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巨变四十年 再绘秀美新画卷
初秋时节,行进连平大地,一座座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优质高档小区拔地而起……目及之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40年来,连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基本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建筑业、房地产业住建领域两大支柱行业为城市建设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使城市旧貌换新颜。“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一个个荣誉接踵而来。
现在的连平县城,街道多了、路宽了、楼高了、灯亮了、景美了……一位见证连平发展历程的老连平人感叹:连平城市变样了,做大了、长高了,更漂亮了。
科学规划绘就美好蓝图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连平县先后进行多轮县城建设规划修编工作。1983年,启动城市建设规划首轮修编工作,对县城建设的规划范围、城镇性质、发展规模和推进步骤等进行了明确定位。同时,不断完善县城小区详细规划设计工作,重点进行两河(东门河、西门河)、两线(国道105线、省道灯官线)为主的工业、商贸、住宅于一体的小区规划。
2008年修编完成的连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年)控制区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可建设用地面积22.2平方公里。到2020年县城用地规模达到17.0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4.8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40%和12平方米;到2030年城市化水平可达到60%-70%。新修编的《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年)有几个特点:一是把原来以马路经济的发展轴改为以两河四岸作为发展轴;二是实施“引绿入城,显山露水”,通过路网、树阵,把山上的绿引入城中,沟通一河两岸、公园绿地,把连平县城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生态城市;三是对县城的城市性质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即把连平县城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生态、舒适、宜居”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旅游城市。同时,在总体规划中最大限度地将客家文化、历史文化及当地特色景观融入其中,突出特色,使县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协调,并依据总体规划做好各分区、小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连平县还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东扩、南延、西优、北控”的方式,科学有序地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进一步完善县城功能区划。在中心城区的规划中,确定了“一扇两轴三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一廊以连平河为城市核心的滨水生态景观扇道,两轴为连平河东西两岸的城市景观大道为南北纵向城市发展主轴,三心为老城生活中心区、新城政务核心区和商务会展核心区,多组团则是为以线(连平河)带动多点的特色生态产业组团,以此打造粤北山城独有的生命魅力、艺术灵魂、人文气质,努力推进连平县城镇化进程,全力塑造“绿色、生态、舒适、宜居”的旅游城市。
配套完善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1978年的连平县城,街道狭窄,公共设施简陋、落后,缺少现代城市气息。1979年—1988年,随着县城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连平县逐步将老城区的部分街道(路)由泥沙路面改为混凝土路面,并重建人民公园,县城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上世纪90年代后,县城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同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工程配套推进,街道、桥梁、堤路等设施不断更新改造,市政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重新改造县城老城区东、南、西、北街和环城北路,新建县城商业步行街,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鹤湖自来水工程,完成城南仙塔遗踪(连平“旧八景”之一)修复保护工程,基本完成石龙公路扩宽及连平大道南出口改造工程,县城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十二五”期间,先后完成了县城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县城道路的升级改造,实施了县城主干道亮灯绿化美化、老城区“十字街”改造等一批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工程,启动了南山公园改造、体育馆、县城新水厂、迎宾大道等重点市政工程,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形象。
1985年以前,连平县城绿化水平较低,花草树木品种单一,种植杂乱无章,无公共绿地,仅有环城路两旁上世纪50年代栽种的桉树较成规模。上世纪90年代后,连平县逐年增加县城绿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先后新建连平大道、东园大道、东河西路、新城大道、南山大道、痉河路、西门路等处绿化带,新建及改建体育中心公园、人民公园(市政广场),截至2017年,县城绿化总面积205公顷,绿化覆盖率35.67%,成为一座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美丽山城,被誉为粤北山区的一颗绿色明珠。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连平县城居民购地建房的逐渐增多,逐步形成建房高潮。尤其是2001年后,居民住房消费观念的转变,连平县城的住房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南湖花园、明珠花园、东江一号等一批优质小区先后建成,有力地拉大了城市发展空间;而“十字街”改造完成后,逐渐形成了以财富广场为中心的县城现代综合商业服务核心商圈,更增添了连平县城的现代化气息。
据统计,改革开放初期,连平县城建成区面积仅0.92平方公里。截至2017底,县城建成区面积8.6平方公里,扩大了9倍多。县城扩容提质效果明显,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产城融合
打造智慧生态现代新城
最近召开的连平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对今后几年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强调要围绕建设智慧生态现代新城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区交通、河道、管网、信息化建设等规划体系,加快构建“一廊两轴两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不断适应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需要,切实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当前,连平县正加快“两路一河”生态提升工程建设步伐,实施好新水厂、新体育馆、新汽车站、新医院、新档案馆、环城东路、输变电工程等重点市政项目建设,推动城市慢行体系、公园体系建设,着力优化公共服务,拓展公共空间;同时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抓手,坚持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同抓并举,抓好社区管理、市场管理、环境卫生、城市绿化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坚决打掉“六乱”反弹势头;以优化政务和民生服务为突破口,积极谋划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忠信振兴”;突出规划引领,把忠信镇的发展规划与产业新城、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周边五镇结合起来,推动产城园互促互动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交通先导,推动区域内国道、省道以及镇区主干道路升级改造;突出重大市政项目带动,推动沿河路生态提升,加快恒大山水城、碧桂园项目建设;突出产业支撑,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不懈努力,把忠信镇打造成为融合发展的示范区、连平发展的新引擎。其他各镇则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培育特色小镇结合起来,抓好街镇规划建设管理,增强城镇服务功能。
回首峥嵘岁月,连平城市建设成就斐然;展望美好前景,崛起的连平美不胜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连平县将坚持以城市管理精细化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机制为主攻点,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
本报记者谭绍丁特约记者谢鑫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肖拾宝18日,“崇法守纪·廉洁税务”连平县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法作品展在县政协书画院开展,通过书法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