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承载的岁月

梅州日报 2021-06-04 12:01

□吴松山

自行车作为代步的工具,曾一度成为国人的热宠。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的公路村道,自行车来往穿梭,铃声与欢笑声交织,回响在城市和乡村的上空。

20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在农村非常稀罕。当年谁要能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回头率一定很高。1974年,父亲退休回家,带回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在村里,相对于其他家庭,我们家拥有自行车算是比较早的。有了自行车后,我就不再羡慕骑自行车的人。

没有自行车的时候,我就寻思有朝一日能够骑着自行车载家人赴墟赶集。有了自行车后,我就缠着父亲,要他教我学会骑自行车。父亲一把抱起我,放在自行车坐垫上,我的脚还够不着踏板,我这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不急于让我学骑自行车。

有一天,我看到同村的一小伙伴,把右脚跨在自行车大杠里斜着骑,半圈半圈地踩。从中受到启发,我决定模仿照学。做通父亲的思想工作后,我把自行车推到球场学骑,弟弟妹妹在后面扶着。一个月下来,居然学会了。学会后,我就没想过会离开自行车。学会骑自行车后,父亲就收到来自村里的第一投诉。我骑自行车途经晒谷场时,不小心碾死了同村大嫂的小鸡。父亲知道后,把自行车锁了起来。我还沉浸在刚学会自行车的兴奋,却突遭禁骑,看到别人骑,心里就痒痒的。经过与父亲的讨价还价,他最后答应了我继续让我骑自行车,条件是他每个月的退休工资由我去领。

骑自行车到公社民政领工资是冒险的。41元的退休金可是我们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万一丢了,一家人得喝西北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特意穿上带有口袋的衣服。每骑一段路,就用手摸摸钱还在不在?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故意用这种方式锻炼我。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自行车从斜着骑到坐着骑。活动半径越来越大,从六公里的学校,到五十四公里的县城,都在我的脚下。

1983年,我来到省城读大学。向来节俭的父亲,破例给我买了一部自行车。骑着自行车,省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我脚下。我在校园骑着自行车去课室上课,利用周末到亲戚和朋友家串门,到别人家做家教,去商场购物,去公园游玩……

大学生活转瞬过去,我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骑着自行车来到单位报到。工作期间,利用暑假编写了《广州求医指南》一书。我骑着自行车跑遍了省城各家医院,有家医院离市区较远,等我拿到该院资料时,已是下班时间,就在附近找个地方吃晚饭。回家路上,黑灯瞎火,不小心掉到坑里,幸亏碰到一好心路人搭救。为了赶时间,获取第一手材料,我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穿大街过小巷,最终该书于1991年付梓。

出来工作的第四年,适逢弟弟高考。从电视上获悉高考录取分数线划定,第二天,我迫不及待骑自行车搭弟弟到县城查看高考成绩。一来一回,一百零八公里,累得我两条腿好几天都不听使唤。

1991年的暑假,我带着女朋友回家见父母。父亲特意找来我们村的骑车高手,他骑一辆,扶一辆,到镇上车站接我们。我骑一辆载女朋友,他骑一辆载行李。

岁月悠悠,从1974年到2004年,自行车换了十几辆,陪伴我走过了人生的40个春秋。我用它载回丰厚果实,用它放飞理想。在2004年“五一”劳动节的那天,我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小轿车,这才告别了自行车。

自小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后,曾经代步的自行车已变身健身器材。现在偶尔看到有人骑自行车除了感觉新奇外,还有许多挥之不去的鲜活记忆。自行车上承载的岁月,就是我内心深处韵味悠长的一首歌。

新闻推荐

依法拆除违法建筑3000平方米

拆违现场本报讯(记者林春妮通讯员宁西街水务组)近日,在宁西街党工委的统一部署下,联合区水政执法大队、街城管执法队、河长办...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