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构建发展新体制机制 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

河源日报 2018-10-17 07:18

■正在建设中的河惠莞高速公路(东源段)黄村服务区。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核心提示

如何努力争当河源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主力军?东源县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以抓好大学习推动真落实,抓住关键重点集中用力,确保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抓工作就是要抓住“牛鼻子”。东源从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布局调整、工作资源盘活、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责任压实等方面进行落细落实,集中用力扎扎实实抓好九项重点工作,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是东源抓好九项重点工作的其中一项,也是东源实现生态崛起、率先振兴的重要保障,更是在建设“两个河源”的具体实践中贡献“东源智慧”与“东源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

站在新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地,东源“登高望远”提出:坚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建立完善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机制、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质量技术标准的引领机制、绿色安全发展的约束机制、科学考核评估的导向机制,加快破解发展速度不快与发展质量不高二者并存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

纸上宏图落地,唯有真干为径。10月12日,东源县委迅速召开常委会,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宣传引导和统筹协调,做到“六个必须”,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改革”二字,在东源全县上下已成为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关键词与重要抓手,汇聚起努力争当河源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主力军的磅礴力量。

措施一

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东源继续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统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在“补”字上发力。坚持“破”“立”“降”并举,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不断完善市场机制、规范行业管理、激发要素资源活力。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发展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全面贯彻落实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10项政策措施,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措施二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东源全力发展直接融资,推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完善鼓励企业上市挂牌等扶持政策。加快设立地方产业发展基金,建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信贷风险补偿金;建立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机制和中小微企业“过桥融资”机制。

措施三

努力深化关键重点领域改革

东源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立符合东源实际的分类指导和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进党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索创新交通投融资机制;推进城建体系改革,构建规划、审批、检验、管理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城建体系和各类管理体制机制。

东源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探索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试点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推动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开展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和项目库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启动全省深化水利改革综合试点县工作,打造智慧水利、效能水利、特色水利。

措施四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东源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加强对各领域风险的摸排防控工作,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体系;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和隐性债务管理,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组稿:本报记者李成东

特约记者李远来黄廷首

通讯员欧阳晓陈苏宁陈振敏

新闻推荐

医保制度越来越完善 百姓幸福感越来越强 医保为贫困家庭织出“救命网”

■2015年,市人社局举办主题为“社会保险进万家,真情温暖你我他”的社保政策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喜不自胜。程子跞摄■2000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