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行玺”龙钮金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印文
文字整理/羊城晚报记者黄宙辉通讯员黄巧好
图/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提供
1983年发现的广州南越王墓是目前所知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随葬品最丰富的汉代墓葬,墓主人为2000多年前南越国的第二代君主赵眜。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的“文帝行玺”金印出土于该南越王墓。被考古队员发现时,该金印位于墓主人赵眜的胸部。金印的印面阴刻有篆书“文帝行玺”四个字,刚健有力。金印的印钮是一条游龙,盘曲成“S”形,龙头伸向一角,龙身上的鳞片和爪是铸成后凿刻的,龙腰隆起可以用来穿印绶。经电子探针测定该印印台部位可知,印章含金量约为98%。
“文帝行玺”金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关键物证。考古学家正是通过金印中“文帝行玺”四字得知,该墓墓主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他是南越国开国君主赵佗之孙,自称南越文帝。
“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
根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的帝玺以白玉为材料,以螭(chī)虎为印钮。然而,目前秦汉皇帝的帝玺皆已丢失,可作参考的物证仅有1968年出土于咸阳的白玉螭虎钮“皇后之玺”(西汉早期)和传世的“皇帝信玺”(秦朝)封泥,这两件文物的边长皆是2.8厘米。至于诸侯王、外藩首领的印章,目前所见的材质多为金,边长介于2.2-2.4厘米,属于典型的“方寸之印”(汉代一寸约等于今2.3厘米)。
这枚“文帝行玺”,印面长3.1、宽3厘米,材质为金,有别于秦汉帝玺和汉诸侯王的规制,反映了南越王逾越汉制、僭越称帝的性质。经观测,金印印面沟槽及印台四壁都有碰撞的痕迹与划伤,说明它是墓主生前的实用物。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姝泓通讯员穗外事)记者从广州市外办了解到,22日,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GuangzhouInstituteforU...