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红色文化系列报道32 三次谈判东二支与保十三团化敌为友

河源日报 2018-11-05 11:16

■2009年,在市、县党史部门的支持下, “两纵”市区老战士联谊会与咸水塘谈判旧址“新屋仔”屋主后人张丁华等蓝口镇长江头村村民,搜集了大量图片、文字等历史资料,在旧址展出。(“两纵”市区老战士联谊会供图) 保十三团起义前夕,仍在履行其“绥靖”任务,与东二支多有对抗与战斗,双方互有伤亡。在解放大军南下、国民党军土崩瓦解的形势下,迭遭战败的保十三团产生了起义意向,遂与东二支建立了直接联系,并进行了三次谈判,最终起义,并达成起义时的日期、方式等各项工作协定。

“坚壁清野”与反“自新”

在抗日战争时期,常常收到良好效果的“坚壁清野”奇招,国共双方都在使用。

1948年11月23日,原河源县沙村乡乡长张锡元发出“沙元卫字第0115号”命令,转达广东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十三团在11月21日发出的“天政字第零零六七号”命令云:“兹划定空舍清野地区表一份,适电领发二,仰即遵照。本年戍巧蓝口区各乡镇联防清剿会议关于空舍清野办法,……办理情形具报为要”,要求沙村乡的各保长、甲长限5天内,在辖区内指定空舍地点,将物资牲畜人口一概空舍,搬迁到指定地区。

可是,这大规模搬家的事执行起来劳师动众,对群众生活造成很大干扰。11月28日,某地保长朱镜南向乡里发了个报告,请求协助“空舍搬迁以保安全”,原因是甲长在动员群众搬迁过程中,发现他们那儿“昆连两村,烟灶百余”,而且每家家当不少,牛猪、谷石甚多,“并非一日及一担一肩可能搬去”,况共产党部队不时出入,查察周密,“如中途拦截,实属堪虞。似此进退两难,实为狼狈。”(此命令及报告,均藏于源城区档案馆)

这个“空舍清野”之计,被东二支称为“并村移民”政策。

除了“并村移民”,保十三团、保五团还使出各种招数,企图对东二支“釜底抽薪”:强迫游击队成员家属劝其子弟回去“自新”,以及对革命家属“罚红谷”(《黄中强自述》)。对此,中共九连地委提出对策:反逃跑、反自新;同样动员群众“坚壁清野”,上山坚持革命,在军事上主动打击敌人,在东江边连战连捷,迫使保十三团躲在蓝口不敢出来。

对这一时期东二支与保十三团的对抗,曾供职于《粤赣报》的唐瑜,在他的著作《九连山黎明前的战斗》一书中进行了评论:“保十三团成立以后,为什么耀武扬威,扫荡我江南游击区?后改调蓝口,又屡屡进犯我和东游击区,伤害我军民呢?他们不是以偷袭三家村,"差点逮着共产党林平"而自豪吗?这是当时矛盾的心态的反映,还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为之?”大概因为怀揣“无限愧疚和沉痛”,所以曾天节起义之后,带着保十三团原有成员,在解放老隆、攻打埔前三角岭等战役中,表现得非常勇猛,立下了很大功劳。

1948年东江上游的农村生活

战争的时候,老百姓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从表面上看,1948年东江上游的广大农村,依然是恬静平淡的。此时,国民党的“清乡扫荡呈现衰颓的间歇状态,人民武装在过去一年来"反三征"的斗争中,坚持反清乡、反扫荡,由去秋开始,即已渐渐步入主动状态”。

国民党被孤立在县城,“而广大农村事实上都成为人民翻身自由的新天地”。

1947年春开始的东江上游广大农村“反三征”斗争,发展迅猛,人们提出“减租减息”口号,如东江上游的河源、龙川、和平、连平等县农村,上年春夏早季收获时,先后提出了“二五减租,年息三分”的办法,到1947年冬季,河源农村即进到“五成减租,年息一分”;和平农村也提出实行“三五减租,年息两分”办法,并一律废除了民国卅四年(1945年)底以前的旧债。

到了1947年底,冬季逼近,粮食告竭,农民又提出“分粮废债”要求,结果,东江上游几十万农民,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分了粮,废了债。

1948年,东江上游各乡都组织了农会,以贫雇农为骨干,团结中农。农会是执行分田的机关,他们调查了全乡的田亩产量和人口,再以肥补瘦、以多补少地依据全村人口“绝对平分”。

分到田地的农民高兴极了,对水利建设很是积极,如某个乡有条小河流过,三四年来连发水灾,致使河两岸的田亩都变成了沙洲,从前农民修堤筑坝,都设法堵住,因为大多是地主的田。现在喊分田了,全乡农民先动手筑坝修堤,开挖水道,再翻起田地上的积沙,丈量了土地,把田分了。

得到田地的农民,从心理上对游击队、解放军是无比亲近。在1947年减租减息时,“东江民众普遍地只是羞怯地期望东江纵队南来,期望南下大军反攻打到两广”,“大军到了,我们好分田了”。

