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深圳扶贫工作队让井口成了“网红村”
张晋平带领村民种植的百香果销往全国。
“放眼井口新农村,改革变化颂党恩。文化广场健身舞,新房林立村道宽。”这是河源市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井口村74岁的村民吴志斌为深圳驻村扶贫工作队“点赞”而写下的七首七言诗之一。2016年,深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扶贫干部张晋平来到井口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两年多的时光里,驻村工作队给井口村带来了许多变化。井口村的“绿色发展”产业——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百香果种植基地有望让井口村在2018年底实现整体脱贫。
网上搜索 一度找不到有关井口村的信息
井口村是东源县漳溪畲族乡十个行政村之一,有4个村民小组,523户共2215人,2014年人均收入6909元,其中贫困户54户176人(含2017年新出生人口4人),贫困人口中不可开发贫困户17户23人(五保户10户11人,低保户4户8人,一般贫困户3户4人),是本轮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由深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广东电网河源供电局挂钩帮扶。
穿过井口村新修的村道,记者来到井口村村委。村委院子里新扩建的村老年活动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村卫生站在古朴的村落中显得格外亮眼。从村委院门口抬眼望去,村子沿途是新设的路灯和拓宽的路。远处的田野里,有村民在一大片绿色的水稻田里劳作。
井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万华说,自2016年5月扶贫工作队进驻井口村以来,这里的风景便开始一点点地改变。“驻村扶贫干部与我们的村民同吃同住,在帮扶工作上投入了真感情,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吴万华说。
由深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选派至井口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的张晋平告诉晶报记者,2年前,他得知扶贫工作安排时曾在网上搜过井口村,但他没能搜到任何与井口村相关的消息,这令张晋平感到十分意外。“我从小到大都在大城市里生活,很想要体验一次农村的生活,增加人生阅历。”于是,张晋平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毅然来到井口村,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这个村落有所改变。
2016年5月,张晋平入驻井口村后发现,井口村极度缺乏劳动力,年轻人多选择出外务工。近2300人的登记居民里,只剩下800人留在本村,且大多数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群体。“说实话,刚来的时候,我的心里是没底的,”张晋平说。
找致富路
建蔬菜基地脱贫最“接地气”
如何让村民脱贫致富?这是张晋平和其他驻村干部入村后考虑得最多的问题。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张晋平按照省、市、县扶贫相关部门有关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和三年帮扶规划,遵照上级有关扶贫政策,认真谋划,积极调研,走访周边地区。经过多次尝试,张晋平希望能找到一个适合该村的产业。
在调研中,张晋平偶然在河源市东源县曾田镇发现了一个叫“叶鲜生”的绿色蔬菜基地,专门生产无公害的蔬菜。于是张晋平联想到,井口村有成片肥沃的土地和优质的水资源,符合大规模种植有机蔬菜的要求,且河源地区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具有良好的蔬菜种植基础。在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后,张晋平回村与村干部讨论建设蔬菜基地的可行性。大家一拍即合,认为建蔬菜基地是井口村最“接地气”的做法。
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2016年9月26日,井口村与河源市叶鲜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正式开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合作项目,在井口村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作为井口村精准扶贫脱贫项目及深圳安监局和河源供电局的帮扶项目,双方约定,运用叶鲜生“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村电子商务”的现代化产业模式进行市场化经营,带动井口村发展蔬菜种植业和肉类养殖业。
叶鲜生与井口村合作建设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60亩,采用土地轮作的耕种模式,按计划分三年完成实施。为确保按计划投产供给,基地第一年还完成了50亩的大棚建设,用于育苗和防止霜冻、雨水洪灾等极端天气对蔬菜生产的致命影响,完善配套冻库,配菜房等建设。
晶报记者在蔬菜基地看到,无公害菜心、小白菜、空心菜等10多个蔬菜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被张贴在墙上。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基地蔬菜生产从基地规划、条件优化以及选种、育苗、栽培到产品质量监控、农业投入品使用再到农产品采摘分级等各个环节,均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进行操作,利用当地的土地和劳动力进行有机蔬菜种植。
一片菜地
惠及深圳河源两地
除了为深圳人民带来新鲜无公害的蔬菜供应外,蔬菜基地同时也创造就业岗位,使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自从蔬菜基地落成后,贫困户郑冬兰便开始在基地务工。由于家里孩子多,郑冬兰没能像其他年轻力壮的村民一样外出打工。在来到蔬菜基地工作之前,一家人靠着郑冬兰丈夫种地所得收入为生,生活十分拮据。
