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新指标:TIR 指导专家

老人报 2021-05-18 18:04

陈小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记者殷鑫

通讯员韩文青

2020年11月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新指南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个控制目标,TIR因此一夜爆红。那么,什么是TIR?糖友如何知道自己的TIR是否达标呢?

TIR:血糖达标的时间占比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小燕指出,针对每位糖友的个体情况,医生给出一个血糖的目标范围,而TIR指的就是24小时内,血糖在这一范围内的时间占比,这是反映血糖波动或变异度的重要指标。

以一位普通的糖尿病患者为例(无其他疾病和糖尿病并发症),通常建议血糖控制目标为3.9~10mmol/L内。如果24小时内,其血糖有20小时在这一范围,则TIR为83.33%(20÷24×100%)。陈小燕指出,由于个体情况不同,血糖目标范围也是不同的,糖友需咨询专科医生,才能更加准确地计算自己的TIR值。

一般情况下,针对普通糖友,小于3.9mmol/L的时间应不超过3小时(12%),超过10.0mmol/L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17%)。如糖友同时存在其他疾病或糖尿病并发症,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范围和TIR指标。

血糖“正常”仍有不适,赶紧做TIR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有很多途径,比如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随机血糖、睡前血糖等。此外,还可以测量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过去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可谓是全方位监测血糖情况。那么,为什么还要监测TIR呢?

陈小燕指出,虽然监测血糖的手段已经很多,但是难免有“死角”,TI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死角”。即使糖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正常,糖化血红蛋白也达标了,TIR也可能不一定达标。

“曾有一位阿姨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并有脚麻等不适,但测试空腹血糖却发现小于7mmol/L,餐后血糖小于11mmol/L,糖化6.5%,做了糖耐量实验也不能诊断糖尿病。直到做了动态血糖监测,发现隐藏的大幅度的血糖波动,也就是TIR不正常,这个现象解释了那位阿姨的各种症状,并得到了针对性的治疗从而解决了问题。”陈小燕说。

陈小燕指出,TIR尤其适用于胰岛功能较差的糖友,如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治疗指导;也适合那些表面上血糖正常、糖化正常,但仍有不适症状或并发症在悄悄进展的人群。TIR可以很好地反映其血糖的整体情况,从而帮助延缓糖尿病进展,减缓并发症的进程。

检测TIR一定要做动态血糖监测吗?

TIR的数值往往需要通过配戴动态血糖监测仪来获得数据。陈小燕指出,目前监测动态血糖非常方便,有居家使用的扫描式以及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动态血糖仪,患者无需住院。尤其是远程血糖监测仪,只需绑定一台智能手机,机不离身,就能实现每隔数分钟自动上传血糖数据的功能,主治医生可以远程通过手机查看,能更便捷地了解患者的信息,当发现问题时及时与患者取得联系。

此外,患者也可以到医院住院做动态血糖监测,如患者生活规律,通常做3天即可发现问题。且医院所用的动态血糖仪在技术方面更加成熟,也更方便医护人员监管。

如果没有动态血糖仪或是不想去住院检查,有没有更加方便的方法了解TIR呢?陈小燕指出,其实通过检查同一餐的餐前、餐后血糖的差值,也能初步推测TIR。具体操作方法:选择三餐中有代表性的某一餐,检测餐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如血糖值均达标,且差值小于4mmol/L,则另一天同一餐、同一时间,检测餐前与餐后1小时血糖。如血糖值均达标且差值小于4mmol/L,则TIR大概率达标;如不符合则需警惕,建议进一步做动态血糖监测,寻找具体原因。

新闻推荐

广州坚持惠民减负原则 推进农村分级诊疗切实缓解村民就医难看病一元钱 小病不出村

南方医院医生给太和田心村村民义诊。(资料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摄何伟平在诊室内看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