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再谱新篇章 深圳在珠三角帮扶6市中脱贫攻坚成效排在“好”的第一位

南方日报 2018-08-29 07:30

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项目规划图。资料图片

东源县漳溪畲族乡茶叶基地,各村“一村一品”已成趋势。

资料图片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从2017年初至现在,新一轮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已扎实开展一年半的时间。在深圳、河源两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支持参与下,316名深圳干部奔赴河源,在各自的岗位上全方位推进河源振兴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深圳在承担对口帮扶任务的珠三角6市中排在综合评价“好”的第一位。

今年是新一轮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第二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之年,新一轮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以下简称“深河指挥部”)在年初将工作重心由产业共建转移到精准扶贫,紧紧围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着眼于激发内生动力构建长效脱贫机制,以高标准开展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工作。

引入领军企业助推河源脱贫攻坚

7月中旬,经深河指挥部牵线搭桥,万科董事长郁亮率队到河源考察乡村建设情况,拟定在河源市东源县仙坑村开发美丽乡村、古村落文化农业旅游等项目,利用仙坑村现有特色建筑、景观、空间等进行“针灸式改造”,最大限度保留村里四角楼、八角楼等古村落传统风貌,将仙坑村打造为生态宜居的特色田园美丽乡村,助推河源脱贫攻坚。

“引入企业是扶贫的双赢之道。”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河源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卫告诉笔者,企业在资源、渠道、市场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不仅可以为农产品等搭建平台,打开销路,更可以为贫困地区引入合适的产业模式,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到企业中就业;而对企业来说,扶贫过程往往伴随企业自身市场规模的扩大,是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也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良好途径。

除万科外,深河指挥部还积极对接温氏养鸡、深圳农科养鸽、华农系农业企业中草药种植、深圳农产品股份公司“绿色基地库”等项目,为农户提供完整的产供销渠道;积极引入德国、保加利亚等中东欧16国、以色列等国外农业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先进技术,对接国外先进企业开展各类经贸、投资、技术合作。

其中,国内养殖行业龙头温氏集团结合河源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创新温氏养鸡河源模式,在富乐村、南洋村等多个贫困村分别建成了单位规模2万只肉鸡、年毛利20万元以上的“扶贫养殖小区”,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为合作农户全程提供种苗、饲料、防治药物及进行免费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并统一保价回收产品进行销售,为农户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市场风险。

培育当地品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忠信镇一带,种蒜历史悠久。为推动忠信镇柘陂村大蒜种植,帮扶单位深圳市南山区政法委、人力资源局和城市更新局于去年10月成立忠信大蒜种植示范基地,发动全村112名贫困人口参与种植。今年7月,驻村工作队再筹集73万元用于发展忠信柘陂蒜产业深加工并引入企业建立忠信大蒜深加工产业园,利用先进大蒜深加工设备与工艺将大蒜发酵成具有很高市场价值的黑蒜,村民种蒜热情高涨,各方决意做大做强“忠信黑蒜”品牌。

柘陂村大蒜特色产业扶贫只是一个缩影。据深河指挥部精准扶贫组组长彭嫦媚介绍,为保护河源当地地理标志,各村驻村工作队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禀赋,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如今“一村一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例如“基地+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百香果基地分红模式,“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的互联网生鲜、茶产业模式,“技术能手+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模式、乡村旅游模式等。

数据统计,目前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214个贫困村共落实特色产业项目480个,带动贫困人口达13535人,初步形成一批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如和平县的猕猴桃、百香果,连平县的鹰嘴桃、果蔬,源城区的小坑土鸡、无花果种植,东源县的果蔬、古村落开发,龙川县的油茶、农业示范基地,紫金县的春甜桔、茶叶等。

其中,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深加工是目前河源新农村建设规模最大、最成熟的产业模式之一,已形成长效可持续的增收机制。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214个贫困村中,有65个村把茶叶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直接带动7450多户贫困户,使得“河源茶”声名鹊起。如新民村于2016年10月出资175万元收购82亩仙湖茶园,成立东源县深国际仙湖茶叶专业合作社,2017年产出春茶1380斤、秋茶220斤且全部售罄,营收达51万元。

彭嫦媚称,下一步将倡导建立河源当地行业联盟并推动农产品标准化,通过行业联盟推广农业科学种养殖技术,对标先进种养技术和标准,打造农副产品的河源标准、河源质量、河源品牌,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策略,以标准提质量、以质量树品牌、以品牌促发展,提升河源农产品的辨识度和附加值。

突出内生动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在深河共建项目的拉动下,深圳的信息、渠道和资源源源不断输入河源,帮扶成效显著,但帮扶力量一旦撤出如何继续长期健康发展?

