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陪百岁奶奶1年包装20条特色村 欧阳日烈辞去“铁饭碗”回乡 成了河源当地的“乡村大V”
一年之后,他却成了河源当地的“乡村大V”。每次到村里组织“采茶节”“村姑节”或仅仅是公益徒步活动,他都能召集四五千名游客回到乡村。由此,村庄的美食、田园的美景、城市中难得一见的土特产乃至新兴的乡村民宿,都成了游客们的留恋之处。
欧阳日烈说,正是“乡村振兴战略”让他的才能得以释放,也让他的乡亲们得到了实惠。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欧阳日烈是河源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当记者来到他的办公室时,看见办公桌上放着四五台苹果电脑,这些电脑用于剪辑影片。每次去村里办活动,欧阳日烈都会拍一部公益微电影。
辞掉“铁饭碗”去乡村创业
1976年,欧阳日烈出生在河源市船塘镇李田村,自幼由奶奶带大。年仅18岁时,他就进入东莞市供电局,当了一名电网维修员。20多年来,因为电网维修和升级,东莞的每个镇他都待过,几乎每座高压电塔,都流淌过他的汗。
欧阳日烈的工作是“风里来,雨里去”。每次,他都会身穿橙红色的工作服,头戴黄色安全帽,身上套上蓝色的安全绳,戴着一副白手套,攀爬在一座座高压电塔上。他在户外一连工作五六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有些时候碰上台风停电抢修,还要连夜赶工。
业余时间,欧阳日烈有两个爱好,他是一名“驴友”,同时也是微电影发烧友。每到节假日,他都会拿着一个小DV,约上三五好友去乡间采风。
虽然辛苦,但因为稳定、福利好,年薪有20多万元,欧阳日烈的工作依然是很让人艳羡的“铁饭碗”。凭借着这份工作,他在东莞买房、娶妻、生子。按照道理,拥有很高专业技能的他会像很多同事一样在供电局干到退休,但就在去年4月份,他却做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都想不通的决定——辞职创业。
去年,正好是欧阳日烈的奶奶百岁大寿,儿孙们赶回李田村拜寿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眼前,奶奶年龄太大了,她的儿子们又都在外边,也到了七八十岁需要人照顾的年纪。想到从小的抚育之情,欧阳日烈下定了决心,“对于电网工作,我确实已经厌倦了。我想做一份在时间上更自由的工作,既可以照顾奶奶,又可以满足我多年的个人爱好。”
“带着电影去旅行”
“去年4月辞职以后,我就开了这家传媒公司,公司的口号就是"带着电影去旅行"。”欧阳日烈说,他当时的点子源自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他试图将这些节目改造成“平民版”,带着普通人回到乡村,将他们在乡村的故事拍成微电影。公司的目标客户被定为同学会、公司团建,除了微电影,公司还负责餐饮、住宿、旅游等农村“一条龙”式的旅游体验,“所以我至今都很难跟人介绍清楚,我们具体是干什么的。”
为了支撑公司运营,他忍痛将东莞的住房卖掉,这样的决定让父母和妻儿一时无法接受。但欧阳日烈却几乎着了魔一样,投身到创业之中。“那时正好遇到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风口,我觉得这和我的创业有关联的地方,所以就想试试。”欧阳日烈说,创业没多久,他就准备在家乡李田村做一个“徒步”公益活动。
“我们客家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非常好客,喜欢请朋友到家里逛逛;另外就是爱凑热闹,家乡有大事,就特别爱去围观。”
到了活动前夕,他召集了不少村民,做徒步活动策划,“我要求每500米就做一个活动点,第一个活动点是民间艺人唱客家山歌;第二个活动点,卖村里种的甘蔗榨的甘蔗汁;之后的活动点包括卖村里的特产:土猪肉、油、米。”
趁着“十一黄金周”,当天的徒步活动让村里一下涌入了三千人的客流。因为活动策划很成功,欧阳日烈准备把徒步变成村里的保留节目,一些原本观望的村民,也悄然在自家地里种下了百香果和砂糖桔,准备在今年的徒步活动中大干一场。
让乡村“更富更强更美”
