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水资源办加快推进市区水源工程建设,积极推动万绿湖直饮水项目立项 激活河源绿色发展生态崛起“水动力”

河源日报 2018-10-24 07:29

■市区水源工程一期已基本完工,并具备供水条件。■让一湖净水变成“液体黄金”,是河源全市人民多年的愿景和期盼。市水资源办将坚持不懈地推动万绿湖直饮水项目早日立项建设。核心提示

追溯“河源”这一城市名称的由来,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河源,本汉龙川县之地,齐于此置河源县,以县东、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故名也。”也有另一个说法,“因地处东江上游,为河之源头,故名河源”。不管如何,河源这座城市,与水是紧密联系的,更因“坐拥”华南第一大人工湖——万绿湖而盛名。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做好城市与水这篇大文章,实现城市与水的相依相偎、繁荣昌盛,历来是事关一个城市永续发展的大问题。优质水资源,是河源最大的自然禀赋和最独特的生态特征。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河源绿色发展、生态崛起?

近年来,河源市人民政府万绿湖水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下称市水资源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发挥工作职能,舞起优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龙头,创新水资源开发思路,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力推进市区水源工程建设,积极推动万绿湖直饮水项目取得新进展,力争让优质水资源早日惠及千家万户,为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积极贡献力量。

市区水源工程进展

一期基本完工具备供水条件

居民生活用水关乎国计民生,也关乎社会稳定。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也时常为市民生活生产用水供应不足而忧虑——这并不是一个杞人忧天的笑话,而是河源市近年来所面临的一个真实处境与现实问题。

市水资源办主任何少华介绍,随着河源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城市规模和城镇居住人口快速增大,市区供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水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已成为制约河源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有从新丰江电厂旁通阀取水的水源供水能力已不能满足河源市社会经济长远发展需要。

为此,从2003年起,历届市委、市政府不懈努力,主要领导多次向省政府请求同意河源市从新丰江水库隧洞取水,以彻底解决市区生产生活用水需要。2012年11月21日,省政府同意了省水利厅关于河源市区水源工程取水方案的协调意见,并要求河源市按规定开展市区水源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工作。2013年11月28日,市区水源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民生供水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规划】供水规模可满足百万人口需求

市区水源工程总投资3亿余元,是河源市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是河源市建设江东新区、实现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重点配套工程,也是下一步实施万绿湖直饮水项目的基础工程。

工程主要内容是从新丰江水库取水,通过隧洞引水及专用管道,把原水输送到市区两个新建自来水厂。工程主要由隧洞工程、取水口工程、取水口道路工程、主管线工程、南支线工程及北支线工程等单位工程组成。工程供水规模为64万立方米/天(规划至2020年),供水区域范围主要是城市规划区内重点发展区域,包括东埔区、老城区、江东新区、白田区、高新区、源城工业园、埔前镇、临江工业园、古竹镇和东源县城等,覆盖供水人口达104万人(2020年)。

市区水源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市区供水水源不足的局面,服务河源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求,为河源市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提供重要支撑和坚强保障。

【进展】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具备供水条件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区水源工程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内容为隧洞工程、取水口工程、取水口道路工程、主管线工程及南支线工程,首先满足市区新建南水厂、水产业园生产用水及直饮水项目水源。第二期建设内容为北支线管道工程,主要满足市区新建北水厂的生产水源。其中,取水口位于新丰江水库大坝上游右岸1400米处,隧洞总长约1781米,洞径3.6米,隧洞出口位于桂山公路边。

市区水源工程第一期于2013年11月正式动工以来,由于征地拆迁等问题,开始进展比较缓慢,到2015年10月进取水口道路征地拆迁问题解决后工程才得以正常施工,2018年6月工程已基本完工,并具备供应新建城南水厂、水产业园、农夫山泉一二期等用水需求。目前,引水隧道已开口向勤诚达新建临时水厂供水。工程二期北支线管(一标)段已于去年底完工并通过验收,北支线(二标)段根据市政府要求与西环路升级改造“采用管路结合”统筹实施,已于2017年4月份完成施工、监理招标工作,今年4月份正式开工,已完成管道开挖铺设700余米(截至2018年9月)及跨新丰江管桥主体结构施工。

【保障】狠抓施工全力推动工程竣工

何少华表示,接下来,市水资源办将狠抓施工质量和进度,全力推动市区水源工程全线竣工通水。其中,北支线(二标段)全线约4.4公里,将结合西环路的改造建设,科学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加快施工进度,今年完成管道安装铺设1.2公里,并督促有关单位加快征地拆迁工作,尽快开展穿越高速公路的顶管施工。

同时,市水资源办将加大对政府持股企业市水业集团的监管力度,力促城北新水厂与市区水源工程同步建设,要求新水厂按现代供水企业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超前规划,避免因城北新水厂建设迟缓而影响市区供水质量安全和建设市区水源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

工程难点亮点全揭秘

百亿库容库区深水破口取水属全国首例

新丰江水库(万绿湖)是东江流域最大的多年调节水库,水库集雨面积5734平方公里,总库容139亿立方米,年均入库水量60多亿立方米。要深入百亿库容大型水库水下30米的深水处,通过隧道破口取水,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这是全国首例在百亿库容大型库区30多米深水处破口取水的施工项目”,市水资源办工程科负责人介绍,市区水源工程施工主要难点,体现在隧洞工程、取水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隧洞开挖支护、取水口顶管、取水口竖井和闸室深基坑开挖、取水口破口等方面,难度国内罕见。

引水隧洞以

“零事故”完成贯通

以隧洞开挖支护为例,库区周边山体地质多断裂带,受断层影响,隧洞沿线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同时,隧洞进口段及出口段地质也比较差。由于受地质条件不稳定因素影响,隧洞开挖过程中偶有渗水、落石塌方发生。参建各方坚持安全、质量第一的原则,针对地质较差的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的施工方法,安全稳妥地推进隧洞开挖掘进,保证隧洞以“零事故”完成贯通。