分到了田,农民生怕田地又被有着许多家丁的地主夺了回去,“他们要有自己的力量去保护翻身果实。以前我们要三番四次对他们解释为什么要大家参加人民军,帮助人民军队作战,此刻,他们要求我们帮他们成立民兵了。一位干民运工作的青年朋友这样对我说:不错,因为田是永远不动地放在那里的,需要翻了身的土地的主人自动站起来保卫它。”(《东江上游的土改斗争》,载1948年《正报》第34期)

双方初接触第一次谈判互通诚意

在双方对峙的形势下,1949年1月中旬,曾天节收到一封来自东二支的招降信。他一看,是老乡兼老同学钟雄亚写来的,钟当时是东二支队政治部联络科长,和他一起署名的,还有曾放风出来要捉拿曾天节的东二支政委钟俊贤。

在这封信中,钟雄亚指出大势所趋,苦口婆心地劝他考虑今后的出路,劝他弃暗投明,并给他“指明方向”。

前几仗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曾天节,其实也已看清大势,也在谋求起义,脱离国民党阵营(详见上期报道)。接到信后,他很激动,他刚好需要这么一个引路人。他当即复信,让副团长刘勉的侄儿刘干带去交给钟雄亚,表示无条件接受党的领导,建议指定时间地点协商起义有关事宜。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收到复信,九连地委和东二支司令部仔细研究这封信,对信里表露出来的恳切态度不由得不信了。在边纵梁威林、严尚民的主持下,同意派代表与曾会谈。钟雄亚给曾天节复了信,商定于大年初三上午11时在游击区的曾田水口围见面。

东二支六团团长林镜秋接下了这个任务,与钟雄亚一起,按时到达东源县曾田镇。毕竟是第一次谈判,谁知对方是不是诈降?为提防万一,边纵派出一个警卫排,还有4个随行警卫员。

保十三团派出的代表是副团长刘勉、政工主任张增培。为防止别人认出,他们专门乔装打扮一番。

曾天节选择这二人做代表,是因为之前已商议好一同起义。刘勉是曾天节的黄埔军校六期同学,张增培是跟着曾天节多年的旧部,经过几次的商议,把刘张二人争取过来,成为保十三团起义的核心领导。

第一次的谈判,双方感受到对方的诚意后,一直谈到黄昏,达成几项协定:一、保十三团表示无条件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二、互通情报;三、尽量控制双方不要发生冲突,保持绝密;四、接济东二支队枪械。

第一次谈判过后,曾天节让刘勉、张增培出面,向团里的连长、排长进行启发和鼓动起义,他们并不提到曾天节,而是由他们向曾天节提出起义的请求。为巩固实力和准备起义,曾天节着力整顿军纪,撤换了16个连营级军事干部和他信不过的政治干部,并将省保安司令部派来的指导员6人全部撵走。同时,曾天节尽量多要装备、军械与粮饷,设法改善官兵生活,鼓舞士气。他还自行增编一个突击大队(营的编制)和一个学兵连,还设法多领大量枪械;自费购买药品一大批,可供一年之用。

第二次谈判确定起义时间

1949年3月初,东二支与保十三团在曾田横坑咸水塘进行了第二次谈判。

保十三团方仍由刘勉与张增培出席,东二支方则由政治部主任黄中强和六团团长林镜秋参加。这次商谈,对保十三团起义的时间、步骤、作战的战略要求及起义后部队改编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磋商。起义时间定在解放大军渡江南下将入粤时。

会后,东二支联络员刘坚跟着刘勉回到保十三团团部,负责两边的联络工作。刘坚在抗战时是地下党员,长期从事地下工作,认识他的人不多。进入保十三团团部后,刘坚改名刘云,被安排了团部秘书职位。

自年初第一次谈判以来,曾天节总是“按兵不动”,这让国民党当局里和他意见不合的人抓住了把柄。惠阳国民党专员兼区保安司令廖鸣欧其实也在谋求投靠共产党,但二人互不知心事,曾让其幕僚利用地主豪绅不断向省保安司令部控告曾天节“剿匪不力”、“通匪济匪”等一大堆罪名,想借机调动分散曾团兵力到惠阳海丰一带。但曾天节的长官黄镇球把他当做亲信,非常信任他,不但不予置信,反将这些控告他的材料寄给曾天节,曾天节更是有恃无恐,公开抗命,继续把全团兵力集结于蓝口地区。

上期所述“谋喻计划”没有实施成功,曾天节夫妇借旅游之名到了香港,见了饶彰风和中共香港分局书记方方,并把广东省绥靖公署副主任吴奇伟拉了进来一同起义。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事态突变,保十三团接令回防东莞

1949年3月,连和县的大湖、热水、青州已在九连地委的掌控之下。在河源,东二支扫清了十八洞、顺天、东坝等国民党据点。紫金县属的黄塘、腊石两地,一向被称为“强固的反动堡垒”,也被东二支解放了。(《粤赣报》第四十六期)

