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改革开放新时代 唱响河源发展水利歌 改革开放40周年河源水利发展历程回顾

河源日报 2018-10-30 07:43

■2015年,河源市全面开展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图为治理后的源城区埔前河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枫树坝水库是一个以航运发电为主,结合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图为汛期枫树坝水库正在开闸泄洪。■“十二五”期间,90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市农民都喝上了“安全水”。核心提示

河源地处粤北山区,处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地理环境,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1768.9毫米,全年降水量有76%出现在4月—9月,历史上是一个洪、涝、旱比较严重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河源市以防灾减灾和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防洪工程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兴建、维修加固了大批水利工程,推进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成效十分显著。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河源市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水利建设,主要江河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形成,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高,供水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水资源配置和保护成效显著,水利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据市水务局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约39.47亿元,水利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25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51座;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二期)项目顺利推进,并完成7条小流域治理项目;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初见成效,解决了37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河源市兴建了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形成了具有河源山区特色的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多功能的水利体系,全市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极大改善。

截至目前,全市现有水库603座,总库容164.6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座,总库容159.12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5座,总库容2348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1.79万亩,保护人口34.26万人,保护耕地28.56万亩;小型水库586座,其中小(一)型83座、小(二)型503座,总库容3133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3.37万亩,保护耕地79.17万亩。

四十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改革开放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一批又一批水利人默默坚守、全情付出,让河源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奋斗之笔描绘出美丽幸福河源的绚丽画卷。

防洪减灾工程

【蝶变】

中小河流治理显成效

滩涂田埂变牢固堤坝

河源市地跨东江、韩江和北江水系,境内中小河流众多,集雨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新丰江、安远水、浰江、船塘河、秋香江等,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9条。

由于中小河流河道狭窄,行洪能力不畅,加之大部分河道没有防洪堤坝,管护机制缺乏,导致局部强降雨、山洪暴发,造成河源市山区中小河流灾情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有数据显示,河源市中小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损失已占全市洪涝灾害的90%。治理中小河流对河源来说已然迫在眉睫。

以柏埔河为例,柏埔河属于东江一级支流,属典型的山区河流,具有洪水汇流时间短、流速快、冲击力和破坏力大等显著特性。一到暴雨天,洪水漫溢淹没沿河两岸村庄及良田,对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河源市一直将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作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的重要工作,自2009年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以来,列入中央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31宗,治理河长391.96公里。即使如此,由于河源市中小河流众多,很难对全市中小河流进行系统治理。

2014年7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包括河源在内的山区五市开展中小河流治理行动。2015年,《河源市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根据方案,河源市将在2015—2020年,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11条,治理河长约1675.4公里,总投资33.45亿元。

自2015年山区五市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以来,河源市多方筹措资金,全力推进。截至2018年9月底,河源市共完成山区中小河流治理1412.43公里。

河道通了,河床修复了,水流顺势而下,如今的柏埔河温顺了许多,再也不是之前那个“醉汉”,“心情”不好时就咆哮泛滥,给沿线群众惹来祸端。和柏埔河一样变温顺的还有已经治理好的忠信河、埔前河等多条河流。

治理后的中小河流有效降低了河床高程,拓宽了河床断面,巩固了河道岸坡,加大河道泄洪能力,缩短过洪时间,降低洪水水位,使没有设防的天然河段提高到3—5年一遇标准,不足5年一遇防洪标准的区域提高到10年一遇或以上标准,减灾效果非常明显。

河流要治理更要管护,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护机制,河流才能发挥最大效益。为此河源市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驯服“洪魔”,保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让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有“贴身管家”,河长定期巡查,清理河道,确保河流干净整洁畅通。

如今的埔前河,水畅河宽,河堤焕然一新,亲水步道鹅卵石或红色透水砖与边上白色石栏杆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埔前河的巨大变化得益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和“河长制”长效管护。

