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数量超1800万人,十年人口增量相当一座特大城市城区人口总量 广州“人气”十足有何秘诀

南方日报 2021-05-18 07:22

作为全国常住人口最多省份的省会城市,广州的人口在庞大基数的基础上,依然保持着可观的人口增量——十年间的常住人口增量,等同于一座特大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总量,彰显了广州人口吸引力与城市竞争力。

随着广东省人口数据出炉,广州市也将在近日发布2020年详细的人口统计数据情况。广州人气十足有何秘诀?

不同群体皆有发展空间

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的计算,是基于该城市新流入常住人口与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住人口均值的比值。百度地图慧眼发布《2020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显示,广州居全国第二。

“十三五”时期,广州的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1.73万亿元,之后每年迈上1—2个千亿元台阶,2020年突破2.5万亿元,为25019.11亿元,占全省22.6%。

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三五”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0%,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也高于北京、上海,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地区经济的发展,直接与人均GDP挂钩。该项数据水平越高,说明人们在一个地区实现的社会价值越大,获得的经济收入也会越高。

按常住人口计算,广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9年突破15万元,达15.64万元,高于重庆(7.58万元)和杭州(15.25万元)等城市;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3639美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

经济回报率影响人口集聚。对于广州而言,即使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相对欠发达,依然有着强大的人口吸引力。

在具体的人口分布中,截至2019年末,白云区常住人口最多,达277.96万人。番禺区位居次席,为182.78万人。天河区海珠区均破170万人大关,分别为178.85万人、172.42万人。这三个人口大区分别展现出广州引人入胜的城市气质。

白云区户籍人口在常住人口占比中低于50%,说明该区是外来人口扎根发展的重要集聚区;番禺区坐落着广州大学城,是不少刚到广州的毕业生的首选落脚点;天河区经济总量连续十四年居全市第一,汇聚了大量都市白领工作生活……

外来人口、新兴阶层、都市白领等都能在广州找到发展空间。包容、开放、进取等因素,共同造就了广州城市的活力。

门户城市提升人口承载力

通俗地说,能挣钱的地方,自然令人向往。但也有一个前提,这个地方能够承载得住足够多的人口。而城市承载力也是广州的强项。

2015年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正式撤市设区,广州城区面积由2014年的3843.43平方公里扩大到7434.40平方公里,为广州深入推进城镇化发展、产业拓展创造更多空间和潜力。

除了有足够的发展面积和腾挪空间,作为中国重要的通信枢纽、交通枢纽及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广州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能级越来越强。

当前,广州高铁班次数量全国第一,广州南站旅客到发量居全国铁路枢纽站第1位。2019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从全球第17位提升至第11位;2020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跃居全球第1位,成为疫情后复苏快、国内客流最大、起降航班架次最多的机场。

交通体系对外四通八达,对内同样便捷。2018年,地铁14号线开通使从化区迈进地铁时代,标志着广州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区区通地铁目标的城市,城市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此外,地铁运营里程稳居全国第三、世界前五。

“人的经济活动所包含的逻辑,就是在流动中聚集,然后再流动、再聚集,直至人口、经济和财富在地理上集中到一个个面积相对很小的地方去。”经济学家周其仁在其著作《城乡中国》中指出了人口变迁的规律。

超大城市、门户之城的人员熙攘往来,意味着生产要素更自由流动,将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广州近年来奋力向建设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国际化城市目标进发,枢纽型网络城市地位日益凸显,城市功能不断强化。

常住人口仍有上浮空间

广州最新人口数据显示,常住人口数量突破1800万人。接下来,广州人口增长是否还有空间?从人口统计学中的另一组数据——实际管理服务人口可见一斑。

“这个数据并不是一个硬性公布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因为这个数据变化太快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介绍,实际管理服务人口有三种算法:

地区常住人口,分别加上在一个地方居住满一周以上6个月以下、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流动人口。

2020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披露该项数据——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比全市常住人口1530.59万人多出670万,相当于我国一座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人口数,甚至比新西兰一个国家的人口还要多。这说明广州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条件承载超过常住人口的人员数量。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显示,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在2000万人左右,按照2500万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这份规划是基于前些年的人口数据预测,同时考虑了人口增量边际递减效应。据此分析,未来14年,广州常住人口仍能增加约150万,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还能增加约300万。

“随着城镇化逐渐完成,城市人口的边际增长动能会非常低。”张翼谈到,今后的“抢人”不再是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而是城市、城市群、都市圈之间的竞争。

可以看出,广州对于常住人口的攀升留有百万级空间。一方面,这是自然规律下人口演进与城市承载力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这也是广州适应区域经济竞争的需要所做的布局。

随着人口增速的下降,以量取胜的人口红利逐渐让位于人才红利。国家中心城市积累起必要的人口基础,也就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人才基础。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

新闻推荐

广州坚持惠民减负原则 推进农村分级诊疗切实缓解村民就医难看病一元钱 小病不出村

南方医院医生给太和田心村村民义诊。(资料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摄何伟平在诊室内看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