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提及千年商都广州 就不能不提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商馆 约1850年代 纸本水粉 广东省博物馆藏 《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供图
▲《文化的原乡》梁凤莲著,广州出版社
▲《艺述大湾区——广州十三行故事(2021年)》 广州出版社
民国白缎地广绣百鸟纹对襟长氅衣潘玮倩摄于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清康熙德克尔家族和沃特金斯家族联姻纹章大盘 广州出版社供图
银錾刻镂空竹叶纹套玻璃匹诺曹盖酒瓶潘玮倩摄于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清末黑漆描金彩绘人物故事图折扇广州出版社供图
以商业语言和世界对话,是十三行的使命。
十三行是什么?十三行是一个地名,十三行是一片商馆区,十三行是一个商人群体,十三行是一种贸易体制。
十三行是你与我同行在午后对流暴雨时热气腾扬的骑楼之下,昔日流光溢彩的排场混合在经久不息的南腔北调中挥之不去。它是一个调色盘,以岭南集体记忆为底色,至今仍然不断融绘着新人新事。
它是一座座博物馆中静止的珍贵广珐琅和广绣屏风上永不着陆的飞鸟,又是蔓延在家家户户生动日常中的锅碗颜色和衣裳温度。
十三行给广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繁荣,和安顿当下的底气。
■收藏周刊记者潘玮倩
十三行成为世界透视中国的南风窗
在清代十三行商馆遗址之上、广州文化公园内,如今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像一扇连接古今的窗户。那天,副馆长王震带领新快报记者,推开了这扇窗户——仿佛一座时空花苑,苑内近处是花城繁瑛,远处有千帆万桅。
珠水滔滔南海浩淼,两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扬帆起航。“从1757年到1842年,清代十三行是朝廷特许的对欧美的海上贸易特区,成就了广州历史上一段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它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世界透视中国的南风窗。”王震说。
目前,作为广州乃至全国集中展示十三行印记的最主要场所之一,该博物馆拥有包括广彩瓷、通草画、广绣、铜胎画珐琅、外销扇、五常家具、银器等文物超过4800件(套),主要为王恒、冯杰伉俪无偿捐赠,涵盖了清代广州的主要外销艺术品。
外销,是积淀和生发,是敏感和勇气,是尝试和成就。
器物是历史的见证,是“千年商都”美誉的实质体现。著名作家、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也在她去年出版的新书《文化的原乡》一书中说到,凡提及广州“千年商都”的文化地位,就不能不提十三行。“用商业语言对话世界,是十三行的历史经历,也是它的宿命和使命,假设没有十三行发挥作用,广州还是否能称为"千年商都"?假设广州延续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继续扩大国内贸易,也许和历史上的佛山一样,成为内陆商业的"四大聚"之一,而不是两千年不变位置的世界大港,十三行把广州往深蓝贸易的海洋中又推进了数千海里。”
“千年商都”美誉在西关的发扬光大,表现为几个特征,一是商业思维的发达,生意人的逐利而行,使得西关成为一个工商业强区;第二是商业法则的通行,十三行商人讲诚信重合同,游戏规则不仅适用国内商人,也适用外国商人;第三是商业市场繁荣,没有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车水马龙,怎么可以称为商都?
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主编的《艺述大湾区——广州十三行故事(2021)》一书中提到,十三行商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极为繁华,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年上缴税银超过百万。在这个“金山珠海、天子南库”,财富在迅速地累积。十三行粤商与两淮盐商、山西晋商并称为清代中国三大商人集团。道光时期的谣谚“潘卢伍叶,谭左徐杨,虎豹龙凤,江淮河汉”,其中的潘、卢、伍、叶正是十三行的首富。
货如轮转,成行成市,中外皆融。
十三行为什么叫做十三行?
那么,“十三行”这个名字究竟从哪里而来?
这是自上世纪以来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此,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提供给记者的《“广州十三行”名称考》一则资料中,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主任冷东认为,这个名字,还和“岭南三大家”之一、《广东新语》的作者屈大均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冷东说,广州十三行的起始年代,从最初一些外国学者提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或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后,到近年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或采信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的说法,已将十三行起始时间上推了两个世纪左右。这表明近百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已经大为扩展,研究的内容也大为丰富了。时至今日,人们以往习惯称呼的“清代广州十三行”,已经面临是否应当改称为“明清广州十三行”才更加名副其实的问题了。
冷东介绍,据目前资料研究发现,清代最早提出“十三行”的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出版刊行屈大均的著作《广东新语》。但是根据目前资料,1687年之前并未发现官府有设立“十三行”的机构,或记载实际存在十三家商行。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期间纳入统计的有38个年份,行商最多年份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26家,最少年份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4家,通常行数为10-13家(占20个年份),实数为13家的有嘉庆十八年(1813年)和道光十七年(1837年)两个年份。
为何最初就叫“十三行”?或者说,屈大均为何命名“十三行”?
他认为,这是缘起于屈大均一首数字诗:“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出于诗词创作的需要,正如“五丝八丝”不是准确概念,也没有实际存在的十三个“行”。“这种创作是建立在中国和岭南社会浓厚的文化基础之上。外国人忌讳的"十三",在中国社会则是吉祥美满的。屈大均带有偶然性的个人创意与文化认同融合,"十三行"为官府和世人所接受,成为约定俗成的通称了。甚至不断有人附会叠加,增加"十三行"的必然性和神秘性。”
展览预告
灿若云霞——馆藏广绣精品展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值此之际,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推出广绣主题展览“灿若云霞——馆藏广绣精品展”,带领大家认识广绣的历史、特色与针法技艺。
本次展出馆藏品70多件(套),展示了该馆馆藏的广绣精品,全部由王恒、冯杰伉俪捐赠。其中包括充满生活气息的广绣服饰、门帘、床罩、椅罩、披肩;凸显生活情调的工艺品,如屏风、外销扇、扇袋;还有洋溢着民俗文化色彩的寿帐、补子、绣球等等。观众不仅能欣赏到广绣针艺的精绝之处,更是能够感受广绣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多彩、灿若云霞之美。
展览的创新亮点在于展示的广绣文物种类多样,涵盖的历史年代跨度长,文物成系统展示。展览通过“独放异彩”“巧手慧心”“广绣外销”“西风东韵”四大部分,从广绣的历史文化特色、工艺特点、商贸概况和中西融合的风格四个方面,向大家展示广绣的历史故事及其独特的韵味。
时间:2021年5月12日-8月30日
地点: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第二展厅
新闻推荐
■《宇宙的欲望》系列■《印记》系列■《无》系列■《潜意识》系列董兴近日,广州艺博会收藏推荐名家董兴的《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