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间小店 做一味碌鹅 潼湖乡村厨师黄想明做了20多年碌鹅,食客远至新马泰

惠州日报 2016-06-30 18:25

黄想明和妻子搭档,做碌鹅亲力亲为。

黄想明守着这间老店已有20多年。

说起碌鹅,住在潼湖乃至惠州市区及外地的许多人都知道,潼湖镇上,一间开了20多年的不起眼小店,总是香味四溢,门前食客络绎不绝。店主黄想明在开店前本是一名教师,半路出家的他,做碌鹅几近严苛,从挑选鹅到烹饪鹅,全程亲力亲为,努力把碌鹅做得正宗。

多年下来,黄想明的食客群不断壮大,从珠三角各地扩大到大洋彼岸。20多年来,门外停的车变来变去,他倒是一直那个样子,从不膨胀,客人的欣赏和认可就是给予他最大的回馈。爱读《易经》的他晓得:有舍有得。他甘心做一名专注烹饪的匠人。

门外停的车变来变去,老板还是一个样

采访当天,记者一进门,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乐呵呵地从厨房走出来,热情招呼落座,他就是黄想明。

“我做的碌鹅没有秘方,谁来学我都可以教,只是这个东西易学难精,关键靠自己。”午时两点多,黄想明的锅里,两只鹅在翻滚的汁水中散发出浓香,看着汤汁还呈水状,黄想明说急不得,这鹅还要再滚一个小时才行。

他手里拿着锅铲,裤兜的电话响起:“要两只鹅?那要晚点过来拿。”刚放下电话,店里来人了,黄想明把锅铲交给妻子,转身到一个房间,把一只碌鹅打包,用小袋子装好汤汁,一起交给客人。

位于潼湖老街的这个门店,招牌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款式,店里只摆得下4张桌,桌椅柜台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但附近街坊知道,停在门前的车经常来自珠三角各地,不乏好车名车,也有老式的自行车。

门外停的车变来变去,老板黄想明倒是一直那个样子:衣服上总是有油渍,脸上总是乐呵呵。

选的是逾百日的走地鹅,佐料只用油盐、酱油

黄想明生于1968年,是潼湖镇岗里村人,下海开店之前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上世纪90年代,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从小爱下厨的他辞了工,开起了饭店。20多年过去,潼湖镇上当年的饭店如今只剩下两家,其中一家便是黄想明的店。

说起黄想明的招牌碌鹅,潼湖人大概没多少人不知道。每到周末,他店前的车就排起了长龙。中秋节的订单要提前半年预订,量满了求也求不到。别人说他“高冷”、“古怪”、“有生意也不会做”,他听了忍不住解释一番:“做人讲信用,如果下了单我做不出来怎么办?”所以,对于额外的订单,黄想明干脆拒绝。到大年大节的时候,门店也会闭门谢客,夫妻俩赶制客人预订的碌鹅。

碌鹅这么受欢迎,有啥秘方?他毫无保留地公开佐料:油、酱油、盐,三味足矣,连生姜都不用。他说大道至简:追求食物的本真味道,过多配料只会消解掉本味。

让黄想明敢强调本味的骄傲之处,在于他对所选食材的充分自信。他用的鹅必定是生长时间逾百日的走地鹅,体重在7斤半至8斤半为佳。他现场授诀:鹅好不好看脚,走地鹅的脚又粗又厚,还长有厚厚的老茧,这就说明锻炼到了,肌肉也结实。这样的鹅久煮之后肉不会化,肉质韧性十足。而鱼塘鹅缺少运动,油多过肉,黄想明自己不吃,更不会做来卖给客人。此外,这些鹅也必是本地饲养的,他的解释是:十里不同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地人总是认为本地食材是最合适的。

一个锅两只鹅,夫妻俩亲自掌勺连轴转

清早五六点开始宰鹅,手工将鹅毛除尽、洗净内脏,要一个小时。先将鹅在油锅里滚一遍,让表皮紧致锁住肉汁,再放入锅中加入盐、酱油,焖煮一个多小时,待酱汁百分百脱水随即起锅。黄想明做碌鹅,佐料下完后,剩下的事情就交由时间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焖煮,香味深入骨髓,醇香自然而来。