为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深河指挥部先后引入阿里巴巴“村淘”、腾讯“为村”,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东源、龙川已与“村淘”签订协议,资金县项目正在落地;“腾讯为村”已在源城区5个省定贫困村落户上线,以“互联网+精准扶贫+智慧乡村”的方式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基层治理、智慧党建及农村电商,该项目为全省率先引入项目,被中组部列为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课程。

目前,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14个贫困村中,已有52个贫困村建有电商平台,并联合河源市人社局、河源技师学院为贫困户开办了两期免费电商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如双头村建有双头双创电子商务创业园,开园一年多来入驻企业13家,带动就业创业76人;周塘村成立了电子商务孵化示范点服务站,帮助贫困户及村民打开农特产品的向外销路。

同时,深河指挥部积极搭建农业合作平台,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新渠道。组织河源当地企业参加绿博会、茶博会等大型活动,其中绿博会有400余家企业参展,吸引海内外3.5万人次观展;茶博会共吸引专业买家和外地客商1200家,签约采购金额达19亿元,成功打响了河源茶品牌,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的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下个月即将全面启动招商工作。该物流园由深河指挥部引进落户河源灯塔盆地,由深圳市绿然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占地面积230亩,总投资4.06亿元。物流园建成后,将对接珠三角销售渠道,力争将全国地标性农产品、农产品电商引入园区,形成园区线上线下互动,实现全网营销。

此外,为增强内生动力,培养当地村民的能力和素质,深河指挥部积极开展就业扶贫,搭建就业平台,开展2场劳务合作专场招聘会、1场校企招聘会,吸引357家企业参加,提供招聘岗位1.5万个;加强智力扶贫,增强村民就业能力,推动深圳技师学院在河源市招收76名高中阶段贫困毕业生,今年计划将招生范围扩大到“两后生”;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就地就业,在“2017年河源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中,评选出农业项目10名优秀“带头人”。

■链接

新一轮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成绩单

新一轮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一年多以来,深圳与河源两市对口帮扶、合作共建呈现新的局面,在精准扶贫、产业共建、社会民生、软件帮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精准扶贫方面,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五县两区83个镇214个省定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121户、贫困人口38558人,截至目前累计已达到预脱贫标准29300人,占贫困总人口的75.98%,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08元,比帮扶前增加5508元,逐步由脱贫向致富方向转变。

产业共建方面,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深河共建“一区六园”共7个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协助河源在谈项目189个,签约项目80个,动工项目78个,在建项目166个,达产项目25个。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数分别为39个和20个,完成率分别为195%和100%,名列全省第一。

其中,2018年1—7月,深圳—河源产业转移项目共39个,产业共建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8个,完成率140%,在全省8个结对共建市中完成率最高,是2017年1—12月排名第一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第一。产业共建总体呈现“项目完成率高、大项目多、优质项目多、产业集聚度高、项目梯次接续”等特点。

民生帮扶方面,深圳各级各部门累计帮扶河源建设道路311条,桥梁134座,学校35所,医院(卫生所)33所,文化体育场馆13个,深河两地共有59对学校、12对医院结对共建,累计支医、支教621人次,培训当地教师医生近2万人次,“深圳帮扶”的元素遍地开花、亮点纷呈。其中,深圳全额投资16亿元援建的深河人民医院项目将于2020年底建成,深圳支持帮扶资金1亿元帮助建设的深圳中学河源实验学校目前已完工投入使用,将于今年秋季开学。

软件帮扶方面,帮助河源国家高新区出台了营商环境改革“10条”,打造与珠三角平均水平的营商环境;筹办国际性的手机双创大赛,以高端赛事吸引国内外的研发团队、创投机构、手机企业在河源集聚;对接科技部、国家火炬中心、清华启迪、深圳前海等,打通面向深圳、广州、香港以及德国、以色列等国内外的招商和信息交流渠道,拓展河源开放发展新格局。

撰文:戴晓晓薛明地

新闻推荐

深河中学9月正式开学

■9月,深河中学将迎七年级454名新生。冯晓铭摄○本报讯记者谢少娜昨日,记者从深圳中学河源实验学校(下称深河中学)获悉,目前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