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海事局:智慧海事 兴河护源
人有梦想,城亦有梦想。
30年,城市因蓝天而美,因湖绿而生,历经江河时代、高铁时代,始终追逐“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之梦。
40年,航政、航务管理、港航监督、海事局,名称几度更迭,海事人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奋斗不止。
2000年12月13日,河源海事局揭牌运作,河源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迈出重要一步。
十八载栉风沐雨,十八载春华秋实,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河源海事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推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海事为目标,全面聚焦主责主业,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提升,确保了辖区安全形势和干部队伍“双稳定”,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水上安全监督管理新篇章。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辖区安全保障27万艘次进出港船舶、315万人次水上出行、730万吨货物运输,为河源努力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贡献出海事力量。
促进监管从“人力型”向“智慧型”转变
在河源海事局,打开“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可以看到河源水域各大型码头的监控信息,船舶航行动态、船舶信息等。据介绍,自2012年开始,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在广东海事辖区逐渐推广,河源海事局因此也着手建设该平台。该平台将电子海图、卫星图和地图相结合,依托大数据,实现集船舶安全管理、水上搜救决策、信息分析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目标,构建了一个水上安全监管服务“最强大脑”,促进了监管从“人力型”向“智慧型”转变。
据介绍,目前,全市辖区有船乡镇32个,有渡口52道、渡船52艘,各类旅游船艇近百艘。在没有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以前,主要依靠人力、“撒胡椒面”式的传统巡查监管模式,这不仅成本高企、效果不佳,还常常对正常航行船舶造成干扰。通过视频监控、AIS系统、VHF基站等信息化设施,这个平台实现了自定义监管。一方面,可以自定义设定警戒线、禁航区、限速等预警功能规则;另一方面,可以自定义重点船舶,船舶违反相关规则或重点船舶进入特定区域,平台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海事人员就能实现实时管控,提高涉客船舶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监管效率。目前,辖区自定义船舶200余艘,自主编制100多个重点水域自动预警功能。相当于100多名“智能人”在重点水域全天候、不间断地执行安全警戒任务。
绘制辖区安全新蓝图
精准管控风险
做好水上安全监管工作,是海事安身立命之本。河源海事局制定出台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规定,强化源头治理,建立辖区风险源数据库,科学辨识、分级应对各类安全风险。结合辖区桥梁多、涉客船密集的特点,建立起“一桥一档”和渡船、旅游船“一船一档”等重点安全风险监管数据库,为日常海事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实现辖区涉客船舶安全航行多年零事故。
风险管控重在风险排除和治理。河源海事局不断创新监管手段,重点做好船舶监管工作,严把船舶、船员、船公司的源头治理关,由上至下构建风险管控新格局,筑牢辖区水上安全网,在全局范围内建立“上下联动、精准监控、区域联动、快速出击”的执法模式。
推进万绿湖安全体制建设守护民生“政治水”
“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还实现对全市取水口水域的全天候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水域内污染水域违章现象。
河源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坚持把保障万绿湖水质清洁作为“最大的政治”,紧密围绕省、市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指示要求,以民生海事为理念,会同地方各职能部门,采取“加大防治船舶污染投入、建立防污联动机制、强化船舶现场监管、运用智慧海事”的“四位一体”措施,开展水源地保护。
党的十八大后,河源海事局争取上级投入300万元配备更新防污应急所需的吸油毡、围油栏、消油剂、可充气式冲锋舟等防污染设施设备,倡议辖区旅游船艇公司、船舶运输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应急力量,组建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提升处置突发污染事件的能力。
2016年,河源市水上搜救中心正式挂牌运作,每年组织至少1次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演习、溢油应急演习或渡船交通事故救援演习。
创新创优服务
实现政务办理“一站式”
改革之要,在于自我革新的勇气。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籍船舶在国内航行进出港口时必须办理进出港签证。去年3月,河源市辖区全面取消了内河船舶进出港签证,标志着一直沿用的船舶进出港签证许可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船员只需通过手机APP向海事部门一键报告船舶动态,3分钟之内便可实现通关,大大节省了往返交通费用。在取消签证等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船舶港务费、船舶登记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也相继取消,每年实实在在真金白银地为企业和船民节省了40余万元。同时,为了给船民提供更优质便利的服务,河源海事局主动融入“互联网+”,推进政务改革,将占全局一半的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在一楼政务窗口办理,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办事。
18年,不是终点,只是起点,河源海事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开掘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勇当河源“示范区”“排头兵”建设先行官。
本报记者曾俊霖
摄影记者肖斌通讯员陈德峰
新闻推荐
江东新区学习贯彻市委书记丁红都调研讲话精神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区建设
○本报讯记者黄世军特约记者黄晓明10月23日,江东新区党委书记孔德胜主持召开党委会,传达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学习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