如今,郑冬兰到蔬菜基地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中午可以回家吃饭、休息,工作之余还可以到自家的田里帮助丈夫做事。郑冬兰说,现在她每个月的工资有2000多元,再加上低保补贴,日子比从前好过多了。由于有了收入,郑冬兰在家里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赚钱以后,郑冬兰不仅可以补贴家用,也能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们零花,她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张晋平告诉记者,像郑冬兰这样在蔬菜基地里就业,是扶贫工作队最愿意看到的。蔬菜基地的落地实施不仅让村民获得土地的租金,还解决了井口村数十人的就业,并带动上下游产业供应链、服务链人员的就业和激活带动行业发展。与此同时,蔬菜基地利用当地的土地和劳动力进行有机蔬菜种植后,基地生产的蔬菜通过冷链车被运送到深圳市民的餐桌,让深圳近2000户家庭享用到有机种植的新鲜蔬菜,惠及深河两地民众。“蔬菜基地走的是高质量路线,蔬菜没有化肥没有激素,专门为深圳的会员输送。”张晋平说。
前景看好
绿色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我每天至少来两次,有时候也要分配些工作,或者看看有什么能搭把手的。”查看蔬菜瓜果的生长情况是张晋平的日常工作之一。蔬菜基地就像张晋平和其他驻村干部的孩子,他们见证了蔬菜基地从无到有,仿佛从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朝气蓬勃的孩子。原本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张晋平,如今讲起农业知识来头头是道。看着菜地里一茬茬长势喜人的新鲜蔬菜,张晋平心中满是欣慰。
在已成熟的蔬菜基地对面,井口村的百香果园也在如火如荼地运作着。为了产业帮扶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百香果园采取和蔬菜基地相似的整体承包作为运作方式,将百香果种植基地项目和土鸡养殖项目整体打包给广东河塘农业科技公司承包经营。
2018年金秋,记者跟随张晋平来到百香果园,只见百香果苗的蔓藤缠满了支架,圆圆的百香果垂在叶尖,看起来沉甸甸的。张晋平随手抓住其中一个果实,向记者介绍,“这个百香果还没成熟,得再等等,它的品种叫台农一号。”
谈起一个多月前的台风之王“山竹”,张晋平心有余悸。“那时候吓得够呛,就怕棚子保不住了,赶紧找人重新加固。”幸运的是,“山竹”对百香果园影响并不大,仅有500多斤百香果被吹落在地,大部分果子都没有遭到损害。
记者看到,百香果架子下面的土地还种着一种叶子宽大的植物。张晋平指着植物向记者介绍,“这是食叶草,喜阴,可以种植在百香果架子下闲置的土地里,也是我们扶贫产业的重头戏。”据张晋平介绍,食叶草种植一次可存活很久,生长周期短。在北方,食叶草的产量在亩产25吨左右,是回报非常高的植物。
食叶草富含蛋白质,嫩叶部分可以制成馒头面条等食品的添加剂,营养要比普通的面食高出许多,而食叶草的老叶也不会被浪费。“我们打算用它来做饲料,喂兔子喂猪。”在张晋平口中,养兔子也是井口村正在计划的新产业之一,用食叶草喂兔子,然后兔子的粪便做肥料。目前,制作饲料的机器已经被运送进村,等待安装完毕后便可开始投入使用。
目前,食叶草多在北方种植。引进广东省,井口村算是第一例。张晋平说,希望井口村能成为食叶草的试验基地。在确认项目成效高后,能作为循环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将经验传播到周边地区。
致富奔康
贫困即将成为井口村的过去
“自从扶贫工作队到我们村来开展精准扶贫以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井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万华感叹。在驻村队长张晋平的奔走协助下,井口村完成了3公里村道硬化建设,建成了村老年活动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村卫生站,拆除村原旧址危房,扩建办公用房和党群活动中心。此外,张晋平还大力推动改善贫困家庭的居住条件,确保村民都住上“安全房”。
村里的贫困户一个个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张晋平清楚地记得,就在两年前,贫困户吴小龙一家还几乎没有收入。他带着妻子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和母亲挤在只有两个房间的危房里生活。扶贫工作队入村后,不仅帮他和妻子二人找到工作,还为他解决了易地搬迁建新房的问题。吴小龙告诉晶报记者,如今他在旧居旁建起了三层楼的“小洋楼”。新家一共有7个房间,几个孩子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环境宽敞了许多。今年11月左右,一家人就可以入住新居。
今年,吴小龙一家以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一家人从贫困走向小康,生活更有了盼头。他激动地对记者说:“活了一辈子,口袋里终于有钱揣着了,感谢深圳来的驻村扶贫工作队。”
曾经寂寂无闻的井口村,如今也已经“闻达于网络”。“现在,只要在搜索框内输入"井口村",就能发现上万条关于井口村的资讯。”张晋平自豪地说。近年来,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工作取得长足发展,2016年脱贫38户109人;2017年脱贫10户38人;目前尚余6户29人未脱贫,预计2018年底实现整体脱贫。张晋平还告诉记者,井口村的帮扶产业已形成长效机制,投入建设的井口村叶鲜生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食叶草和百香果种植基地即将进入丰产期,将为贫困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带动全体贫困户致富奔康。
晶报记者 姚慧苹 实习生 麦润汶 廖梓君/文
晶报记者 成江/图
新闻推荐
河源市交通公路部门齐心协力建设河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当好河源建成“示范区”“排头兵”的先行官
■汕昆高速连平元善互通天桥,成为河源市南北贯通、东西相连的枢纽。■国道205市区岩前段■国道205龙川老隆段经过整治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