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参与,科普更靠谱
5月25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在广州举行,听取省人大法制委关于《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草案)》(简称《条例》)审议结果的报告。《条例》要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向公众开放图书馆、实验室、陈列室,中小学校和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应当配置专职或者兼职科学教师。同时,为加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条例》还明确“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已成社会共识,如今,科普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广东从立法上来明确各个部门开展科普工作的责任和内容,保障科普能够落到实处,让科普更靠谱。
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科普”让科普的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参与的平台和机构也越来越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比2015年的6.2%提高了4.36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任务。但不可否认,我国科普仍存在着政府主导、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弱小等问题。
全民共参与,科普才能更靠谱。此次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条例》中,要求高校、科研机构向公众开放,中小学校配置科学老师,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正是要发动更多的部门和机构参与进来,从以往科协等部门“自己干”“专职干”变成社会各界“一起干”,共同来提升全社会的科学素养。
要提升科普的效果,转变思路很有必要。除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之外,科普也需要更专业、更及时。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类科学热点层出不穷。传统的科普讲座、展览和图书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公众的需求。再加上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科普变得更加便利与亲民,同时,谣言和伪科学也开始泛滥,让人真假难辨,亟须专业的科普力量以正视听。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88%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科研人员有必要参与科普创作。要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科普,需要完善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让更多科研人员能够积极参与。
科普事业的良性发展,还需要发动市场参与。中国的科普大多是公益性的,而面向市场的科普可以更具可持续性,让科普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比如,我们熟悉的美国科普节目Discovery(探索频道)就是面向市场盈利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要让创新之火越烧越旺,不妨发动更多力量参与到科普中来。(谭敏)
新闻推荐
展出作品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巧蓉)羊城初夏,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季节,来自湖南醴陵的工艺美术大师刘仕园暨开明画院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