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好转 广式态度“出圈” 6月2日:郭阿婆病情基本没有问题 网友祝福满满 “广式”态度暖心动人

羊城地铁报 2021-06-19 03:43

市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胡建广脱下防护服,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受访者供图)6月3日晚,四个“猎鹰号”气膜实验室全面启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夏振彬

6月2日,“广州首例确诊郭阿婆将出院”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作何反应?

6月3日,两张“雨中扛党旗”的照片开始在网上刷屏,引来一片惊叹。

6月4日,几辆无人驾驶汽车满载食品、药品等物资挺进封闭区域,展现着广州科技战“疫”的硬核实力。

《小夏记“疫”》已经“记”到第五期了,让我们继续带您看那些可爱可敬的广州人,看疫情之下的广州——

第十三天:“广式”态度

6月2日星期三中雨25℃~31℃

还记得郭阿婆吗?

5月21日,75岁的郭阿婆成为这轮疫情的首例确诊病例。她的健康状况牵动人心。

6月2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里传来了好消息。院长雷春亮介绍说,郭阿婆虽然年龄大,核酸还未转阴,但情况非常稳定,状态良好,病情已基本没有问题了。

很快,“广州首例确诊郭阿婆将出院”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网上“炸开了锅”。

“好开头”“平安就好”“养好身体,疫情好了再喝早茶”“婆婆加油,得闲饮茶”“婆婆,全广州等紧同你饮茶啊”“希望阿婆快些好起来,继续她的快乐生活”“广州婆婆加油,疫情后继续饮早茶”……

翻看近万条网友留言,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暖!纵观各地疫情,首例确诊病例很容易引来非议,一些网友甚至多有抱怨。广州呢?其实从5月21日开始,网络上就一直是祝福。

对此,新华社记者在《守护“南大门”全力阻断传播链——广东疫情防控一线侧记》中写道:没有此前“人肉”搜索的网络暴力,广州此次疫情平添不少网络温情,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和温度。

再看看网友的反应——

“阿婆感染新冠肺炎后,看到评论里更多的是祝福早日康复而不是埋怨,这让我感受到了广州满满的人情味。”

“评论好暖呀!广州真是座有温度很包容的城市”“这座包容的城市,充满爱的评论”“好感动的评论,不愧是我一直向往的大城市”……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城市的个性是当地的人一代代无意中塑造出来的,可是,城市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同化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

广州向来以开放、包容著称。这份包容体现在平时,更展现在“疫”时——体谅而不责怪,祝福而非埋怨,相互理解,满满的人情味,这正是暖心动人的“广式”态度。

第十四天:雨中党旗

6月3日星期四中雨转大到暴雨25℃~33℃

在一辆三轮车上,三位防疫工作人员满载防疫物资,紧握一面党旗,顶风冒雨,奔向前方。

夜色里,党旗迎风而动,雪白的防护服分外抢眼,远处的背景是万家灯火……

这幅画面记录的是6月2日晚,防疫人员在雨中运送物资的身影。6月3日这天,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之后,全网“震动”。

“党旗在,信念就在”“党旗所指,行动所向”“关键时刻,党员一定会站出来,站到队伍的最前面”……

网友说,这面鲜红的党旗像定心丸,传递出安定人心的力量。

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疫情发生后,广州市委组织部印发通知,动员全市3.9万个基层党组织、75万名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

“我身体还健康,能跑能走,就想过来出一份力。”在海珠区瑞宝街金碧花园一期小区,卢演扬正忙着引导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很多街坊并不知道,这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竟是一位87岁高龄的老人。

“你是刚从河里面被捞起来的吗?”6月3日,一句调侃在网上广为流传。这句话的“原创者”名叫闫静,而她调侃的对象是老公胡建广。这天,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胡建广在完成核酸采样任务后脱下了防护服。此时,贴身的衣服已完全湿透。他的同事拍下这段画面,发在了朋友圈,引来了闫静的调侃。“看到视频里像水牛一样的老公,先是觉得太好笑,随后才想起来心疼。”在同一家医院工作的闫静说。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6月3日,天河区号召全区党建力量立刻行动起来,火速驰援一线。一夜之间,705支党员突击队主动联系辖内重点街道,快速下沉一线。

越秀区,区直部门与街道一对一结对,实行“一个机关单位包一条街道”模式,全部成立临时党支部。

……

6月3日,省委常委会暨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把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投入进去,全力抓好疫情应对处置,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在这场硬仗中,广州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基层党组织作为“战斗堡垒”,顶得住,士气盛,为全局提供坚实支撑。

在这场硬仗中,“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已经打过两针新冠疫苗”“什么时候出发,我马上到”……“我是党员”是身份的亮相,是初心的坚守,是强烈的担当。

雨中扛党旗的动人一幕,只是万千动人细节中的一个侧影。

第十五天:科技显威

6月4日星期五大雨23℃~28℃

6月4日,鹤洞大桥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变得空旷安静,偶有几辆警车、救护车、公务车飞驰而过。

中午,桥上迎来了几位特殊的“逆行者”。它们是满载食品、药品等物资的小巴。这没什么特别——特别之处在于,车上竟然没有司机,甚至没有方向盘!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它们是无人驾驶汽车,可以灵活避障,处理各种复杂的城市交通路况。此外,它们还挺能“装”,每次可运输数百公斤的物资,行驶速度能达到40公里每小时。

3日下午,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6号通告。白鹤洞街、东漖街调整为封闭管理区域。荔湾多个交通路口开始实施交通管控,其中就包括鹤洞大桥。至此,荔湾区封闭区服务人数已从11万人增至18万人。为群众及时配送物资成为最紧要的问题。

“团队几乎一夜未眠。”文远知行CEO韩旭说,其团队仅用了12个小时,就完成了荔湾区高精地图扫描和车辆部署。无人驾驶汽车具有“无接触”的特点,彻底避免了物流车司机健康码变成“红码”的困扰。

值得一提的是,在无人车卸货后,还有“接棒选手”。它们是无人机,可以完成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百米”的接力,把物资稳稳地送到高层居民的阳台上。

科技向善,技术赋能。广州科技战“疫”的硬核实力在这场硬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珠江边上,一架多旋翼无人机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起飞,仅用10分钟,就把生物样本运到了广州国际生物岛。

广州体育馆里,4组“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投入使用。它们可以“随到随检、即采即检”,实现24小时全天候收样检测,提高核酸检测效率。

隔离社区里,防疫配送机器人批量上岗。它们可协助完成最后100米物资配送问题。

在海珠区,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一小时内打了10万通电话随访,调查街坊们做核酸检测的情况。

……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从检测样本无人机一飞冲天到紧急建成“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再到迅速完成自动驾驶装备集结,广州正加快用科技手段筑起“抗疫防线”。

新闻推荐

六测核酸 各方重视

居家日记6月16日星期三晴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7点多,“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的口号声传了过来,这是小区保安队员在操练。...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