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莲小说《赛龙夺锦》沙湾首发 广东音乐名曲从此有了同名小说
■《赛龙夺锦》,梁凤莲著,花城出版社出版。
■同日,番禺首个镇街级综合性地方文化展览馆——沙湾民俗文化博览馆开馆。这是馆内的飘色表演。
■番禺沙湾近代产生了以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何氏三杰”为代表的广东音乐名家。图为沙湾留耕堂全景。
■收藏周刊记者潘玮倩文/图
他幻想自己变成了一只白鹭,“在沙湾后面的青萝峰上翻飞,升高,再升高,然后盘旋着,停住了翅膀的扇动,等一种声响刺破天地的寂静”。
《赛龙夺锦》。
是广东音乐的昂扬,冲天而起,跃至高空可见那珠江奔流,余韵又被风吹回,在原乡缱绻流连。
沙湾,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赛龙夺锦》,与《步步高》《雨打芭蕉》齐名的广东音乐代表作。2021年4月23日,由著名作家梁凤莲女士历时三年创作的广东音乐题材长篇小说《赛龙夺锦》,在番禺沙湾古镇首发。从此,广东音乐传世名曲《赛龙夺锦》有了同名小说,世界多了一扇了解广东音乐的窗口。
沙湾何氏与广东音乐
作为广东音乐的发祥地之一,番禺沙湾近代产生了以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何氏三杰”为代表的广东音乐名家,涌现了《雨打芭蕉》《赛龙夺锦》《晚霞织锦》《陌头柳色》《饿马摇铃》等经典曲目,至今传演不衰。小说《赛龙夺锦》以沙湾何氏家族创作广东音乐《赛龙夺锦》等经典曲目为题材,着力描绘了一张沙湾何氏家族与广东音乐的关系图谱。
小说从何氏家族移民海外的年轻一代——何八月在纽约的文化寻根写起。他一路找寻广东音乐传播轨迹,从纽约出发,经过加拿大万锦、香港、北京、上海,最终回到沙湾。这一看上去似平淡的回乡之旅,实则潜藏着他对广东音乐的执拗和追寻家族前尘往事的决心。
承接第一章《行云流水》,从第二章《雨打芭蕉》开始,从咸丰元年进入,“梁凤莲选取了何博众一生中的若干生活片段如创作《群舟攘渡》(后由何柳堂定名《赛龙夺锦》)、融合南北琵琶所长、创制飘色《黄莺惊梦》、协助何章解禁粤剧等故事片段,铺陈开了对何氏宗族源流的寻根,还原了广东音乐的初始面貌及沙湾当年淳朴、富足的乡村生活情趣。随着小说中各色人物登场,小说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实"的原则,虚实相间还原了历史的细节,追求小说形象对于实际人物历史局限性的超越,在不违背史料真实的基础上,通过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深入挖掘和丰富地呈现了主人公的内心复杂与多变,展现广州人民自古以来的家国情怀。”星海音乐学院教授陈超在他的《乐之于“离散”的精神守望——从梁凤莲<赛龙夺锦>看广东音乐史的文学构建》一文中如是介绍。
音乐落地,化作人生
如何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去面对因经济、政治、战争和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或者是因个人命运起伏跌宕所造成的碎片化生活,怎么把它们连缀起来,拼贴成一幅宏大的图谱、一幅属于广东音乐以及广东音乐人的世界范围的图谱?