之后,欧阳日烈开始在河源上莞镇、河源增坑畲族村等山区村镇,为这些村落做“包装师”,“采茶节”“村姑节”“公益徒步”……一个个“节日”名头被置于村落的名字后,似乎就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会吸引一大批游客前来。因为数次活动都大获成功,如今为这些乡村做策划,反而不少企业会主动前来赞助。
“增坑畲族村原本处在大山里头,但当地的茶叶非常有名。我们包装了一个采茶节,当天让男女老少都穿少数民族的服装,除了让游客品茶,体验畲族茶道,他们还端出"菜卷"等民族特色的食物。男女老少对唱山歌,不仅是游客来得多,就连周围19个村的村干部都过来围观了。”
欧阳日烈说,当天到畲族村的游客有四五千人,仅仅是摄影师,就来了80多位。搞完活动后,村里的茶叶出名了,而村里也和欧阳日烈结成了“对子”,“我们公司现在是他们村的合作伙伴,专门帮村里做推广。”
如今,欧阳日烈已经与河源等地的20座村庄进行了合作。他分析说,“我和不少村干部刚开始交流的时候,一些概念和想法,怎么说都很难让他们听懂。直到我们实实在在把客人带进来了,他们才渐渐知道我的用意。所以我觉得乡村并不是缺资源,而是缺适当的人把资源营销出去。”
欧阳日烈表示,未来他们将渐渐做一些高端的文旅产品,比如做特色民宿、做客家文化的主题公园、做村史馆等等,让乡村更富、更强、更美。
航拍“美丽村庄”引转发
经营公司仅仅1年多,欧阳日烈已在河源当地小有名气,不仅村镇找他来包装,就是当地电视台、报社也在找他合作。
每次活动前后,欧阳日烈和公司的小伙伴们都会为活动写各种公众号图文,将剪辑成的微电影,链接到文章里,如今每篇公众号文章都有四五千次的阅读量,俨然一位“大V”,而和他一样写公号推文的电视台和报纸,每篇却只有几百次的阅读。
欧阳日烈说出了其中秘密:首先每次活动以前,他都会在视频平台上发布一些好玩的小视频,比如“老板,我想请几天假,我们XX村要组织唱山歌比赛,我要是不回去,我们村就要输了”。而在发布公众号的时候,他对文章有基本的5个要求:第一是文本必须好玩,不能像书面报告;第二是村里人必须喜欢,让村里每个村民都转发;第三是穿插加入客家文化元素,让客家人有认同感;第四是文章必须加入微电影视频链接;第五是要结合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记者看到,欧阳日烈为村镇拍摄的每一部微电影,开头都会有一组很漂亮的无人机航拍镜头,展示村庄美丽的风光,“每个人对家乡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看到这么漂亮的视频,村民自然而然就会转发了。”
记者手记:点燃乡村创新的热情
2018年1月2日,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之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也进入了审议阶段。关于我国乡村振兴,由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逐渐明晰起来。
但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要取得成功,离不开基层农村自下而上的努力,更离不开人才和“互联网+”的新思维。
一号文件在五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四是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五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欣喜地看到,欧阳日烈这位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引领潮流的“弄潮儿”,在41岁的年纪回到农村,通过互联网思维,为乡村经济带去了活力,欧阳日烈的成功昭示出,除了生机勃勃的城市,乡村同样可以是创业的热土。
在乡村振兴中,我们需要更多创业者,怀抱着资金、新思路和对乡村、故土的热爱,回到家乡创业,更希望各方面创造条件,自下而上地点燃乡村创新的热情。
新闻推荐
炎炎夏日,广州塔下,一群活泼的孩子在球场上挥汗如雨,沉浸在足球的快乐中。他们是来自广州、清远和河源的留守儿童,在广东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