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定增意外被否背后: 年中大考将至银行掀起补充资本潮

新快报 2018-08-14 07:13

■新快报记者 黎华联/文 廖木兴/图

{猜得中开头,却猜不中结局,通得过银监,却被证监会拦在门外。近日南京银行持续一年的140亿元定增预案未获证监会通过,市场颇感意外。虽然市场对此众说纷纭,但达成共识的一点是,此举或将倒逼南京银行对现有的高资本消耗型商业模式进行调整,加速向资本集约型经营转化。在“倒霉”的南京银行背后,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银行们就掀起了补血的热潮,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年终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最后的“大考”,另一方面则是资管新规的实施,银行表外资产陆续回表,导致银行资本消耗加速。}

1 首家定增被否上市银行

近日比较引起业界关注的是南京银行定增被否决一事。2017年7月31日,南京银行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向紫金投资、南京高科、太平人寿、交通控股和凤凰集团发行不超过16.9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140亿元。这也是南京银行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定增融资计划。

2017年11月2日,南京银行定增预案获银监会核准。然而,距离南京银行发布定增预案整一年后,定增预案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140亿元定增计划未获证监会发审委核准通过,这一事实,令南京银行成为国内首家定增被否的上市银行。

在定增预案被否第二日,南京银行公布2018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南京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7.1%,不良贷款率0.86%,与去年同期持平。虽然南京银行净利润以及不良贷款率等方面表现优异,但记者注意到,南京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却在逐年下降。2015年-2017年,南京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已连续三年下滑,分别为10.35%、9.77%、9.37%。

根据南京银行一季报的数据,南京银行2018年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09%、9.42%、12.79%。而据银监会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全国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显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9%、11.28%、13.65%。一季度南京银行上述指标均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且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上市银行中垫底。

2 或是倒逼调整模式转型

受到定增被否的消息影响,7月31日当天南京银行跌幅达4.21%,收于7.73元每股。尽管次日亮眼业绩快报迅速发布,但依旧挡不住作为首家定增遭证监会否决的银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南京银行的公告并未提及此项申请被否的具体原因。根据南京银行发布的公告:“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对本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进行了审核。根据审核结果,本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未获得核准通过。” 南京银行对媒体的统一回复为:以公告信息为主。

“定向发行股票是有些条件,但不是特别严格。”小小金融CEO刘小峰分析认为。其表示,之前贵阳银行、上饶银行、泉州农商行、宁波银行等银行都获准通过定向发行股票的申请,甚至农业银行千亿定增也通过了。南京银行140亿定增方案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具体原因确实令人困惑。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于2017年12月12日收到证监会对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出具的反馈意见,证监会发审委列出了十大重点问题,涉及出资人认购的能力、资金来源、不良贷款较低和拨备覆盖率高等问题。

有观点认为,从南京银行定增的发行对象来看,紫金投资、南京高科、交通控股、太平人寿、凤凰集团等定增对象,悉数拥有江苏国资背景,这些定增对象如果成为南京银行资本扩充后的潜在放贷对象,实际上将意味着南京银行已经存在的资产结构风险可能继续被放大,而难有经营思路上的转型。因此,南京银行的定增被否,明确反映了监管层倒逼银行增长方式转型的意图。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同样表示,在当前监管环境下,上市银行通过加大外部资本补充,支撑规模快速扩张的经营模式并不符合监管导向,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内源资本积累能力,或许更加符合“去杠杆”、“防风险”的方向。

“这几年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虽然均在监管红线之上,却是低分飘过的状况。随着定增方案被否,将令南京银行核心资本承压。”刘小峰亦表示,这也将倒逼南京银行对现有的高资本消耗型商业模式进行调整,加速向资本集约型经营转化。

3高压力之下,银行忙“补血”

南京银行定增计划意外被否固然引发市场热议,但可能并非“信号”意义。仅仅一周之前,张家港行、宁波银行、贵阳银行的几笔再融资都顺利过会。包括张家港农商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债的申请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宁波银行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申请获得证监会通过,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亿元;贵阳银行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申请获证监会通过,募集金额不超过50亿元;以及浦发银行发行不超过4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获银保监会批复。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已经出现银行资本补充潮,尤其是城商行与农商行等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压力更大更是忙于“补血”。刚刚登陆港交所的九江银行日前宣布,拟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并全部用于补充二级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业务稳健发展。今年初,九江银行已经发过一次二级资本债券,实际发行总额也为15亿元。

这也是近年银行“补血忙”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7年以来,有至少10家银行分别以优先股募资、定增融资、可转债募资等方式进行资本补充。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杭州银行、北京银行、苏州银行等分别以优先股、定增、可转债等方式进行资本补充。2018年以来,无锡农商行、江阴农商行、吴江农商行、南京银行等也透露了发行可转债或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案计划或进展。3月份农业银行“千亿定增”获批,更是创下A股最大再融资纪录。

上市银行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补充资本,IPO也是银行补充资本的手段,目前有16家银行正常排队IPO,除浙商银行外,均为城商行和农商行。

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表外资产、非标业务的监管不断加强,随着银行相关资产加速‘回表\’,部分银行的资本消耗也在明显加快。”

4 迎来资本管理办法终考

为什么银行如此“饥饿”?可以从一个极端例子中看出来。7月24日,贵州乌当农商行在中国货币网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行合并口径资本充足率仅为1.4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6%。就在2016年12月,该行还曾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了总规模4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补充资本。

资本充足率出现负值,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但无独有偶,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6月底出具的贵阳农商行跟踪评级报告显示,该行资本充足率在2017年末由年初的11.77%锐降至0.9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8.01%变为-1.41%。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是商业银行运转的动能。在金融去降杠杆、非标回表以及盈利放缓的背景下,中小银行经历快速扩张后如今面临资本金压力。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末,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8%,资本充足率为13.64%,较上季末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2.76%,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3.39%,均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银行急于补充资本的一大主要原因,是给出六年过渡期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在2018年底将迎来“终考”。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2013)规定,2018年末,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在此基础上分别少一个百分点,即10.5%、8.5%和7.5%。

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和约束,银行表外资产陆续回表,以往被深埋的资本占用“被公开”,银行资本消耗加速。特别是对于一些同业业务、非标、理财委外等占比较高的银行来说,资本补提也会对部分银行资本形成一定压力。对此,银行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减少资本金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也在拓宽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今年年初,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支持商业银行积极扩宽资本工具发行渠道,积极研究增加资本工具种类。

新闻推荐

穗爱心企业到紫金捐建爱心图书室

○本报讯记者苏勇军通讯员余银标杨国斌近日,大韩民国签证申请中心(广州)及广州开发区善德助学促进会和河源市春风助学服务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