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区导管维护小组 为化疗患者解燃眉之急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林清清通讯员胡颖仪孙冰倩
在封闭管控区内,生活着不少有导管维护需求的患者。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驻白鹤洞街道医疗队迅速组建了一支专门导管维护小组,提供上门服务,成为封闭区的特色医疗服务。据悉,小组成立至今半个月,已上门维护15次。
化疗患者急需专业导管维护
6月8日,居住在荔湾区白鹤洞街道罹患鼻咽癌的刘伯,向社区发出了维护PICC导管的医疗求助。这是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支援荔湾区南片医疗队在进驻白鹤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接收的第一例导管维护患者。
刘伯在5月28日进行了放疗和化疗,距离上一次PICC导管维护已经过去13天了,再拖下去有感染、堵管甚至血栓的风险。经多方联系,集齐相关药品和物品后,6月10日,驻点医疗队员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覃明立即去往刘伯家。
换上防护服的覃明全副武装出发。查看穗康码、询问病史、检测体温后,覃明严格按照PICC导管维护流程,利用手上仅有的物资进行操作,初步消毒、铺无菌巾、二次消毒、更换敷料、冲管、封管,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敢大意,经过近30分钟的操作,PICC导管维护工作圆满完成(见上图),并且在简陋的条件下仍然达到了无菌的要求。
“你们帮了我家的大忙,而我们连你们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如果不是因为疫情你们穿着防护服,真想请你们坐下来喝口茶,吹一会空调休息休息。”刘伯的妻子连声感谢。
高风险区紧急成立导管维护小组
“导管分很多种,有胃管、尿管、CVC管、各种引流管、PICC导管、静脉输液港等。留置导管的人都是一些病情较重(如肿瘤),需要长期治疗或病情不稳定,存在进食困难、有返流误吸风险、尿潴留、需要肠外营养支持、血管条件差的人。”覃明对记者介绍,“这些人需要长期留置导管,并且定期维护。”
针对封闭区内存在不少有导管维护需求的患者,覃明与产科主管护师欧少兰、CCU护师杨小红、心血管内科护师龚诗韵等4位驻点医疗队的队员,组建了一支导管维护小组,为区域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据悉,小组成立至今半个月,已维护了输液港6例、PICC4例、更换胃管2例、尿管2例、紧急留置导尿管1例。
据悉,该驻点医疗队共21人,自5月30日起分批进驻,队员们已在社区日夜奋战半个月余。街道有近5万居民,医疗服务的任务繁重,工作强度大。“半个月来,有同事足足瘦了5斤。”覃明说。
新闻推荐
□阅尽一位去年刚入警的广州公安新警,近期与400多位同事奔赴荔湾抗疫一线,成了高风险地区的“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