2017年7月河源市印发了《河源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到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截至目前,全市7个县区和100个乡镇的工作方案已全部出台,市、县区、乡镇三级是实行双总河长制;全市基本构建起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河长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河长16405人,其中市级河长7人、县级河长67人、镇级河长547人、村级河长15784人(含自然村)。

实施“河长制”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由东源县环境监测站出具的东江水综合整治水质报告显示,东源县14条考核河流水质出现了明显好转,其中,曾田河水质从2014年的劣Ⅴ类上升至2016年的Ⅱ类。

改革开放以来,河源市还积极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县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等水利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至2018年9月底,全市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累计完成水利投资近27.33亿元。

惠民利民工程

【点赞】

从担水挑水

到自来水村村通

农村饮水安全是重要民生实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氟、砷超标,农民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河源市大力实施饮水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新建、改建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7年底彻底解决了农村氟砷类饮水不安全问题。

以前,河源市大部分农民饮用的都是未经处理的山沟水、塘水、小溪水、河水、井水等,大都肩挑、手提或抬水到家饮用。2003年开始,河源市全力推进农村饮水解困工程。2003至2005年,河源市共建设农村饮水解困工程81宗,投入资金5659万元,解决了农村20.5万人口饮水困难问题。

2006年,河源市开始重点着手解决农村85.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河源市从2006年起规划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5宗,估算总投资4.04亿元。2007—2008年,全市共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9宗,投入资金1.19亿元,解决了农村25.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截至2012年,河源市全面完成农村85.5万人饮水安全工程。

“十二五”期间,90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农民都喝上了“安全水”。不仅如此,灌区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水利示范县建设、小农水示范镇建设等惠农项目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持续改善。

建设群众生活用水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继饮水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河源市又开展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让每位村民都能喝上自来水。根据《广东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方案》,从2011年起,用10年时间在全省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让农村群众喝上干净自来水。源城区列入了省2013年启动建设的第一批3个“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面上推进县,该项目于2015年完工并投入使用,源城区居民都喝上了干净自来水。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事关百姓幸福生活,河源市高度重视、积极推进。2015年,河源市进一步完善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规划,连平县纳入了2015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计划,东源、和平、龙川、紫金及江东新区列入全省2016年面上推进县加以建设。

根据计划,河源市在2016—2018年共需完成494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涉及274.83万农村人口(其中新增自来水供水31.69万人,改善供水条件243.14万人),工程总投资12.57亿元。截至2017底,河源市行政村“村村通”自来水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分别达82.55%、78.81%、86.80%。据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底河源市将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

农民用上了一拧水龙头就有的自来水,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有了明显提升。

安全用水不仅润泽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也改变了河源市能源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河源市加快小水电的建设步伐。河源市境内河流众多,自然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据统计,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8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114.28万千瓦,其中,小水电可开发资源70.03万千瓦。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发小水电站814座,年度总发电量为17.5亿千瓦时,装机总容量为65.1万千瓦,占全市小水电可开发量的92.96%。

不仅如此,“十二五”期间,河源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及东源、紫金两个水利示范县顺利推进,完成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167宗(中型4宗,小型163宗),电站增效扩容改造136宗,总装机容量约12.725万千瓦,机电排灌建设项目共179宗,总装机容量约为1.2万千瓦。

新形势下,水利是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基本生存体系,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河源正在努力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河源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曾几何,乘着激荡的改革开放大潮,河源水利勇闯难关,一路书写精彩华章;新征程,河源水利正谋划新宏图、展现新气象,争当水利改革发展先锋。

组稿/摄影:本报记者高芳芳通讯员梁明文

新闻推荐

双“十一”DIY张家界探寻“中国最美小城”,制作世上最大糍粑,品尝湘西非遗宴

■凤凰古城“摸米糍粑节”。双“十一”即将到来,近日各种双“十一”行业优惠活动疯狂来袭,旅游当然也不例外。河源日报爱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