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团队深受当地群众爱戴医生坚守生命禁区 县长带联名信请他们留下
2021年4月8日,李祖勇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上接过“西藏自治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奖状和证书。他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急诊科主治医师,也是该院第四、第五批援藏医疗队的队长。
接过奖状,李祖勇百感交集——作为粤藏两地浓浓深情的见证者,他深知这奖项不仅是该院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在西藏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方面贡献的嘉奖,也是医院援藏工作开展5年间,每一位援藏专家付出努力的结晶。
1镇12乡58村的联名信
从四季如春的广州到平均海拔5000米的仲巴,2016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的专家们跨越3000公里第一次踏上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自2016年起,该院连续5年先后派出了9批近40人次的医疗队伍前往仲巴进行医疗帮扶。2018年协助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成功申请创建为二级乙等医院,告别了仲巴县没有医院的历史;并在当地建立了消化内镜室和消毒供应室,开展了在5000米海拔上的首例剖腹产、无痛分娩、胃肠镜检查、胸腔闭式引流、紧急采血输血、无创通气及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等新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2019年,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送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仲巴县梅普琼县长带着1镇12乡58村书写了联名信,强烈要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继续对口帮扶仲巴县的医疗建设。
“再次强烈期盼孙逸仙纪念医院继续留任对口援藏!”医疗队的求真务实,热心细致,专业操守,让5000米海拔高原上的人们体会到了队员们的真心付出。
守护新冠疫情“零本土”地区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尽管面临紧张的疫情防控任务,但一支由急诊、内科、外科、护理及检验人员组成的援藏医疗队还是按计划被组建了起来,并继续前往仲巴县执行医疗帮扶任务。
相比起疫情严峻的其他地区,西藏仍是一个零本土病例的地区。由于零发病,当地对于疫情防控经验不足,疫情防控措施不完善,疫情防控流程不熟悉。但同时,仲巴县有长达300公里边境线,防控境外输入病例的任务非常繁重。
由多科室组成的医疗队除了执行日常的医疗查房、诊治病人、义诊、教学等任务外,还针对实际情况对援藏工作做了相应的调整,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任也一并挑起。
5月,在李祖勇队长的带领下,医疗队给当地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多次疫情防控知识的讲座。与此同时,检验科的王英主管技师多次和相关人员协助,落实了当地新冠PCR实验室的建立,顺利通过了多次的疫情应急和防控检查。郑眉光主治医师和李丽娇主管护师还指导当地护理团队完成了隔离病房的布置。
独身一人进行咽拭子采集
6月初,仲巴县卫健委接到通知,一辆从日喀则开往阿里的班车上有一位与确诊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史的高危乘客。李祖勇立刻申请与执法部门和疫情防控部门的同事一同前往现场。
抵达客车停泊的帕羊镇后,李祖勇强忍着在超高海拔地区穿着防护设备带来的缺氧不适,独身一人为疑似牧民测量体温和进行咽拭子采集,并将他送往仲巴县人民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隔离观察。“说实在的,在那么缺氧的地方,就是戴普通外科口罩都有种喘不过气的憋闷,更别说穿戴严实的护具进行工作了。”李祖勇主治医师回忆道。
7月,暑假来临,西藏进入旅游旺季。前往当地的人口增多,援藏队员们协同当地医护人员严把疫情防控,交出了一张出色的成绩单。
统筹:尹来 游曼妮 王道斌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黄睿 刘昕晨 袁宇红
新闻推荐
两个儿子重度脑瘫她说“我绝不会放弃” 大儿子25岁出生半年发现脑瘫 小儿子13岁出生即发现脑瘫 母亲眼里他们是“天使” 不离不弃呵护饮食起居及康复训练
徐桂容与两个儿子徐桂容抱起小儿子伽伽。徐桂容家阳台上晾满了两个儿子的衣服。今年49岁的徐桂容是两个重度脑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