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河源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河源日报 2018-10-31 07:47

■张伟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已经大步进入新时代,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渐渐清晰可见,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不仅需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中国”,更应该让世界知道“文化中国”,只有具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血脉和精神,才能不断前行,最终实现崛起和复兴。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地方自然也是如此。

河源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明确要求河源要扛起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历史重任,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价值取向,用心用情用功打造人民幸福“心城”。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必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有效增强河源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河源百姓的幸福指数。

河源是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纯客家地区,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之美誉,也有“中华恐龙之乡”等称号,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了河源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河源有责任、有能力为广东、为全国作出更大贡献,河源文化建设大有可为。

第一,河源不但要了解和熟悉传统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还必须从传统和创造相结合中去看待未来。也就是说要以发展的观点,结合过去同现在的条件和要求,向未来的文化瞄准一个新的起点。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自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了解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存在的意义,了解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可能为世界的未来发展作出什么贡献。总之,认知、理解和诠释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联系现实,尊重并吸收他种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与他种文化共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这是我们所说的构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根本目的。

第二,河源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措施,要深刻认识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基础,把文化建设上升为河源根本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国家大战略中,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打造广东客家文化研究中心,致力提高河源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形成城市的强大凝聚力,激发市民的蓬勃创造力,扩大河源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塑造文化品牌是河源构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核心所在。城市文化品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它不仅能增强市民的凝聚力,更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生态河源·现代河源”这一文化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在省里省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河源可以在自然环境、历史文物、现代客家建筑等方面下工夫,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着眼长远搞好城市规划,持之以恒抓落实,突出做好“山水湖林”文章,彰显“现代河源”城市形象,打造“生态河源”城市品牌。河源既需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的传承,又需要注重西方文化的吸纳,可以精心设计建设一批既有时代性,又有客家文化元素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地标,做到既注重生态景观的打造,又注重人文景观的保护。

第三,建设完善的文化设施,是河源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围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河源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河源近几年高标准建设落成的市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市档案馆、先贤雕塑园等“三馆一园”公共文化设施,已经成为河源市标志性的特色文化景观,有效提升了河源文化的软实力,从根本上改变了河源市公共文化设施在全省落后的状况。新建成的客家文化公园、市儿童公园、东江湾公园、全民休闲健身广场、桃花水母大剧院等,也是市民平时休闲和欣赏高雅艺术时非常受欢迎的场所。这些高品质的文化设施,让河源的城市形象和品牌上了一个大台阶。河源应高标准制定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实现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第四,既要注重对传统客家文化、广府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尊重,又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的积极引领。河源市可以采取一视同仁的平等政策,在本地客家人、外来客家人、非客家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基础上,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河源城市整体意识,形成河源城市的最大公约数,增强对河源城市的认同感。政府如果始终不渝地倡导并大力践行这种开放包容的共同价值观,就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可以为推动河源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社会秩序,减少社会矛盾,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重要的稳定器与净化器作用。我们要讲好河源故事,深入实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积极守护传承文化根脉,依托河源深厚客家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特质,对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岭南之根、红色经典、阳明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组织专家挖掘,加强媒体宣传,引导社会参与。河源还应深入挖掘“两地”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革命遗(旧)址保护修缮,用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和红色文化去影响与引导当代河源青年和社会各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生根,使其生活化、常态化,融入河源每一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中。

第五,广东文化产业约占全国总量的1/7,居各省区市首位,文化新业态领军全国,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而且广东正以空前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有效供给,广东文化产业的繁荣也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得到了满足。河源依托自己的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正当其时,大有可为。河源应全面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努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建设创意文化产业强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为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系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本版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河源日报社联合组稿

新闻推荐

2200名粤港澳国标舞选手茶山巅峰对决

世界拉丁舞冠军助阵点燃全场气氛。10日27日,“茶花杯”2018第十届“粤港澳”国际标准舞公开赛(东莞站)、第二届青少年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