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老人易走失,怎么办? 警方:不妨给老人戴定位手表,或身藏个人信息卡
警方提醒,为防止老人走失,可给老人戴上定位手表或手环。
日前,民政部下属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发布首份《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报告显示,全国每年走失老人约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走失老人平均年龄为75.89岁,其中男性占42%,女性占58%。走失老人居住地多为农村或中小城市,多数为农村留守老人。在惠州,绝大部分的走失老人最终都能与家人团聚;也有一些走失的老人,因发生意外而去世。对于易走失的老人,家人该怎么做?
个案
老父亲走失后溺水身故,儿子十分自责
只要说起父亲的事,市民老郑就觉得心痛。他70多岁的父亲,几年前因走失发生意外而身故。
老郑夫妻俩与老父亲一起居住。虽然老父亲已经70岁,但老郑觉得父亲身体很好,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上午,老人都会外出参加锻炼,或是与老朋友聚会。退休后的老父亲,每个月有几千元退休金,与一群老朋友常常聚在一起喝早茶,有时还会玩玩牌,吃完午饭后才回来。偶尔还会参加郊游活动,晚饭后才回家。
老郑清楚记得,当天上午,老父亲开心地走出家门,说去见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可能会晚一些回来。午饭时间,老郑没见父亲回来,就以为他在朋友家吃午饭,没当回事。下午下班回到家,老郑见父亲还没有回来,感到有些奇怪了。他连忙打父亲的手机,但手机关机。接着给父亲几个老朋友打电话,其中一位老朋友表示,吃了午饭后,大家就各自回家了。
聚餐的地方离家步行也就20分钟,已经是晚饭时间了,为何老父亲还没有回来?老郑到家附近找,没找到。他猜测,老父亲可能又与其他朋友聚会了。可是等到晚上10时多,老父亲还没有回来,老郑开始着急了,打了很多电话都没找到。老父亲有可能行走的线路和地方,老郑反复走了几次。亲朋好友也纷纷帮忙寻找,但寻找了一夜,也没有结果。老郑只好报警。
第二天下午,老郑接到了警方电话称,在一个水塘里发现有一位老人落水了。老人被打捞上来时已经去世,警方从老人口袋里,发现了一张老人免费乘车卡,这才联系上老郑。
老郑怎么都想不明白,老父亲落水的水塘,离家步行要1个多小时,他不知道老父亲为何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落水的。他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父亲,心里十分愧疚。“如果当时请一个保姆,跟着父亲一起外出照顾他就好了。”老郑自责道。
痴呆症老人走失,多渠道寻线索终找回
几个月前,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市民谢先生报警称,其70多岁的爷爷有老人痴呆症,当天上午在市区黄塘走失。问清楚走失老人特征后,110立即指令辖区派出所出警处置,并启动走失老人、儿童快速寻找机制,第一时间通过对讲系统和“千人微信群”通知路面警力、出租车司机寻找老人,并通过 “杨警官信箱”、“惠州110”微博、腾讯微信平台等渠道,发动市民提供线索。
辖区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将报警人带往视频监控室查看视频。在调阅了近20个视频录像后,6月13日凌晨3时,最终确定走失老人曾在市汽车客运总站附近出现。6月13日早上7时许,在广大市民帮助下,报警人和民警终于在鹅岭立交桥下找到了走失老人。
部门行动
市公安局
建立“千人微信群”,走失老人找回率达99%
最近,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刘警官一个工作微信群里显示:上午10:09分,江北派出所民警发出一条信息:接收到一个走失的阿婆。紧接着,走失阿婆的照片上传到了工作群。很快,这条信息在公安系统“千人微信群”机制中的多个群发散出去。“我们现在每天都会接到老人走失的报警,有时会多达七八个。不过,现在我们老人走失找回的概率已经达到了99%,并且找回的速度很快,有时这边市民刚报警,那边民警已经找到了。”刘警官说,近几年,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通过该系统共寻回1600多名走失老人和儿童,其中老人占约50%。
