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村管控区里的“生命城堡”疫情之下,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承接起片区120急救出车以及急危重症收治任务

羊城晚报 2021-06-15 13:50

芳村医院深夜急救,紧急转运病人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汤铭明 摄

羊城晚报记者李钢张豪

自6月3日荔湾区南片区实施管控措施以来,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慈善医院)(下称“芳村医院”)作为片区内唯一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承接起片区120急救出车以及急危重症病人收治的任务,急诊出车量因此暴增至平时的四至五倍。

每天,芳村医院的医护人员,既要做好足够完善的防护,又要上演“生死时速”,对这些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其难度可想而知。

医护人员不惧艰险,构筑起了疫情管控区里的“生命城堡”。

记者直击凌晨出诊救治肾衰竭阿婆

12日晚至13日凌晨,羊城晚报记者跟随芳村医院急诊医生,现场直击了紧张的出诊行动。

6月12日深夜11时35分,芳村医院急诊人员临时休息室,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暂时的宁静。120急诊医生刘韬从矇眬中惊醒,立刻从床上爬起来。

“喂,急诊科您好,现在需要出车吗?”

“是,东沙街有一个密接的病人,胸闷、呼吸急促,请马上发车!”

接完电话,刘韬和两位队友小跑来到隔壁的换衣间,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手套、鞋套、护目面屏……不到5分钟,他们已全副武装完毕,风驰电掣般上了救护车,前往目的地东沙街东塱社区蔗基大街。

在救护车上,刘韬并没有闲着,他一边和对方沟通确定具体位置,一边了解病人的最新情况。

约凌晨0时,救护车抵达东沙街东塱社区蔗基大街路口,救护车无法进去,刘韬和队友便急忙带上一个药箱、一个便携式担架、一袋氧气包下了车。

患者萍姨家住4楼,没有电梯,刘韬和队友一路小跑上楼,冲到萍姨家中。

“阿姨哪里不舒服?肾透析有多少年了?”刘韬一边问,一边连忙和队友给萍姨量体温、测血氧、血压,吸氧……

“出现胸闷呼吸难受,很可能跟血压升高有关系。”刘韬说着,随即让跟诊护士从药箱里拿出一片降压药,递给萍姨吃。

在吸了氧、吃了降压药后,萍姨的症状渐渐地好转,血压高压值也由原来的180降到了140。但萍姨最紧迫的是要做肾透析。

萍姨四年前就开始患有肾病,一直在家附近的医院做肾透析。由于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萍姨的丈夫和儿子都已去集中隔离点隔离,而她由于要做肾透析,只能居家隔离。而眼下需要做肾透析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平常去的医院正在做消杀工作无法安排。

“由于芳村医院的肾透析已经约满了,经过多方沟通,最终协调萍姨第二天去广钢医院做肾透析。”刘韬说。

约凌晨2时,刘韬和队友们在确认萍姨症状缓和很多、没有生命危险后才返回医院。

“生死时速”医护人员以秒计时

“生死时速”般的急救,每天都在芳村医院的急诊科发生着。这里医护人员的时间是以秒来计算的。

“那一天,一个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接到医院后,下车时哗啦啦吐血,足足有两三百毫升。”急诊科医生郑杰超说。

没有核酸检测结果,谁也不知道这样的病患有没有新冠传播的风险。但在生死之间,又不容丝毫踌躇。

紧急打通静脉通道十分钟后,这名病人就被送往相关科室进行治疗。

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医护们喘口气,又有一名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被送了过来。

同样没有核酸检测结果。患者已经神志不清、失血量大、血容量不足,随时有生命危险。医生马上对患者进行扩张血容量,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终于,这名80多岁患者的情况逐渐稳定。此时,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们都已经全身湿透了。

急诊科主任覃小兰说,面对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时,往往会遇到没有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既要贴身抢救这些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还要按照疫情防护的要求来开展工作。“这对于团队来说,是精神和心理上的磨砺和考验。”覃小兰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芳村医院副院长杨志敏用了“疯狂”两字来形容医院的工作状态。

“目前,从医院角度来说,防疫是第一位,同步要考虑对于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杨志敏说。面对急救病人,首先要排查其有无新冠风险,然后才能进行专科分流,在设立发热门诊之外,医院专门设立了留观病区,目的就是辨识急危重症病人新冠风险。

杨志敏告诉记者,在实施管控后,医院面对大量的问题和难题要去解决。病区的布局、人员的调配、流程的再造、在院400多名人员的吃住、物资的保障……医院领导层都在“疯狂”地去解决这些问题,一天三次会议,解决各种问题,理清各个环节,当场拍板。

“我们(医院)就是管控区里的一栋‘生命城堡’,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得依靠我们去救治,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杨志敏说。

新闻推荐

他们为确保“生命通道”畅通 在封闭区和“时间”赛跑

羊城晚报记者张华通讯员张阳黄睿13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增派一支6人急诊医疗队,前往荔湾封闭区支援。据...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