取水口破口

施工难度全国罕见

特别是取水口破口施工,其施工难点及施工方法国内罕见。

据介绍,由于受现场地形条件的限制,工程取水口施工若采用常规填筑围堰后抽水进行干地施工的方法,则临时围堰的投资就达三四千万元,造价较高且危险性较大。参建各方经过多次研究论证,从环保、建材、工期、施工难度等方面的问题综合考虑,最后选用了“灌注桩+钢平台”的围护结构施工方案。该方案在取水口闸室施工期间,灌注桩和钢平台对取水口进行围护作用,取水口闸室迎水面处采用钢管排桩施工,并对该区域地层进行固结灌浆和高压旋喷桩施工,形成止水墙。待取水口闸室施工完毕后,在外围钢管排桩的保护下采用金刚石薄壁钻对闸室迎水面墙体进行分层排孔拆除,并再拔除钢管排桩,把水库水引入闸室。因此,确保安全实现了在30多米水深以下对连续墙的拆除破口,同时大大减少了工程造价。

谋划长远发展

全力推进万绿湖直饮水项目立项建设

万绿湖水质一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分别授予万绿湖全国唯一的“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和首届“中国好水”水源地称号……优质水资源,是河源最大的自然禀赋和最独特的生态特征,是生态河源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肩负着省委赋予的“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重任,河源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河源绿色发展、生态崛起?

激活“经济水”

做好“水文章”

市委七届三次、四次全会分别提出,“要大力推动河源至广州直饮水项目立项建设”,“积极推进万绿湖直饮水项目”。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也提出,要有序发展优质水资源相关产业。

今年8月29日、30日,省委书记李希到河源调研时强调,要紧紧抓住“四大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生态特色,把后发地区的巨大潜能迸发出来,努力建设广东省绿色发展示范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其中,在绿色发展上,李希要求河源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以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做好产业文章,保护好河源的一江清水、青山翠岭,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样本,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水资源办副主任廖利城认为,河源市在守护“政治水”、确保“生命水”的基础上,更要激活“经济水”,做好万绿湖“水文章”,加快推进万绿湖直饮水项目落地。

廖利城表示,随着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资本愈发受到珠三角地区人们的重视。而从国内其他城市来看,浙江杭州的千岛湖原水工程项目、内蒙古包头的健康直饮水项目及巴彦淖尔、包头、鄂尔多斯和银川等地的水源置换及水权交易,为河源提供了现实经验。

可以说,舞起优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龙头,河源已经具备更为牢固的“硬件”基础和条件。随着市区水源工程的建设,一方面,将为下来河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稳定的水源;另一方面,该工程也为万绿湖直饮水项目作了取水预留,离项目落地只差“临门一脚”。

据介绍,随着中兴通讯生产研发基地的搬迁进驻以及阿里巴巴广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的落地建设,其上下游产业配套供应产业也会相继进入河源,必将极大地带动未来河源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提升产业结构及产业规模,人口规模也会相应剧增,用水量必将迅速增加。同时,其周围规划的产业园区也会加快建设进程。这些,都需要市区水源工程提供足够的优质水量来保障。

下一步,市区水源工程主输水管道将增设分水口,根据产业园区的建设进程铺设专用供水管道供园区原水之用,同时铺设专用管道供农夫山泉一、二期生产用水,满足企业用水需要。根据进度,今年要完成该管道项目的立项工作,并开始进行管道铺设施工,计划完成50%以上工程量。

万绿湖直饮水项目

取得五大进展

更加备受关注的,是万绿湖直饮水项目的进展情况。

万绿湖直饮水项目历时20多年,历届市委、市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于2007年由用管道向珠三角供生活用水调整为供直饮水,从而使项目变得可行。去年以来,市水资源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组织精干力量力推河源—广州直饮水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

具体来看,有五大进展:一是两市相关部门工作互相配合,联系更加紧密,重新调整了广州—河源两市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在项目选址、用水指标、合作模式、资金筹措、相关论证等方面达成共识,整合力量,共同推动项目。二是直饮水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取水口工程已经竣工,为项目作了取水预留,待省里批准直饮水项目立项后,即可对接。三是项目用水指标已有初步的解决方案。省水利厅首次明确同意河源市每年从万绿湖取水2亿立方米用于直饮水项目供广州市,这是推动项目早日立项的重大突破。四是省发改委对直饮水项目给予了明确的立项意见、立项清单、立项步骤。这是直饮水项目走向立项的正式“路条”。五是市政府对组建直饮水项目经营公司提出了初步方案。

万绿湖直饮水项目建成后,可以为河源提供比较稳定的财源,有效增加财政收入。而立项建设,就是万绿湖直饮水项目落地的“临门一脚”。

让一湖净水变成“液体黄金”,是河源全市人民多年的愿景和期盼。何少华表示,市水资源办将坚定信心,集中力量,坚持不懈地推动万绿湖直饮水项目早日立项建设。接下来,该办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加强与省湾区规划部门对接,争取将万绿湖直饮水项目纳入大湾区规划,以“优水优用,好水共享”的理念,做大做强“水文章”,使河源市资源优势与大湾区高度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激活河源绿色发展、生态崛起的“水动力”。

文/本报记者黄世军通讯员林俊波黄琳玲图/本报记者冯晓铭

新闻推荐

第十三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名优特产墟”暨全城吃货节26日开幕 在家门口就可以“淘”到国内外特产

■2017河源日报“双11”汽车·电商·农特产品博览会热闹非凡。(资料图片)○本报讯记者曾俊霖26日至30日,2018河源市第十三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