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 敢想敢干 高质量发展紫金现代生态农业

河源日报 2018-11-23 07:38

■凤安镇水稻丰收。紫金县形成了西北部柏埔、黄塘、义容、凤安等4个镇为优质稻、中药材主产区的农业发展区。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种植43.2万亩优质水稻、20.3万亩杂交水稻。冯晓铭 摄■紫金全县共种植水果21万亩,其中春甜桔1.19万亩。■紫金县柏埔镇蓝野种养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培育出优质基因的节粮型“蓝野”草猪,采用“基地+公司(合作社)+分社+农户”的模式,将养殖方法向全镇推广,发展绿色农业。■紫金县金葫芦保健品有限公司的系列产品(竹壳茶、溪黄草茶)。到2017年底,紫金县共有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29个,其中区域公用品牌5个、经营专用品牌15个、省级名牌产品9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企业48家(无公害26家,有机22家)。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茶产业,把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茶叶种植面积达3.8万亩。核心提示

1927年发生在紫金的“4·26”武装暴动,让紫金成为全国最早组织农民暴动和最早建立县级革命政权的地方之一。1978年,就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行农业“大包干”的同时,远在惠阳地区的上义公社(紫金县上义镇)光锋大队黄坑排生产队,同样进行着“包产到户”的创举。

从组织武装暴动,到推行“包产到户”,两件颇具历史代表性的大事,无不体现出紫金人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革命、改革精神。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发展,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重温上义镇推行“包产到户”的历史性事件,细述紫金农业发展脉络,展望紫金农业的光明前景。

推行“包产到户”

解决温饱问题

1978年底,上义公社光锋大队黄坑排生产队进行“包产到户”的创举,把最好的20多亩地留下保证上交公粮外,其他的地都分了。

“因为当时每人每年的口粮只有100多斤,根本不够吃。饿怕了,穷怕了,也只能豁出去了。”回忆当时推行“包产到户”的情景,现年77岁的孙壬,当年上义公社光锋大队黄坑排生产队的仓管这样说。

在当时实行“单干”,是要坐牢的,为了保守秘密,生产队里的人相约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妻子儿女。大家还约定,如果有人被抓,其他人要凑钱帮忙照顾家人。

实行“包产到户”后,黄坑排的社员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了余粮。直到听到风声的亲戚跑来借粮,黄坑排“包产到户”的消息才传了出去。

“当时全光锋大队共16个生产队,只有黄坑排解决了温饱问题,我在思想上很支持他们。”现年83岁、时任上义公社光锋大队支部书记的刘佛表示。

后来黄坑排的做法,慢慢地在紫金县蔓延开来,也引起了省里的关注,后来也得到了省里的肯定。1982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包产到户”,至此,紫金农村农业发展的大幕开启。

历史证明,以“包产到户”为基本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保证了国家对农副产品的需求,而且将部分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为此后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紫金人在这一进程中,体现出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改革思想。

40年精心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紫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耕地面积少,1979年后,紫金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围绕市场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紫金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1990年后,紫金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关心农民、关注农村的政策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加快农业开发步伐,大力打造“三高”(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林、牧、副、渔业的持续、稳步和协调发展。

农业要发展,还是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农业的产业化,2004年,紫金全县已建成东江沿岸古竹、临江一带的荔枝、龙眼基地;以蓝塘为中心的春甜桔基地;以龙窝为中心的梅李基地;上义、好义一带的三黄鸡基地;蓝塘、义容、青溪等镇为主的瘦肉型猪基地;紫城的单丛茶基地、九树的青梅基地、临江的蔬菜基地和九和的甲鱼基地等。

“一县数品”、“一镇一品”的格局初步形成,“三高”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全县农业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蓝塘猪、蓝野猪、三黄鸡、红肉蜜柚等种养规模进一步扩大;紫金春甜桔、茶叶等特色产品全省驰名。2017年,紫金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6亿元。

目前,紫金农业已经形成了连片且具有相当生产经营规模的三大种植农业发展区和特色养殖基地,农业产业化、区域化生产初具规模。其中,西北部为优质稻、中药材主产区,中西部为水果、蔬菜主产区,东部为茶叶主产区。

紫金大力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民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理念,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产品宣传,提升农产品质量。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60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63家,全县入社成员1.14万人(户),资产总额达5.2亿元,产品年销售收入3.2亿元,户均纯收入7100元/年。此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参与种养发展,经营主体的规模和实力逐步提升,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实现多赢。

新起点新征途推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前不久召开的紫金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打造东部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示范区,示范区主要包括龙窝、苏区、南岭、中坝、敬梓、水墩等镇。打造东部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示范区,重点在于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今年7月份,省农业厅传来好消息,全省第一批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正式发布,每个产业园将获得5000万元建设资金,紫金县茶叶产业园成为河源唯一一家入围的产业园。

紫金将以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茶叶产业园,着力构建以紫城为核心,以龙窝、苏区、南岭为重点区域的4个主要茶产业辐射圈,到2020年力争全县茶叶种植规模达5万亩以上。

同时,紫金还将积极推进紫金春甜桔、百香果、红肉蜜柚、杨梅等绿色果品基地转型升级,改造提升好义、上义、凤安等镇蔬菜基地,扩大发展蓝塘土猪和义容种鸽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到2020年建成1000亩规模以上的优质种植基地6个、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畜禽养殖基地3个。

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上,紫金将瞄准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引导农民充分利用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长伯伯”等“互联网+”平台,推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积极发展“拿订单、签合同、再生产”订单农业,保障农产品“存得住、运得出、卖得好、赚得到”,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组稿:本报记者王春雨王永红特约记者杨国栋黄从高

新闻推荐

县领导督导新农村建设 开展“百日行动”推动乡村振兴

○本报讯记者王永红特约记者杨国栋黄从高近日,紫金县委书记刘振林到义容镇、紫城镇检查督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动实施乡村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