当音乐流淌过每一处地域与人生,空间和时间的实体,成为飘渺音乐落于厚重人间的载体。
梁凤莲对此进一步解释道:“为了理解和重现广东音乐以及广东音乐人,每个不同的地方场域都显得如此重要,地域与人生,正是构成小说所有故事的结构。而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不同的地方不是边界,而是一种音乐流淌所历经的脉络,在时局动荡的背景下,这些音乐人怎么用诗意来消解苦难、贫困、落后以及折腾,甚至是当专业追求突然被叫停的无望,甚至是如何活下去竟成为了活着的唯一内容,由是,如何让他们脑海里回旋的音乐,把所有的痛楚与波折,所有的压迫与破碎,都过滤成乐观、喜庆、浪漫、昂扬,以及苦而不涩的豁达与洒脱,这些迷人的光彩终究让广东音乐经久不衰,百年来绽放异彩,无出其右,无法替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也不得不说这是广东音乐含威不露却又柔韧绵长的独一无二的生命力。这些所有的脉络,就是小说故事的结构。”
在鲜活的文字人生中,广东音乐的气势与意义得以复活。
在文化原乡的不懈呼唤
番禺沙湾-广州-香港-沙湾-上海-北京-香港-广州-北美的纽约与多伦多,小说中,广东音乐与政治、经济局势的交相辉映,蹇转往返,而一个无从割舍的、始终围绕的核心,是居于广州城内伏案执笔的女作家。
梁凤莲女士对广州的挚爱,凝聚在其产量惊人、创作力澎湃的35部个人著作中,凝聚在她对岭南文化探寻与追问的终身治学中,也凝聚在她对每个推广岭南本土文化机会的念念相迎中。《赛龙夺锦》的成书历时三年,那年盛夏时分,毫不犹豫接手此项目的梁凤莲女士,在回忆伸手接住邀约的时刻,她形容,霎时有滔滔不绝江河水,涌上心头,泛起生机盎然之岁月烟云——“我能为广东音乐的百年史立传,为广东音乐的创始人、传承人立言立像,用文字勾勒出一幅百年画卷,确实是今生有幸!”
在她的小说里,海外何氏儿女沿着环太平洋圈的足迹回到了自己的文化原乡,而作为作者本身,则是以文化的原乡为一切创作和呼唤的原点,以文字持续辐射出对岭南本土文化的不懈宣扬。
家国情怀,百年流芳
他们何以至此?他们为何如此?这是对何氏的问询,也是对沙湾的问询,更是对作者自身的问询,这问询早有答案,此时借文学之笔再度抛往人间,只为激起更多共鸣。
事实上,无形的音乐和有形的文学,都能建构起“一轴由人物与时间共同描画而成的、让历史文化共存其间的画轴”。天时地利人和下,天赋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品牌和广府历史的活色生香缩影,藉大湾区文化嬗变发展的最好时机,有番禺区委区政府的策划发起,“我想我必须以这样的完成度来写好这个作品,不是为了轻描淡写,不是为了风花雪月吸引眼球,而是为历史立传,为文化立言,为广州人留下值得后人注视的鲜活的形象。”梁凤莲说。
这种鲜活的形象,展现了广州人民自古以来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以及广东音乐百年流芳的历史密码。
作者简介
梁凤莲,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一级作家,博士,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各方点评
长篇小说《赛龙夺锦》展示了岭南人、广府人的精神气象,数代人前赴后继,用音乐去滋养性灵、丰富生活,用音乐去传承岭南的历史传统,更用音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
——何穗鸿(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凤莲的小说里,创作热情、知识储备和本土情怀,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赛龙夺锦》是第一部以广东音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凤莲的一种新的开拓和创获,里面的南国风俗、戏行掌故、美食话题,穿插其间,非广府人是难以写得这么贴切、生动的。
——董上德(中山大学教授)
梁凤莲的新作《赛龙夺锦》是运用地方传统音乐资源进行中国当代小说叙事创作的一个成功典范。于是,面对音乐如何承载文学文本和故事这一重要的当代书写命题时,梁凤莲用细腻情感和超人的才华,支撑起了把音乐转化为小说文本的实践。
——陈超博士(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为广府历史立传,为岭南文化立言”一直是梁凤莲秉持的创作信念,《赛龙夺锦》尝试跳出本土,用海洋性眼光来审视本土,将广东音乐旋转在“湾区——全球”的互动视角中进行重新定位,而沙湾也从一个音乐古镇跃升为联通海内外中华儿女情感认同的文化纽带。呈现了何氏家族如何一代代地将广东音乐发扬、传承并响遍四方,进而夯实中华民族对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徐诗颖博士后(华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新闻推荐
白话广州前两日,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一共有31个咁多。喺名单入边,就有番禺东环街蔡边一村螺山岗脚嘅日泉、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