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斗的红火蚁“交手”,有何新招? 新型药剂及防控技术有望遏制虫情蔓延
技术人员对红火蚁巢撒播杀蚁饵剂。
南方日报记者肖雄摄
红火蚁凶猛被咬伤咋办?
用作标记的小旗刚一插上蚁巢,一群红火蚁便汹汹而至,迅速攻上了旗杆,这与多数蚂蚁受惊时往往四散奔逃截然不同——日前,记者在广州一处红火蚁防控点现场见到的便是这样的场景。
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拉丁文名直译为“无敌的”蚂蚁,凶狠好斗是其重要特征,加上尾部有能注射毒蛋白的毒针,使红火蚁可猎杀数百倍于自身大小的动物,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百大入侵物种”之一。自2004年入侵中国大陆以来,红火蚁在部分省区呈传播速度加快、发生程度加重的趋势,多地出现“蚂蚁围村、叮咬人畜”的报道。
日前,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全面遏制红火蚁的扩散危害。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将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检疫监管和监测调查,通过抓住春秋两季红火蚁活跃期,组织开展集中防控行动,为粮食连年增产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力争通过3—5年的治理,有效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压低发生区种群密度,避免伤人事件。
南方日报记者邵一弘黄进
策划:张志超
凶
人不敢下地,牛不敢进田
在广东省红火蚁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主任陆永跃看来,红火蚁的“爬杆”行为是其攻击性强、组织度高的典型表现。“红火蚁的毒液中含有毒蛋白、蚁酸等,被蜇后会产生剧烈的烧灼和疼痛感。”陆永跃介绍,不同人对毒蛋白的反应不同,一些人被叮咬后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若不及时处置很可能危及生命。
仔细观察研究人员宋侦东的手臂,记者看到像痣一样细小的黑点——这是被红火蚁叮咬后愈合的伤疤,“红火蚁叮咬的疤痕可能会伴随终生”。
随着被叮咬次数的增加,研究者还发现了红火蚁毒蛋白的另一个特性:“毒素积累”。陆永跃介绍,一开始被咬会起泡、灌脓,一个月左右能够痊愈,被咬得多了,会有大面积的红肿,手臂发麻,抬不起来。
除了研究人员,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和牲畜也饱受蚂蚁叮蜇之苦。记者了解到,在周边省份,曾有田地因被红火蚁占据,人不敢下地,牛不敢进田,红火蚁趁机搬空了播下的种子,造成玉米田绝收的情况。由于红火蚁食谱广泛,不挑荤素,一些地区亦出现红火蚁猎杀小型家禽的案例。
由于红火蚁的繁殖能力强,在本地没有天敌控制,据农业农村部门监测,红火蚁目前已传播至12个省(区、市),448个县(市、区),近5年新增红火蚁发生县级行政区达190多个,较2016年增长了一倍。监测数据显示,红火蚁在我国已扩散至北起浙江、湖北、四川一带,南至海南三沙的大片区域。
防治红火蚁迫在眉睫,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广东省防控红火蚁若干措施》提出,到2023年底,全省红火蚁四级到五级(最高五级)发生水平面积控制在总发生面积的1%以下,公共区域疫情基本控制在一级轻发生水平。省农业农村厅消息显示,该厅拟在2021年省级农业生产救灾专项中安排资金4000万元,用于支持全省各地开展红火蚁疫情防控等工作。
灭
从药液灌巢,到精准投饵
早在红火蚁初进入我国时,关于红火蚁防治的研究便开始进行。谈到十几年来防控技术的变化,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丰公司”)项目经理林小军说,一开始对红火蚁应急防治的主要方法被称为“灌巢”,即将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大量的水勾兑,从蚁巢表面浇灌,直到药液灌满蚁巢中,毒杀蚁后。
然而,由于红火蚁巢通常深达0.5—1米,结构错综复杂,灌巢法杀灭红火蚁往往需要大量的药物,易造成资源浪费。如果灌巢过度,药液渗入河湖鱼塘及地下水,还会对水环境造成危害,易造成鱼虾死亡。
据省红火蚁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副组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所研究员吕利华的研究表明,灌巢法还易让红火蚁察觉到危险,促使其分巢。在灌巢不充分的情况下,新蚁巢出现的个数为10个,出现比例高达八成。而民间常用的常规杀虫剂兑水,或使用开水、汽油泼浇等都容易使红火蚁迁移分巢,危害更大。
粗放灌巢效果不好,消杀红火蚁药物的研究也逐渐趋向精细化。研究者发现,利用蚂蚁群落的交哺行为,可以实现精准毒杀的效果。
在蚁群中,蚁后只产卵不捕食,其食物来源全靠工蚁投喂,这种蚂蚁之间互相喂食的行为被称为“交哺”。林小军介绍,利用这一行为研发的饵剂型杀虫剂,可引诱工蚁吃下诱饵,或将诱饵搬运至巢中后,通过蚁群间的一系列交哺传递,饵剂中的茚虫威等杀虫有效成分最终会投喂到蚁后口中,达到精准毒杀的效果。
农业农村部相关信息显示,目前,我国登记用于防治红火蚁的农药有效成分有8种,农药制剂达40种。省农业农村厅消息显示,广东1800个专用防控药物零售网点等布设工作将在近期完成。“经过田间药效测定,约有10款饵剂型杀虫剂防效达70%以上,其中3—4款的防效超过80%。”吕利华说,目前的防治红火蚁的科研正聚焦于食物引诱,通过改进饵剂载体,引诱剂筛选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饵剂的防效。
此外,以“新二阶段法”为主的防控技术模式已在各地广泛应用,无人机等新型设备也逐渐应用于防控工作。
防
上线小程序,防控智能化
与红火蚁“交手”十余年后,瑞丰公司总经理李慎磊发现,对于红火蚁等入侵物种,杀灭只是防控的一个环节。“如果蚁群扩散面积较大,只对部分区域进行杀灭往往起不到作用。”他解释道:“应该及时监测发现红火蚁,在其发生面积较小时就予以杀灭。”
李慎磊透露,通过提早发现、及时干预,目前的防控技术可以做到“根除”,即目标区域内9个月不出现一只活红火蚁。“蚁群自然迁徙的距离为每年数百米至一千米,一旦扩散,红火蚁随时可能从没灭杀过的地方飞回来,防控效果大打折扣。”李慎磊说。
如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防?手机成了实现红火蚁群防群控的新武器。2020年底起,智能监测普查红火蚁的小程序“红火蚁云采集”上线,有望实现红火蚁监测与防控的智能化、准确化与轻松化。如果市民发现红火蚁蚁巢,可通过手机拍照上传,系统自动获取蚁巢位置,相关信息将反馈至主管部门,由专业机构开展该地点红火蚁防控工作。
李慎磊介绍,目前红火蚁不仅出现在裸露土地较多的农村地区,“城市绿化带、小区园林绿化中也能看到红火蚁的蚁巢。”李慎磊说,绿化带中隆起10—30厘米的土堆,很可能就是红火蚁的蚁巢。
防治红火蚁,多部门联合行动亦在今年展开。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将通过抓住春秋两季红火蚁活跃期,组织开展集中防控行动;力争通过3—5年的治理,有效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压低发生区种群密度,避免伤人事件。
新闻推荐
广州发布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全国平均水平3倍
昨日是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昨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知识产权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广州一年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