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竹升面,浓浓广府情
专题策划/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周乐乐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李源元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吴财记:68年三代人,传承同一个味道
地址:大同路和隆里20号
店龄:68年
服务指数:★★★
美味指数:★★★★★
环境指数:★★★★
位于西关大同路深巷里的吴财记面家,传承至今已来到第三代,它既是街坊的老食堂,也是游客们的打卡点。要知道,如今的吴财记不仅仅是一家面馆,更像是一座面食文化“博物馆”。店里甚至原了祖辈挑担叫卖云吞面的场景装备,一桌一椅,一门一窗都充满了西关风情。
别看吴财记如今店面光鲜,追溯到解放前,吴家祖辈其实是从街头挑着担子卖云吞面开始发家的。1953年,吴财记正式“登门入室”,最初选址于六二三路容安街口,后迁至现在的大同路和隆里20号。对于很多街坊来说,来吴财记吃一碗云吞面,不仅是为了饱腹,更是一种情怀。“我们就在附近住,吃了几十年,中午不想煮饭就来吃一碗云吞面,几十年味道都没有变过,现在带孙女来吃啦!”一对带着孙女来吃面的老夫妇说道。
包云吞、炸云吞、煮面……在吴财记的“美食生产展示橱窗”里,食物的制作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毫无保留地展示在食客前。只见煮面师傅站大汤锅前,灵活地颠着手中的漏勺,从生面下锅到捞起熟面约莫不过十几秒,将煮熟的云吞垫在碗底,铺上面条,撒入一小把韭黄,淋上热汤,一碗细蓉就可以上桌了。
或许有人不解,吴财记为何68年来坚持不开分店。对于吴家人来说,这是他们“用心经营最朴素的味道”的最好方式。吴财记当今掌门人吴锦云,十几岁起就跟父亲学做竹升面,第一步学的就是搓面,他手上厚厚的老茧便是他坚守传统技艺的最好印证。在坚守传统“竹升”制法的同时,为了提高压面效率,吴锦云的父亲发明了以电机带动茅竹打面的半自动打面机。“传统的味道是靠手工来保持的,机器反复加工会发热,这样会破坏面的口味,所以我们不能把完全打面交给机器。”
【街坊点评】
我最喜欢这里的云吞面和炸云吞,虽然每次都要排队,但是为了美味也值得啦。
——附近工作的市民胡小姐
日兴面店:古法碱水面,爽口弹牙街坊赞
地址:江南西路32号104房
店龄:39年
服务指数:★★★★
美味指数:★★★★★
环境指数:★★★
隐藏在江南西小巷子里的日兴面店,可谓是一部分了“上下集”的美食故事。老板娘祥嫂介绍,日兴面店最早于1982年由婆婆开在解放路,“当时生活艰苦,公公婆婆得凌晨起床熬汤底,家里的小孩有时间也要过来帮忙。”到了90年代,因为解放路拆迁改造的缘故,旧日兴面店不得和街坊们说再见。直至2017年,在儿子的鼓励下,祥哥祥嫂才重拾这门祖传手艺。日兴面店将新店选址于江南西,带着街坊们熟悉的老味道又回来了。
上午11时许,早饭时间刚过,午饭高峰还未到,老板祥哥买完菜骑着小电动车赶回店里帮忙。“我妈妈以前在罐头厂工作,1982年在解放路开了这间竹升面店,我们坚持用竹竿压面,做出来的面更劲道爽口。”祥哥表示,竹升面做得爽口弹牙,得归功于碱水。据悉,日兴面店的碱水,是由一位80多岁的老伯用禾秆纯手工制作的。“当年我婆婆在解放路开店时,用的就是他做的碱水。后来我们重新开店时,碰巧在菜市场又碰到了他。如今我们再用回他的碱水做面,才能还原过去的味道。”
探店当天,记者各点了一份炸酱面和鲜虾蟹籽云吞面。云吞皮里的蟹籽和鲜虾仁隐隐地透出诱人的橙黄色,麻油和猪油入喉香滑。喜欢吃干拌面的食客,不妨一试炸酱竹升面。手切猪肉粒粒分明,炸酱酸甜却不会太抢戏,伴大地鱼虾籽清汤更显鲜香交融。
【街坊点评】
我经常点炸酱面,日兴不仅味道好,还做公益惠及老人,这里已经成为我半个食堂。
——街坊傅叔
庆云居:“一个人”的竹升面店,有坚持更有情怀
地址:海珠中路170号
店龄:4年
服务指数:★★★
美味指数:★★★★★
环境指数:★★★★
不同于受人追捧的老字号,从周门搬至海珠中路才1年多时间的庆云居,掌门人既非子承父业,也非科班出身得到名师传承,但做面水准却十分了得,在某点评网上稳居竹升面榜首。说起学做竹升面的经历,老板成哥表示自己其实是半路出家,手艺之所以得到食家们的认可,可能是有点“天赋”吧。
“小时候"为食"贪玩,在家楼下的传统竹升面店"打杂"了一段时间,没想到后来真的会以此为业。”这颗埋于儿时的种子,真正生根发芽是在成哥“失业”后。“以前我是做物流的,4年前在开云吞面店的朋友的游说下,才在周门盘了个店面做竹升面,专供货给市内某些云吞面店。后来因为女儿很喜欢吃云吞,才真正开了这家面店。”
与市内大部分云吞面相比,庆云居的细蓉显得格外精致。被滚汤汆至刚刚断生的韭黄点缀在1两竹升面上,拨开面条,精巧的云吞和小汤勺垫于汤底。食家们都知道,这才是一碗传统云吞面该有的细节。竹升面素来以爽口弹牙为最大特色,但成哥却表示,“软、滑、爽”才是一碗靓竹升面该有的模样。很多人以为,碱水是令竹升面爽口的关键,但成哥表示,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原因,竹升面好吃与否,最关键的还得看师傅的压面技巧。
每天下午两点半收铺后,便是成哥一个人制作竹升面的时间。掌握好面粉、鸭蛋和碱水的比例后,揉面仅是制作竹升面的第一步。面团成型后,只见成哥将小腿般粗的竹杖垫在棉布上,用麻绳固定于案板一端;再将面团放置于竹杖的另一端。准备工夫就绪后,漫长的压制竹升面过程就开始了。成哥轻巧地半跨坐在竹杖上,通过控制脚尖蹬踩地面的力度,控制竹杖左右移动。面团在竹杖的一升一降间,逐渐变得松弛有筋度。
在繁复而漫长的制作竹升面期间,伴随着成哥完成大半天工作的,除了养在工作间的几只猫外,还有他百听不厌的粤语金曲。问及成哥为何不再多招收工人帮忙?成哥一笑道:“做这行比较辛苦,现在不好招人,我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喽。”
【街坊点评】
这里的面很滑很爽又没有碱味,出品一直保持在高水准。
——海珠中路街坊
【名家有话说】
余立富:广东省餐饮协会会长
竹升面应爽滑有韧性
一碗靓竹升面,面身应该爽滑有韧性、弹牙;汤要味道鲜美,突出大地鱼、虾籽味,汤体清澈不浓厚;云吞有汁,有鲜香的肉虾味。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廖靖文)昨日,海珠区住房和建设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