一个锅两只鹅,夫妻俩一天不停顿做出6个批次已算饱和。平常情况下,从早上6点忙到下午6点,只能做50多只碌鹅。遇上年节,预订的客户多,一天内赶出11个批次的鹅,已经是超负荷了。“凌晨两点多就起床了,4口锅同时开火,要站10多个小时,一直做到晚上10点才停得下来。那时候,累得整个人脸都发白了。”即使这样,他的鹅在年节里也不抬价。

黄想明与妻子做鹅一定要亲自掌勺。厨师的心情、季节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碌鹅的味道。为了让这些变量调和平衡,做出品质稳定的碌鹅,黄想明摸索了十几年。“火候、时间和调料要把握好,调料还要根据鹅的大小、肥瘦、老嫩来调配,入锅前就要调准,否则后来再增减调料就吃不到鹅肉的醇香感。我做菜那么多年,讲究的是一个精准。”

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会请人帮忙打下手,但请人太难。“一天给200元都没多少人肯干。”这热天里,门店开着空调,后厨却热火朝天,黄想明的衣服就没干过。汗不断流,手中的活却不能停。要不时给锅中的鹅翻个身,把汤汁浇到鹅上,尤其是后面的收汁阶段,锅铲更不能停。夏日的高温再加上厨房的油烟,非亲身体验很难感受到厨房活确实是苦差。

有人爱音乐,他就爱做菜

采访不时被打断,都是上门来取鹅的老客户。这些年来,黄想明靠他的碌鹅“笼络”到一批珠三角以及外地的食客,惠州市区、深圳、东莞、河源,远至哈尔滨、乌鲁木齐都有人来订碌鹅。他做的碌鹅上过飞机飞往新马泰,到达大洋彼岸。

“客人夸他做得好吃,他就最开心喽。”听到妻子这么说,黄想明哈哈大笑。“人生不能没有爱好,有人爱音乐,有人爱琴艺,我的兴趣就是做菜了。别人从老远跑来,基本都"清盘"。做出来的菜有人欣赏认可,心情特别好。”

说到爱好,黄想明是个地道的吃货。惠州的特色餐厅他基本都去过,给自己放假的时候也是跟着一帮老友到全国各地找吃的。不仅要研究人家的做法,还要吃出高低好坏来,最后化为自己所用。平时看书、看电视也会学做外地菜。

有人拜师学厨,他先问是否喜欢做菜

不能否认,黄想明当初从讲坛上辞职下海的初衷,是为了赚钱更好地养家;20多年过去,他没盖起大房子,没有买辆好车,甚至门店里的桌椅还从当年沿用至今。“过年过节都不涨价,我们只是赚一点手工费。”发不发达不重要,最重要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就像客人来店里尝过他的手艺之后给个赞就能让他乐呵一样,这份初心一直没有变过。

这些年来,也有不少人登门拜师学厨。黄想明总会先问:“喜欢在厨房里做个小炒吗?”黄想明所看重的,是一份对美食热爱的心情。“好几个人来学,但厨艺这东西,易学难精,我叫他们回家后多锻炼,有不懂的,就在电话里沟通。”

潼湖镇文化站站长李伟民与黄想明相识多年,李伟民曾建议黄想明,把自己的碌鹅做出品牌来,由政府为他提供品牌包装盒,这样有利于推广本地美食文化。黄想明却拒绝了。说起拒绝的原因,黄想明说:“客人说来就来,我们两夫妻忙活不过来。做碌鹅最花时间,只有把自己的时间和心思都投入进去,才对得起我们的客人。”

文/图 本报记者黄 桃陈春惠 通讯员曾丽玲

统筹 本报记者黄桃

新闻推荐

省政协在惠开展公共外交专题调研

本报讯(记者戴建)昨日上午,省政协就“发挥公共外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在惠州市开展专题调研。省政协外事侨务委员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