4月,百万解放军渡过长江,23日解放南京,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向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进军。这时,广东地区的许多国民党军政要员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与出路。

30日,曾天节联络上梅县保十二团魏汉新、魏鉴贤,蕉岭一营蓝举初,兴梅专员李洁之,闽西专员李汉中等,定于5月1日在兴宁召开起义行动会议。兴宁县长陈郁萍、东二支联络员刘坚作为曾天节的副官参加了会议,但会议开得不太理想。会后,曾天节与刘坚、魏鉴贤密商,决定在5月12日起义,先由保十二团在梅县发动,保十三团同时策应,并负责消灭保五团和东江各地的国民党军。

但这个会议被告发了。副团长刘勉转来薛岳的急电,饬令保十三团归保五师建制,立即开回东莞石龙广九线驻防。接着,保安司令部、保五师师部也来电急催调防。曾天节当即复电刘勉严密掌握部队,非他命令,任何人不能调动部队。

此时,国民党军一九六师葛先才部已由广州开赴惠阳,从5月4日起日夜水陆兼程东上,先头部队已到河源县城。7日晚,曾天节接到任该师参谋处长张某某(为其同学)的电话通知,该师决定于5月12日由河源出发,限14日到达蓝口接防。在电话中,他还了解到:独惠阳一○九军除一九六师向河源蓝口进军外,还以一五四师向海丰推进,一三一师向梅县推进。

情况紧急!

曾天节当即召集刘勉、张增培、谢永珍(团副)、余甫君(军需主任)及刘坚(刘云)等开了个紧急会议,作出如下决定:请刘云同志立即向边纵汇报,并请即派负责同志到团会商对策,如他们一时不能前来,就请约定时间、地点,由曾天节亲往会谈,共商起义大计。即刻电知肖文、吴奇伟立即赴港。事后得知肖、吴接电后,即秘密便装出走香港,然后通知其家属到港。分别严密布置河源、紫金、老隆、五华、兴宁等地的情报工作。特别派出黄妙成到河源打探,并设法和阻滞一九六师前进。加强对部队官兵的动员工作。加强后勤的准备工作。

第三次谈判:咸水塘会议

第三次谈判是在非常紧急情况下展开的。

5月7日下午,刘云回团报称,边纵决定当晚10时许在游击区的横坑咸水塘新屋仔召开紧急会议,曾天节亲自参加。入夜时分,曾天节偕同张增培和刘云等,一身农民打扮,渡河而来,越过警戒线前往赴会,到达时将近午夜。

为了确保谈判万无一失,第二支队司令员郑群亲自指挥布置谈判的安全保卫工作,仅有的十几挺机枪全部集中部署在村口的大榕树上以及从村口到咸水塘沿途的围龙屋中,布置的游动哨绵延3公里,前哨离蓝口圩镇仅4公里。

边纵参谋长严尚民,第二支队司令员郑群、政治部主任黄中强、参谋长林镜秋等,已备好夜宵等着。已有了前两次的谈判,双方成为自己人,气氛非常融洽。他们边吃夜宵,边商定具体行动和时间。

时间定于5月12日宣告起义,由于东二支缺粮,且集中费时,可能顺延一二天,但最迟不超过5月14日即公开宣布起义。

会上还作出几个重要决定,在战略上,首先以主力消灭保四师师部和保五团,然后转移兵力,阻止一九六师的进犯,相机于蓝口、黄田地区歼灭之。同时,协助补给东二支粮食械弹,由边纵负责发动解放区群众1000多人,于5月11日到达龙川大江新附近接运十三团的枪械物资,运回解放区船塘。

8日拂晓,曾天节返抵蓝口后,立即开始起义行动,限5月10日前将全团兵力集中到蓝口。不断派人或发出书信电报给李洁之、魏鉴贤、魏汉新、蓝举初、李汉冲等,告知起义时间,催促他们同时响应。同时,限5月10日前,将东江义合以上的土顽武装自卫队等召集到蓝口进行收编,参加起义。12日,派第二营以运粮为借口,进驻老隆四面制高点附近,准备起义战斗。曾天节将亲率团主力同时进驻龙川城(佗城)策应。刘勉率第一营暂时留驻蓝口防卫;立即截断通往河源、惠州、广州等地的电话、电报线路;做好干部家属疏散掩蔽工作,通知广州有关人员和家属转入地下活动。

起义前的准备进行到这里,已是万事俱备,只等约定时间的到来。

但在起义前的誓师大会上,又出现了一个岔子。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主要参考资料:《广东文史资料》(第26辑,1980年)、唐瑜《九连山黎明前的战斗》、档案原件等。)

文/图本报记者凌丽

新闻推荐

巴西卡洛斯院士一行到河源富阳院士工作站考察 河源茶树油驱蚊液有望走向国际市场

○本报讯记者田红秀10月31日,富阳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高福院士团队成员仝舟博士,携OswaldoCruz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巴西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