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如何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站在城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上,广州亟须紧抓“十四五”这个碳达峰关键期、窗口期,努力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2030年在碳达峰基础上总量下降,进而为率先实现碳中和创造有利条件,通过不断激发绿色低碳的新动能,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以降碳为全面绿色转型总抓手,优化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结构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更加严格的低碳约束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严格限制高碳产业扩张,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兴产业。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反弹,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型、安全高效、多元主体便捷接入的智慧能源系统。三是优化交通结构,推行零碳车辆和绿色运输。完善低碳出行环境,推进低碳共享出行,促进公路交通电气化、清洁化,加快氢能和生物制燃料在货运中的应用。四是优化建筑结构,推进城市绿色更新。推进老旧小区存量建筑低碳节能改造,加大绿色建材应用。
以突破高碳锁定为关键,推进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双轮驱动
一是技术创新应该凸显“绿色低碳”属性。完善绿色技术评估与标准体系,健全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财税、信用、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将低碳理念融入技术创新全过程,开展减碳技术、负碳技术、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等前沿性低碳技术研发,落实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发展。二是推动以碳金融创新为主的绿色金融创新。加快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继续深化完善广州碳交易试点、碳普惠制、绿色金融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开发碳债券、碳基金、碳资产证券化等碳金融产品,积极探索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创新,提高碳交易市场定价能力。三是促进绿色低碳技术与绿色金融市场有效对接。构建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和相关机制,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限制,完善多层次绿色技术创新风险投资体系,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技术环境效益评估、节能低碳认证、投资风险评估等服务。
以提升碳汇水平为着力点,科学合理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一是构建城市碳汇体系。基于广州城市资源禀赋,挖掘各区碳汇潜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整合中心区城市公园、绿化广场,近郊白云山、海珠湿地等森林公园、湿地,远郊生态林区、自然保护区、农田林网绿化系统,以及独特的海洋资源区位优势,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农田保护和海洋管理等措施保护自然碳库,坚持推进绿化建设和提升碳汇能力并重,优化城市碳汇规划与布局。二是推广碳汇交易实践。进一步加强碳汇生成渠道、方法学等基础研究,提升碳汇项目开发能力,完善碳汇估测方法与管理制度,鼓励大型企业、组织、团体出资营造碳汇或自愿购买碳汇,拓宽碳汇交易渠道,完善碳汇定价与交易体系。
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为最终导向,改变公众高碳消费倾向与碳偏好
一是提高公众低碳意识。加强低碳宣传与教育,增强公众对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理解。二是加强信息披露。推进低碳节能产品认证,推广实施能效标签和碳排放标签,量化特定商品、特定行为的碳排放、碳足迹。三是充分发挥价格信号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如对各种能源消费实行阶梯价格制度,发展个人碳信用市场,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碳交易、碳金融,加大对低碳产品的财税补贴力度等,建立公众行为改变与经济利益的因果联系。四是创新基于社区的激励政策。探索建立社区碳普惠平台,推动与碳市场逐步对接。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广州党建研究基地(中心)研究员】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婉琪“助力冬奥·燃情冰雪——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滑雪精英挑战赛”将于2021年6月在广州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