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纪文光耀紫云

河源日报 2018-09-30 06:32

□叶力为

刘勰之《文心雕龙·原道》云:文之为德也大矣……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言立而文明”,立言后要传承,就得依靠文章。刘勰接着形容孔子撰文传道说“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木铎是一种以金属为口,以木为舌的的铜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响,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孔子的木铎一响,便千里翘首响应,话虽夸张了点,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立言和文章的重要性。

手持木铎推动中华文明前行是古今的诸子百家。但在教育事业落后的古代,一般民众根本是读不懂那些“诗云子曰”的,因此每个地方必须推行文教,推行文教的就是这个地方手持木铎之人。具体到我们和平县,又有哪些人手持木铎倡导推动文明呢?

自明朝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置和平县迄今的500年间,和平在诸多明吏乡贤的努力下,力行文教,因而人文鼎兴。随着徐旭曾《丰湖杂记》的横空出世,文史界便对和平怦然高看三分,使之誉声鹊起。提到下车镇兴隆一门三进士的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和平人大多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他们当然是我们和平手持木铎之人。但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很多手持木铎者,恐怕就不为今人所熟知了。

今年,县委县政府确定将“文化和平”置于“五个和平”之首,且又恰逢和平立县500年,所以我自今年3月起回读《和平文征》,并对照民国版县志资料进行缕析。根据人文状况,试以模拟断代的方式将《和平文征》征集作品的423年(1518年即和平立县之年至1941年即七修县志启动之年)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嘉庆元年(1796年至)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

为何将乾隆六十年单列呢?古人认为“文史不分家”,纵观和平历史人文状况,在乾隆的60年间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所以将其单列出来。

在民国版和平县志收集和平人的文章中,最早的是黄宸的《开县形胜记》,最晚的是民国版县志总纂凌开蔚先生于1944年7月14日在赣州为七修县志写的《跋》。

凌开蔚先生与堂兄凌开先先生矢志修志。凌开蔚先生历尽周折后,终于在民国三十三年完成了心愿。当我读到《跋》中“勉力经营三年。鸡声灯火,长途跋涉。几番酷暑严寒,抚兹只字经心”时,不禁咽泪唏嘘。

他何止是在实现兄弟俩的心愿。尤其是完成了《和平文征》的编纂后,他感到是在用最旺盛的心力点亮了一盏和平文脉传承的灯,酷暑严寒和鸡声灯火均可一笑视之,这是何等的令人景仰!

和平这块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承受了太多的不幸,文化的曙光使和平人等得太久太久了。正是在历代有像凌开蔚先生一样痴心文化的先贤,才使和平文脉相传,人文彪炳。

值此全县打造“文化和平”之际,我们手捧《和平文征》,好像看见无数先贤手持木铎缓缓行走在花山浰水之间,历史仿佛并不遥远;我们手捧《和平文征》,仿佛耳闻学宫的絃诵之声,500年的叠加萦绕,是如此的悠扬,如此的动人!

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和平文征》、认识更多的持铎之人。

新闻推荐

赣深高铁广东段首条隧道贯通

■赣深高铁秆维隧道顺利贯通郝晓楠张湘涛摄○本报讯记者郝晓楠通讯员张湘涛5日,从中铁六局赣深铁路工程指挥部传来喜讯: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