训工程”是市文化馆关爱留守儿童的品牌项目,从2013年开始,市文化馆志愿者们深入边远贫困及艺术资源缺乏的镇级以下农村小学,为孩子们提供免费学习艺术的机会,打通乡村留守儿童学习艺术的“最后一公里”。2014年,该项目获文化部志愿服务推进年示范项目。
5年来,市文化馆服务队先后到紫金县义容镇华星村希望小学、连平县忠信镇水滣小学、东源县船塘镇三河村小学、和平县合水镇珊坪小学、龙川老隆镇涧洞小学,受益学生达千名。志愿者们为乡村的孩子们送去了舞蹈、音乐、美术、书法、剪纸、花灯制作等课程,让艺术通过文化志愿者送到乡村儿童的生活中,使乡村儿童和城里孩子一样享有艺术教育的机会,让艺术助推乡村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由于市文化馆志愿服务队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市文化馆文化志愿者陈裕红、肖蓼和温雄辉分别被省文化厅评为2014年、2015年、2016年文化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市文化馆文化志愿团队获“2015-2016年度河源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
馆内馆外融合发展
文化馆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为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市文化馆更加注重艺术人才的业务培训,无论馆内人才,还是社会各界艺术爱好者,市文化馆都会组织大家一起开展多形式的交流学习活动,力争碰撞出更多智慧的艺术之花,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5月,一场“量身定制”的客家山歌擂台斗歌技巧培训班在市文化馆成功举办,此次培训为河源市客家山歌手提升对歌水平以及市第四届客家山歌擂台表演邀请赛的顺利开展提供源动力。省内名家们的现场指点让河源市山歌艺术爱好者收获颇多。
近年来,河源市高度注重传承和弘扬河源客家山歌文化,通过举办客家山歌系列赛(表演赛、擂台赛、少儿客家山歌赛)、客家山歌培训班,挖掘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山歌手,如戴茂传、贺景新、邹均辉等,他们参加“两岸四地”客家山歌(东莞·凤岗)擂台决赛、邀请赛和广东省、市客家山歌表演赛、擂台赛,均获得了佳绩。同时,“客家古邑山歌台”群众活动在河源文化广场、茶山公园等5个客家山歌群众演唱活动点开展活动,参与活动约1万人次。
市文化馆每年还举办了河源市基层文化馆(站)业务骨干系列培训班、“广场舞”师资培训班、河源惠州两市戏剧家协会交流座谈会等20多场的艺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助推河源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展,打造润物细无声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文/图本报记者高芳芳通讯员杨双清
新闻推荐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源监管分局关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的公告
[2018]第18号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源监管分局批准,在辖内新设立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