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峰寨的不解情缘 □黄美发
一年之计在于春阿 寻刻
初冬的一个周六,暖阳洒满大地,笔者与30多位社友一道参加了青峰寨文学?风活动。青峰寨景区坐落在江西修水竹坪乡境内,与县城相邻咫尺,是市民赏心悦目的后花园。
车行十余分钟后,步行入得“寨门”,只见园内群峰拱秀,林木葱郁,潺潺溪流清澈见底、穿林而过,一派秀丽和谐的原生态景观;茅草屋、黄土灶、大铁锅、老石磨、柴火垛,还有那袅袅炊烟,俨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家生活重现。木马、秋千、铁环、单杠,各种设施应有尽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设施一应俱全。孩童嘻闹的欢叫声,体育竞技的喝彩声使人忘却身处纤陌山野。青峰垂钓、山间品茶、鸡犬相闻、怡然自得,古人向往的梦境想必也不过美妙如是。
难得的周末放松,与同伴集聚游览后,流连忘返,意犹未尽,对此地,陌生但又熟悉的感觉挥之不去。走,到山林草木间去寻找属于我的答案。沿着红豆杉林拾级登高,未经人为雕塑的原野另有一番景象。远探,阳光辉映下层峦叠嶂、青翠透黄;近观,红豆杉果实像串串玛瑙镶嵌枝丫,形成别具一格的初冬红链;暖风微拂,天高气爽,彩蝶枫叶翩翩起舞,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陶醉!
景色诱人,继续攀登,辗转绕过山梁眼前一亮:远处的高峰,西向的方位,崎岖的山路,隐约中感觉到什么。百思寻求解惑时,恰遇一导游,忙上前询问:山外何地,前通何方?导游娓娓道来:山外向左朝南,群峰远处便是修河源头——— 铜鼓花山修源尖,直行朝西叫鹿坑,往前是桥头,再前即程坊北山,山下便是修河水,闻名江西省内外的东津水电站修筑其中。说得清楚,听得明白,恍然大悟,疑惑顿消,怪不得此山峰似曾相识,原来脚下就是1971年底自己一步一步走过的路……
那年代,是一个推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年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是大搞人海战术兴修水利的年代,也是一个苦人心智、劳人筋骨、饿人体肤而又使人受益匪浅的年代。当年,作为下放知青的笔者,受生产队长指派,也为赚得每天10个工分外加4毛钱伙食费,与队里的一个贫下中农社员、一个手工业改造对象、一个摘帽右派分子,一行4人限时赶往东津抢建水电大坝。那年那月那时,正值自己16岁生日,年少青涩,人生懵然,清晰记得当时临近中午12时,茶厂汽笛声震修河,4人各自背负被袱衣物,脚裹棉袜草鞋,经城西浮桥渡过修河。上得岸,,3位年长者议定为不违时限,须抄近走山路才能按时到达,否则违时误工有受罚之虞。一路少语默默疾行,山路崎岖茅塞草乱,长途跋涉负重前行。渴了捧口溪水,饿了就着手帕包裹的饭团干咽,苦和累没处说也不许说,彼时唯一念头是追着太阳,朝西快走不能停。此情此景历历在目,世事兴衰时空轮转,改革盛世旧貌新颜。可惜3位长者均已辞世,不然定当陪同重走焕然一新的故地。斯人己逝感慨万千,思绪随群峰起伏,伴山路蜿蜒……
沉思中,一串铃声将思绪拉回,青峰寨陈总招呼入席用餐。席间聊起刻骨铭心的年少经历,就在生发“看看少年郎转瞬两鬓霜”感叹时,陈总一句“秋收起义部队从这里经过”的话语,瞬间反转了自己的思路。顾影自怜嘎然而止,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发生在1927年的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伟大创举。驻扎在修水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由此向西挺进湘赣边境,进而挺进永新三湾、挺进井冈山、挺进瑞金、挺进万里长征、挺进延安,直至建立新中国。
美丽而又神奇的青风寨,我还会再来。这里不但山清水秀,更有红色沃土滋润。让我们虔诚相约,今生永续情缘!
新闻推荐
路边木棉花捡来煲汤靠谱不? 建议:一定要处理干净才能吃,晒之前不要清洗
市民在捡地上的木棉花。眼下正是木棉花盛开的季节。木棉花不仅花朵美丽,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惠州市街边、公园都种植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