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逐年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实施提质改良工程 全力建好美丽宜居“新城”
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建县至1988年,源城这个城市在历史中已存在了1500多年。源城区是河源市最具城市文化的老城区——繁华的太平街、传统的李焘故居、耸立的龟峰塔、清波荡漾的鳄湖,诉说着槎城厚重的文化底蕴;源城区又是河源市最富朝气的新城区——拔地而起的现代楼宇、错落有致的商住房、日益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和谐优美的城乡环境,清晰展现了旧城提质改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成果。
扩容提质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家住上城街道北直街的马叔最近经常到鳄湖边看那些工人施工,他希望这个改造工程早日完工,那样就能多一个散步休闲的地方。马叔在老城住了50多年,亲眼见证了源城区的发展历史。他说,不管是以前的“老八景”,还是如今的“老城四宝”,都是源城不可多得的好景观,也是与城区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部分。这座越来越美丽宜居的城市,时常让马叔和街坊们心生宽慰,觉得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幸福。
上城街道是源城区的文化和经济生活中心。30年前,成立之初的源城辖区内仅有几条大街,其余都是两三米宽的小街小巷。从小县城蜕变而来的市辖区,建成区面积仅4.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还不到14万。现在,源城建成区面积达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9万人,已经变成一座粤北山区宜居宜业的美丽小城。
30年来,源城区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供水供电网络不断完善,乡村道路和省道国道拓宽平整,行政村道路硬底化达到100%,开通了农村公交线路,群众行路难、出行难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交通从仅有的广梅汕铁路和205国道及东江航运,发展到现在广梅汕、京九铁路双龙过境,高速公路贯穿南北,过境高铁正在建设;旧城改造大面积启动,兴建了一批商业广场和高档楼盘等沿江立面工程,中山文化广场、九重门公园、鳄湖公园等休闲园林景观公园先后改造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抽疏强根
全力打造美丽“新城”
发展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历史过程,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描绘了一幅城区建设的新蓝图。2016年召开的源城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新的城乡建设目标:城乡建设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形成,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面貌显著改观,村卫生站平均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上,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五保供养目标人群覆盖率100%。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显著加强,城市形象和宜居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区绿地率达31%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以上,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河道绿化普及率达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80%以上,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保护,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建成区内基本消除棚户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至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蓝图落地需要时间,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高效的执行力。目前,源城区正结合市委作出的最新部署,全力建好美丽宜居“新城”。首先是优化城市空间。老城区要抽疏强根,强化文化功能,凸显文化、历史根基,打造城市核心;新城区要健全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市政设施和服务配套,打造商贸服务中心;西片区要优化提升城市规划,建设西片区新城;南片区要加速崛起,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城市次中心。其次是老城区以提质更新打造城市核心,用5年时间把老城区5平方公里规划打造成城市核心。第三是建设西片区新城。用10年时间,规划改造西片区新江路五个社区约5平方公里的棚户区和老旧住宅,规划西环路北边约5平方公里建设西片新区。
为进一步加快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补齐城市建设民生短板,切实改善城区人居环境,目前,市、区两级政府正围绕“新城”建设目标,以“抽疏(优化城市空间)强根(把文化的根浮起来)”为规划原则,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用3年时间(2018年—2020年)对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上城街道、新江街道、东埔街道、源西街道、源南镇等5个镇街内1059条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整治。
振兴乡村
打造城市“次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源城区坚持以协调为第一抓手,推动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协调发展,巩固和扩大创园成果,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和城市美丽宜居水平。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发展规划,将加大力度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其中明确提出城区的南片区要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城市次中心。以埔前、高埔岗一镇一街为区域,以高埔岗二、三产业配套园区为核心,以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水晶温泉、春沐源和区产业转移园、市高新区为依托,推进产城大融合、城市大扩容,把南部打造成城市次中心。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源城区通过开展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使全区农村宜居环境明显改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富民增收持续强化、乡村特色更加凸显、乡风文明有效提升,逐步实现了“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和乡风美”目标。
目前,源城区按照“轻重兼顾、东西平衡”的原则,做到“重规划、轻设计”,科学谋定“四个片状区域”和“六个点状区域”发展规划(四个片状区域即埔前镇国道以西片区的5村连片开发、埔前镇国道以东片区的5村连片开发、高埔岗街道的民宿开发、源南镇双下村客家民俗文化遗存保护区;六个点状区域即罗塘村和泥金村区域,风光村、白田村和榄坝村区域,墩头村区域,庄田村区域,新塘村和白岭头村区域、高塘村区域),努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交融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平衡发展,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核心区。在规划方面,突出连片连线规划,连片连线打造,形成连片整体效果;在设计方面,对农村现有基础进行合理换新补缺,避免过度设计、大拆大建的“农村城市化”,保留乡景基本原貌,为农村留住“乡愁”。
组稿:本报记者何海华特约记者黄赟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黄赟10日,源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邓卓文率队到埔前镇调研工业园纳污水体(大简河)整治工作,协调解决整治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