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土:传统水墨现代转化的多元探索者
《春光明媚》
(国画)
方土作
●王平
方土的绘画实践强烈体现了中国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演变轨迹。他早年致力于实验水墨,一度被认为是前卫艺术家;之后投身于现实主义新中国画主题创作,在各大展览中屡获佳绩;他还醉心大写意水墨,探索文人笔墨的时代新意。此外,他有很强的活动组织和领导能力,由他策划的扶持年轻画家成长的“青苗计划”意义深远。2019年,在岭南画坛开拓出大好局面的他选择离任广州画院院长一职,55岁北上调任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开启新的艺术征程。
作为实验水墨曾经的一员骁将,方土以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开阔的创作视野蜚声画坛。他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正宗科班出身,学院教育为其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淬炼了他追求艺术的纯粹底色。既涉猎前卫的实验水墨,又投身主题性美术创作,还坚守传统中国画创作,是方土这一代画家的共同创作境遇。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现代艺术冲击下,他们开始尝试实验水墨艺术,无论主动或是被动、整体转向还是局部吸收,传统水墨的现代转化都成为他们绕不开的课题。方土一方面借鉴吸收西方现代艺术对传统进行转化,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水墨画的传统根基展开创新,虽然在创作上经历了实验水墨的洗礼,但始终坚守中国水墨画传统精神本位。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文艺方针的指引下,供职于画院和美院的体制内画家更多投身主题性美术创作,在宏大叙事中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方土也是如此,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热情,以精湛的创作能力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全国性美术大展中屡获殊荣。1994年,作品《天长地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得广东省美展铜奖;2004年,作品《人类的朋友》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获得优秀奖;2011年,作品《廖仲恺先生造像》入选“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综合美术作品展”并获得优秀奖(最高奖)……此外,方土擅长创作富有笔墨意趣的写意作品。1998年,作品《梅兰竹菊》入选“首届广东省中国画展”并获得银奖;2000年,作品《新晴》获得“广东省第二届中国画展”优秀奖;2003年,作品《花卉四题》入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2005年,作品《梅兰竹菊》获得“首届中国写意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等。
西方现代艺术的涌入,为20世纪中国画发现自身问题和寻找变革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中国画不断向西方现代艺术“取经”,从“以西润中”到中西艺术“双峰并立”,究其根本是为了实现中国画自身的时代发展与创新。就方土来说,无论是深研主题性美术创作,还是探索文人笔墨的时代新意,曾经的实验水墨经历都在他的作品中隐约体现出来,随着时间推移,当年的尝试与思考走向更加宽阔和自由的境地。特别是在大写意花鸟画和山水画写生中,他更为注重个人意趣的表达,融入实验水墨元素,在笔墨中注入现代性因素与个性化语言。这使得方土逐步突破了那一代画家的普遍状态,超越了那些停滞于阶段性艺术探索的画家——他们或是转向传统绘画后就放弃实验水墨、或是专注于主题性创作而放弃对传统文人笔墨的创新求索,方土则在融合与创新上大开大合,对这几种创作路径展开并行尝试与交叉式探索,展现出一位画家在主题创作与大写意小品上齐头并进的“立体”探索状态。
在方土的创作历程中,既追求专业上的精深,创作出经典主题作品;也保持个人探索的广博,除了实验水墨创作,还在写意花鸟画和山水画实践中彰显个性。方土之所以能驰名于画坛,正是因为他很好地解决了当代画家普遍遇到的难题,具备了推动传统文人画走向当代所需要的深厚底蕴与综合学养,实现了在艺术格调、创作境界上的开疆拓土。外表看起来新潮前卫的方土,生活中是一位精通古代家具与玉器收藏的玩家,游走于传统艺术多个领域,广泛汲取养分。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他没有偏执固守一方,而是以亲近传统的姿态走向当代,这也使得他得以破古人之窠臼、立今人之新风,既接续传统之精神,又彰显时代之气象,在新派文人画领域领异标新。
岭南画派的色彩表现普遍较为浓烈,作为从岭南画派走出来的代表性艺术家,方土的水墨画中常见老辣用笔和豪放墨意,从而与岭南画派的艺术面貌拉开了一定距离。他笔下的花卉造型和没骨色彩,不仅在气韵格调上对接传统绘画审美体系,传递写意画的内在核心精神,而且在整体面貌上注重构成样式和视觉效果上的现代感受,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结合点,博得广泛好评。
“师法古人,变化在我,如此始能卓拔成家。”方土身上既凝结着广东人敢于闯荡和尝试的创新精神,也在骨子里葆有坚守中国画传统精神本位的自信,他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对传统水墨的现代转化进行了多元有益探索。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报》社长、总编辑)
新闻推荐
广州启用11个高考隔离考点考生和考务人员全部完成两轮核酸检测,三类考生由专人专车送考
考生和考务人员全部完成两轮核酸检测,三类考生由专人专车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