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罗金星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就是林县红旗渠。几年前,我参加河南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的业务培训,有机会实地参观开凿在险峻崎岖的太行山腰的红旗渠,近距离感受其壮美。
《列子》中一则寓言故事讲到:愚公面对门前挡着去路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他决心把山平掉,智叟笑他那是天方夜谭的事。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也”,后因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现实中,河南的“新愚公”同样敢想敢干,并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郭亮人在太行山绝壁上修出了挂壁长廊公路,打通太行山深处的郭亮村与外界的沟通;林县人民在太行山绝壁上修出 “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千百年来林县人民对水的渴望。
当然,河南人的犟劲也是被逼的。历史上,河南林县(现林州市)有“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记录,民间传说当地“女人一生只洗三次脸”,出生洗一次、出嫁洗一次、归土洗一次。历任林县地方官员都曾为寻找水源、修渠引水而努力,但均只能解决一时之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严峻现实。据史料记载,从明朝初年至新中国成立的500多年间,林县就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无收,大批难民外出逃荒要饭,甚至发生人吃人的现象。1959年,林县遇到前所未有的大旱,境内4条河流断流干涸,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所有水库干涸见底,林县人民被逼上了绝境。如何寻找水源,彻底解决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紧迫课题!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提出从邻近的山西引彰(浊彰河)入林的大胆设想,得到全县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在保证正常农田耕作的前提下,林县动员十万民工轮流上山修渠。经费紧缺,每个劳工自带口粮,吃住在山崖;修渠缺炸药、石灰、水泥,林县人民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历时十年,坚韧不拔的林县人民众志成城,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彻底改变了林县生态和生存环境。
行走在红旗渠上,我一边欣赏着眼前这座伟大的引水工程,一边想象着七十年前这里发生的“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红旗渠纪念馆里展示的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来到红旗渠青年洞前,导游介绍说,林县当年为了开挖这段总长616米,高5米,宽6.2米的引水隧道,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300多名优秀青年成立突击队,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开挖出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红旗渠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精神之一,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我们还游览了以“雄、奇、险、峻”著称的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的太行山峡谷。我们从住地打车前往景区,远远望去,巍巍太行山像一堵巨大的屏障,壁立万仞,插翅难飞。小车从山脚沿着盘山公里七拐八绕,在半山腰处穿过一条隧道,豁然开朗,我们进入了另一片天地。环顾四周,山嶂壁立,奇峰突兀,高耸入云,这就是著名的太行大峡谷。我们顺着谷底小溪逆流而上,在山谷尽头,见一挂瀑布从高处坠落,漫开成一泓潭水。在缺水的太行山区,见到水就见到了生机,让人莫名兴奋。沿着瀑布旁陡峭曲折的山道往上攀爬,越过山中一道又一道的大小瀑布。越往上走,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树木也多了起来,景致也更加丰富。在半山腰一处旅游服务点,提供有观光电瓶车代步。我们一同坐车穿行于险峻崎岖的山峦之间,访古村石寨,看群峰竞秀,感叹风景这边独好!
新闻推荐
广州警方保持对酒驾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高压态势 今年广州涉酒驾事故同比降48.43%
4月29日晚,广州警方在番禺区大石街沿江路开展酒驾整治行动。信息时报记者陈绵钦摄信息时报讯(记者陈绵钦通讯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