刘警官介绍,易走失老人大都是70岁以上,部分患有老年痴呆症,一半是在惠州生活的外地老人,小部分是离家出走老人。走失老人被找回,得益于市公安局建立老人儿童走失快速寻找机制。而这一机制,又源于该局“惠民110”城市名片的创建工作。2012年,该局推动“惠民110”城市名片创建,建立快速、高效、准确、便捷的110指挥处置体系。2014年,该局创新了便民惠民措施——— “千人微信群”,按照警种和片区分为10个微信群,成员均为公安民警,涵盖范围从机关到基层民警。当公安部门的非涉密信息需要向社会扩散时,群内成员各自向朋友圈转发,同时借力惠州公安官方微博广泛传播,让信息成几何级增长传播。
“"千人微信群"在打击犯罪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寻找走失老人和儿童方面尤其有效。”刘警官说,现在市公安局日均找回5名走失的儿童和老人,该群功不可没,由此也建立了老人儿童走失快速寻找机制。“借助该群,信息传播速度特别快,图文并茂,打破了区域限制,走失老人信息可以在全市范围、甚至附近市县得到传播。”
市救助站
为多次走失老人建档案,方便联系家属
在惠州市救助管理站,每年要收留三四十名走失的老人。市救助站宣教股负责人廖玉霞说,这些走失的老人,年纪多是60多岁到80多岁。有一些是患有老年痴呆或精神疾病。他们有时清醒,有时迷糊,外出时突然发病就有可能走失。还有一些老人,从外地农村来与在惠州的子女团聚,对居住地周围的道路不熟悉,外出买个菜就不认识回家的路。
走失老人被警方送到救助站后,工作人员会询问老人的名字、老家或在惠州居住的地方、子女工作单位等,然后根据老人提供的线索寻找家属。但不少老人走失后,被吓坏了,情绪激动,有些不停哭泣。工作人员只能慢慢引导,等老人情绪稳定后,再询问线索。
前段时间,一位居住在河源的70多岁老人,没有告诉家人,自己坐车从河源来到惠州寻找子女。老人来到惠州后,发现不认识路,而且根本不知道子女住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单位工作。有市民发现老人的情况后报警,警方将他送到了市救助站。等老人情绪稳定后,工作人员兜兜转转最后通过老人居住地村委会干部,才获悉老人子女的电话,通知他们来接老人回去。
除了接收偶尔走失的老人外,市救助站还接收过多次走失的老人。廖玉霞说,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能患有老年痴呆症,已多次走失。从10月底到11月初,他就被送到救助站两次。为了能更方便地为老人寻找家人,市救助站还为这些“常客”专门建立了档案。
民警支招
发现老人儿童走失,可立刻报警
那么,该如何预防老人走失?刘警官介绍,目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老人走失的市民较少,市民应要提高意识,在平常生活中采取一定的预防方法。
“首先,可以给老人买个定位手表,或在老人身上放上写有电话、住址的卡片。”刘警官说,定位手表对于老人防走失效果明显,老人走出了设定的区域,手表就有提醒。卡片则能方便热心市民或民警联系家属。去年10月,惠州市警方联合市福彩发行中心开展了 “送我回家——— 关爱走失老人儿童行动计划”,分4批向惠州市部分易走失的老人和3~6岁的儿童赠送了100个定位手表。
此外,给老人多拍些近照,方便民警寻找比对。“有些市民提供走失老人的照片时间都比较久,增加了寻找比对的难度。”刘警官说,对于家中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要及时带老人就医。如果是人生地不熟的外地老人,不少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被人发现后难以沟通,让老人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或个人信息卡片将起作用。“很多人认为,老人走失要24小时后才能报警,其实并非如此。老人儿童走失后,家属都可以立即报警。”此外,刘警官特别提醒,市民平常要多陪伴老人,建议老人少去人多复杂的地方。“有些老人在家比较孤单,家人多陪伴,老人心就定下来,不会往外跑了。”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方莲花 通讯员杨伟茹向宇鸣
统筹 本报记者方莲花
本组图片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新闻推荐
结合市情村情科学编制实施方案 许瑞生调研督导河源惠州汕尾新农村建设工作
本报讯(记者曾兴华)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5月3~4日,副省长许瑞生率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农办、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